首页 理论教育 景德镇瓷器-中国瓷都的传统名瓷

景德镇瓷器-中国瓷都的传统名瓷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真宗景德元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沿用至今。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其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四朝青花产量、品种之多,制作之精,史无前例。

景德镇瓷器-中国瓷都的传统名瓷

早在东汉时期,江西景德镇就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在五代时烧制越窑系青瓷,北宋时期始创影青瓷。影青瓷又名青白瓷、隐青、罩青,此种瓷器胎薄、釉细、纹饰精美,其釉色近白,只在积釉处显出湖绿色的青色,青色在若有若无之间。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 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沿用至今。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陶瓷工业非常繁荣。该地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其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古人认为蓝色就是青色,所以把用这种釉烧制的白地蓝花的瓷器叫作青花瓷,简称青花。

青花颜色单一而不单调,或浓或淡,亦工亦画,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妙不可言。清代龚轼在《景德镇陶歌》中赞道: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以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对象,笔法简练,色彩单纯,却有着感人的艺术魅力。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由于其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氧化铝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元青花多数器物的胎体厚重,造型厚实饱满,烧制中使用国产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使用进口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其主题纹饰有人物、动物植物等。人物有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它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于胎上绘画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因铜在高温条件下呈红色,红色花纹又在釉下,故称釉里红瓷。由于釉里红以铜红料为呈色剂,铜红釉在烧造技术上难度很大,因此发色纯正的釉里红瓷在元代很少见,大多是灰红色。(www.xing528.com)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四朝青花产量、品种之多,制作之精,史无前例。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绝大部分是进口钴料,即苏泥勃青料。由于这种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发色深沉浓艳,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青花色料凝聚,在其厚处形成有金属光泽的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即铁锈斑痕,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器形有盘、碗、壶、罐、杯、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永乐、宣德时期的釉里红发色极佳,浓厚鲜艳似宝石,也有淡红色的。

明永乐年间,人们在镂空工艺基础上烧制出青花玲珑瓷。它是瓷工在超薄的瓷器坯体上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如米粒般的玲珑眼,然后填上特制的透明玲珑釉,并配以青花装饰,再通体施釉,入窑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碧绿透明的玲珑和淡雅青翠的青花相互衬托,其釉面白里泛青,料色青翠欲滴,玲珑碧绿透明,釉中有釉,花里有花,结合得天衣无缝,展示着中国古代制瓷业高度的技术成就和艺术成就。

青花五彩十二花神

康熙时期的青花五彩是青花瓷发展的巅峰。主要色料有红、黄、绿、蓝、黑、紫、金等,其工艺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5 种,最后入炉低温烧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