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宜昌市窑湾乡:现代乡村样本

宜昌市窑湾乡:现代乡村样本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窑湾乡采取积极措施,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现代乡村的发展“样本”。优先壮大集体经济宜昌市窑湾乡积极探索村企结对合作共赢机制,鼓励乡镇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新建2个村级健身场所和18家“农家书屋”。努力建设“三乡一极”未来5年,窑湾乡提出努力建设宜昌首富乡、城市花园乡、城郊文明乡、西陵发展极。

宜昌市窑湾乡:现代乡村样本

“宜昌市文明乡”“宜昌市魅力乡镇”“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窑湾乡采取积极措施,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现代乡村的发展“样本”。

优先壮大集体经济

宜昌市窑湾乡积极探索村企结对合作共赢机制,鼓励乡镇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村企自愿对接,促进村集体土地利用集约化和资本价值最大化。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设立不低于2000 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开发建设村安置生产用地。每年设50万~100万元贷款贴息,鼓励规范融资。树立“平方米效益”“生态环保效益”理念,严格选商择商,提高引资质量。2010年,成功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支撑能力强、产业链长的高新技术项目、税源型项目和成长型项目3 家。“十一五”末,窑湾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72亿元,较“十五”末增长91.6%,年均增长13.89%;企业总产值8.09亿元,较“十五”末增长94.9%,年均增长14.2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0万元,较“十五”末增长50.4%,年均增长8.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亿元,年均增长5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2元,较“十五”末增长53.89%,年均增长9%。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突破1100万元,资产经营收入突破500万元。

优先发展生态农业

加大对生态家园示范小区投入力度,建成生态示范小区1个,生态家园示范户50户。完成窑湾蜜橘观光采摘园建设,窑湾蜜橘设施栽培试验和窑湾蜜橘展销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修建展销中心至周家冲水库片区橘园道路、生态科技园入园道路,营造良好环境。与科研院校开展农业技术合作,新装新型频振式杀虫灯22盏,实现全园生态技防无缝覆盖。

到2010年,该乡建成柑橘精品园750亩,培育示范户116个。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成立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窑湾蜜橘”先后获得省级无公害食品基地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及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五年来,共计完成区、乡重点建设项目86个,申报各类资金争取项目99个。

优先改善民生福祉

积极构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新机制,建成乡、村劳动保障平台,为全乡2076名失地农民办理养老统筹。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五年共培训2237人次;安置零就业家庭522户,失地、失业农民再就业率达82%,企业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达70%。积极帮扶残疾人生产发展。“十一五”期间,共为低保家庭发放保障金500余万元,实现了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人口控制实现既定目标,计划生育率达到100%,计生奖励及时发放到位。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大力实施科教兴乡,乡柑橘园林场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定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制定并实施农村子女升学奖励政策,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深入开展乡村道德模范评选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乡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建2个村级健身场所和18家“农家书屋”。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乡秧歌舞代表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比赛金奖。(www.xing528.com)

积极建设书香窑湾

按照西陵区委、区政府“打造文化西陵”的要求,窑湾乡党委政府提出以活动创品牌,以品牌创建推动乡风文明创建。

2009年4月,经过精心的组织与策划,窑湾乡举办了“首届农民读书节”,为期一个月的首届农民读书节,先后邀请市区文化名人“农家新语”共话读书、举办“金色窑湾”丰收创作笔会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2010年,在成功举办首届农民读书节的基础上,窑湾乡进一步深化并丰富农民读书节内涵,围绕“读书与建设学习党组织”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农家新语”专家讲坛、大学生村官政策宣讲团,“要送就送农民喜爱的书”活动,通过问卷调查,以“农民点单、政府买单”等互动形式,政府出资4万余元根据农民需求购买1000余册书籍送书下乡,并在全乡广泛开展读书征文及图书流转活动,不断增强农民读书节活动的活力和渗透力。2011年4月,第三届农民读书节以“全民读书、共启民智、共享和谐”为主题,在全乡掀起了“读书学习、激发志能、提高技能,创业致富”的热潮。

努力建设“三乡一极”

未来5年,窑湾乡提出努力建设宜昌首富乡、城市花园乡、城郊文明乡、西陵发展极。功能布局:建成城市新区的建设地、生态农业的展示地、都市工业的集聚地、仓储物流的服务地、休闲旅游的目的地,着力开发建设生态新城区(沙河、唐家湾),保护建设生态功能区(黑虎山、园林场及大树湾部分地区)。

发展目标:到2015 年,力争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在“十一五”末8.56亿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0%,达到13.79亿元;企业总产值年在“十一五”末8.02亿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0%,达到12.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十一五”末1105 万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0%,达到1780万元;固定资产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3.6亿元;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翻两番:基础较弱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力争达到100万元,基础较好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力争突破500万元。柑橘总产量保持在800万~950万公斤,柑橘商品化处理率2015年力争达到9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到“十二五”末突破1万元。乡域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2011年7月24日《三峡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