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化白釉瓷器:历久不衰的瓷业兴盛

德化白釉瓷器:历久不衰的瓷业兴盛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国外调查、发掘出土的有关资料看,德化生产的白釉瓷器等各类产品,自宋代以降,一直是瓷业兴盛,历久不衰,在国内外备受欢迎。火山岩岩性变化甚多,且亦有喷出式之石英斑岩,风化后亦类瓷土。

德化白釉瓷器:历久不衰的瓷业兴盛

根据国外调查、发掘出土的有关资料看,德化生产的白釉瓷器等各类产品,自宋代以降,一直是瓷业兴盛,历久不衰,在国内外备受欢迎。资料显示,德化瓷器曾销往国外,东南亚的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及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发现。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德化窑系产品是中国历代外销瓷贸易的重要角色,产品外销量巨大。

德化青白瓷是中国最早出口的瓷器产品之一;德化明代创制的阶级窑是最早被外国移植成功的窑炉技术的先祖;德化白瓷是最先被欧亚各国作为本国学习标本试烧成功的先师;德化瓷自宋代以来的千年时空中,以其难以想象的巨大体量和完整的先进生产工艺,提升和改善了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和物质生活,推进了世界物质文化的进步;以明清德化白瓷为代表的中国瓷艺产品,成为几百年来世界性的传统文化艺术珍品而广为传承和笈藏。

德化南岭古窑遗址

德化南岭古窑遗址

徐曼亚在《瓷史》(1948年春油印本)一书中关于德化各地瓷矿之发现一节中也曾提到,他说:“德化为闽中之腹地,处于万山之中,而戴云山雄立于县之西北,沿西北行之山脉,如汤岭、下店、双溪口、上涌、葛坑等处均系瓷矿山脉,沿东南行,而瑞流坂。南埕、科荣、东漈等处,均系瓷矿山脉,此县之东北山系均出有瓷矿。县之西南山脉,由山岐而儒山、土坂、高洋、风翥山、观音岐、五风山均系瓷矿山脉。依全县山脉之探测,可谓尽是瓷矿,可以分为两大山系。”

由此可见,德化瓷土之分布实为福建全省之冠,而瓷土分布之广泛,蕴藏量之丰富,瓷土质量之优良,实为德化古代瓷业之兴起与近代瓷业之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可以说,德化瓷业的发展与丰富的瓷土矿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白釉印花“长寿新船”盖盒(元)屈斗宫窑址出土

德化窑同船渡水注(清)

编于1943年的《福建省地方教材》则云:“德化的瓷土,尤其闻名全国。德化瓷器烧得好,就靠当地的瓷土。原来德化境内离县城三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叫‘小岭山’,方圆有几里长,山上的土块尽是瓷土,凿下来,就可以烧瓷,那地方所出的瓷土有一层独到的好处,非常晶洁,所以所制的瓷器,洁白而有丝光。”

1931年12月,福建建设厅地质土壤调查所所作的《福建永春、德化、大田三县地质矿产》的调查也有类似的结论:“新生代之红砂岩,……在本区未有代表。河谷两岸,较河面高十余米至四、五十米之位置,颇有显著台地,其上且每有红土砂砾之沉积,皆新生代后期之产物也。河流近旁之冲积层,乃近代汜滥之所致。”

至于德化瓷土矿藏的分布,据《德化县志》(民国版)矿之属瓷器类说:“泥产山中,穴而伐之,绠而出之。”据1931年《福建永春、德化、大田三县地质矿产》调查,德化瓷土产地甚多,其中有:

褒美:在褒美乡第一区,城东南三里,瓷土产地甚多,以山岭开采最盛,並有瓷窑(今浔中镇宝美村)。

乐陶:在褒美乡第一区,城东偏南约五里,开采颇盛,瓷窑三、四十家(今浔中镇隆泰乐陶村)。

后所:在褒美乡第一区,城东偏北约五六里,开采甚盛,瓷窑约四、五十家(今浔中镇隆泰后所村)。

后山洋:在褒美乡第一区,城东偏北二三里,开采甚盛,运后所烧瓷(今浔中镇隆泰后山洋村)。

丁墘:在褒美乡第一区,城西南五六里,地点甚多,开采甚盛(今浔中镇丁墘村)。

德化南岭古窑遗址

高洋:三高乡第一区,城南六七里,羊公岭等三处,开采制瓷(今浔中镇高阳村)。

三班:三高乡第一区,城东南十七八里,瓷土产地甚多,开采甚盛,瓷窑近百家(今三班镇)。(www.xing528.com)

科荣:锦屏乡第一区,城北偏西七八里,现未开采(今浔中镇)。

盖德:锦屏乡第一区,城西十五里,昔曾采土制瓷,现停(今盖德镇盖德村)。

土坂:锦屏乡第一区,城西六七里,昔采现停(今浔中镇蒲坂村)。

世科:锦屏乡第一区,城西约五里(今浔中镇世科村)。

南埕:瑞坂乡第二区,城东北七八十里,现未开采(今南埕镇南埕村)。

蕉溪:瑞坂乡第二区,城北十五里,无人开采(今雷峰镇蕉溪村)。

梓溪:水口乡第二区,城北八九十里,水口西三四十里,详情不明(今桂阳乡梓溪村)。

上涌:上涌乡第三区,城西北八十里,赤水北二十里,东坑洋洋尖峰仔等处均有瓷窑,三家制半细瓷(今上涌镇)。

葛坑:葛岭第三区,城北偏西一二十里近尤溪处,瓷土产地甚多,现未开采(今葛坑镇)。

下村:葛岭第三区,葛坑东五里,二三十年前瓷业颇盛,成品可比德化,近年停止采制(今葛坑镇下玲村)。

洪田:葛岭乡第三区,葛岭西五六里,瓷土甚多。无人开采(今桂阳乡洪田村)。

杨梅:葛岭第三区,葛岭东二三十里,无人开采(今杨梅乡)。

感存:桂阳乡第三区,桂阳北三十里,葛坑东三十里,无人开采(今桂阳乡涌溪村)。

下楼坑:桂阳乡第三区,桂阳西二十余里(今上涌镇下涌村)。

割竹尾:双翰乡第四区,城西北二十里,十八格南五里近大田,有制粗瓷者(今春美乡上春村)。

十八格:翰乡第四区,十八格西三四里,烧制粗瓷(今春美乡上春村)。

《福建永春、德化、大田三县地质矿产》一文还对德化瓷土含量、特性及其成分曾做过分析:德化瓷土皆由石英斑岩等富含长石岩石风化而成。多呈弧状或其他不规则之形,大都生于白垩纪火山岩系中。火山岩岩性变化甚多,且亦有喷出式之石英斑岩,风化后亦类瓷土。故在火山岩区内,瓷土脉体之边界,恒不甚明晰,因作量亦难。但由其脉形之产状,可证为其较晚之侵入体风化而成。近地表者,风化程度甚深,可作瓷土。深处之新鲜部分,可作瓷釉,盖取其长石部分,此亦可间接证明其成因矣。德化瓷土,细磨漂净,即可直接制坯,不须调和其他原料,大都较软,故易变形。烧制盘碗,口径在八寸以上者,每多拗曲,较小者亦不能太薄。致成品谓嫌笨重,不甚精巧。

披坐观音(明)

随着德化古窑址的调查发掘,在德化县境内共发现古瓷窑址170多处,其中有40多处窑址发现外销瓷器。古外销瓷器的大量出土,为我们研究德化宋元明清时期外销瓷器的情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新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