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温湿度对纺织工艺的影响与解决方案

温湿度对纺织工艺的影响与解决方案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温湿度与棉纺织工艺的关系纺部各车间对相对湿度的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对纺纱工艺产生的不良影响见表1-4。在这两个工序中,每根纱都与空气进行较长时间的接触,故车间温湿度对纱线的回潮率和强力等有较大影响。纺织厂温湿度调节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控制纺织各工序半制品及成品的回潮率,前后工序的回潮率要相互配合好,以利于纺织生产的顺利进行。

温湿度对纺织工艺的影响与解决方案

上面叙述了温湿度纺织纤维性能的关系,同时也提到了温湿度对纺织生产工艺的影响,可见,温湿度对纺织生产工艺影响很大,特别是相对湿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的车间由于机械加工纤维的情况不同,对相对湿度的要求也不相同。

(一)温湿度与棉纺织工艺的关系

纺部各车间对相对湿度的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清棉车间要求相对湿度较小。因为清棉车间要求把棉块开松,并除去杂质,如果原棉及棉卷的回潮率较小,则开棉和分梳效率较高,并且对除杂有利,制成棉卷均匀。反之,若原棉回潮率过大,则棉块不易开松,容易造成棉卷不匀,而且杂质难以清除,因此,清花车间相对湿度不宜大。

当原棉回潮率不理想时,可用烘棉或给湿的预处理方法来改变原棉的回潮率,使其符合后道工序对回潮率的要求。

(2)梳棉车间要求相对湿度比清棉车间略为低些。由于梳棉车间要求进一步开松和梳理纤维,去除杂质以及使棉网正常成条。棉卷宜在梳棉车间少量放湿,使生条呈内湿外干状态。外面干燥有利于分梳开棉,使之成单纤维状态,有利于除杂;内湿可以保证纤维强力和延伸性能,纤维不易梳断,并且可减少静电现象。

(3)并粗车间要求相对湿度较大。由于并粗车间要求提高棉条的均匀度,获得比较均匀、稳定的粗纱捻度。相对湿度较大,可使纤维的柔软性和抱合力增大,粗纱捻度容易稳定和均匀,强力也有所增加。由于棉纤维弹性减小,有利于提高罗拉对纤维的控制能力,使纤维在牵伸过程中容易伸直平行,条干均匀度较好,同时纤维的导电性也好,因此不会由于静电现象而影响纤维的正常排列,导致条干均匀度差。所以,并粗车间的相对湿度在不绕胶辊、不绕胶圈、不绕罗拉、不出现锭壳发涩和粗纱卷绕困难的前提下,宜从高掌握。半制品有较高的回潮率,对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和强力以及减少断头都是有利的。

(4)细纱车间要求相对湿度比并粗车间小些。细纱车间要求把粗纱均匀地牵伸并加捻成合格的棉纱,使粗纱在细纱车间保持放湿比较有利。这是由于放湿会使纤维内湿外干,内湿时材料柔软,易加工,导电性好,外干时摩擦及黏着力小。所以细纱车间的相对湿度比并粗车间低些是有利的。

(5)筒子车间生产过程是把管纱绕成筒子形状。相对湿度过高,不利于清除剩余杂屑;相对湿度过低,会使棉纱强力降低,飞花增多。

(6)捻线车间生产过程是把单纱捻成股线,要求较高的相对湿度,使捻度稳定下来。

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对纺纱工艺产生的不良影响见表1-4。

表1-4 相对湿度对纺纱工艺的影响

续表

其次对于织部的相对湿度一般要求较纺部为大,因为织部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综穿筘、卷纬、织造、整理等工序,绝大多数车间要求纱线强力好,断头率少,以提高产质量。而由前面温湿度与纤维的强力和柔软性等关系可知,相对湿度较大时,纤维的强力和柔软性均好,故一般来说,织部的相对湿度宜大些;但也不宜太大,特别是整理车间,湿度过大时,布匹易发霉,机件也易生锈,还会产生其他弊病。织部各车间对相对湿度的具体要求有如下两个方面。

(1)准备车间的相对湿度以略高于细纱车间为宜。络筒整经工序要求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是为了保持并增加纱线的强力,有利于清除纱疵(如绒毛、尘屑、破籽、弱纱、粗节等),使纱线表面光滑。在整经工序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可使一定根数和规定长度的纱线平行地卷绕在具有一定宽度的经轴上,使它们经受均一的张力

在这两个工序中,每根纱都与空气进行较长时间的接触,故车间温湿度对纱线的回潮率和强力等有较大影响。为了增加纱线的强力,并考虑细纱经过加捻,内部纤维不易吸湿的性质,所以络筒、整经车间的相对湿度一般比细纱车间高。

(2)织布车间通过织机将纱线按一定组织、密度和宽度织成合乎一定标准的织物。织机各部件的运动要平稳,要尽可能减少断头和回丝,保证织物品质优良。织布车间相对湿度不宜低,而应该偏高些。这样纱线强力好,落浆率小,断头率减少,有利于提高织机的产质量。

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对织造工艺产生的不良影响见表1-5。

表1-5 相对湿度对织造工艺的影响

目前,棉纺织厂各车间普遍采用的温湿度控制范围见表1-6。

表1-6 棉纺织厂主要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表1-6中温湿度数据都是一般的控制范围,具体确定时还必须考虑原棉的含水、含杂、成熟度、粗细以及所纺纱线的线密度等因素。如细纤维的柔软度比粗纤维好些,而且容易吸湿,因而对车间的相对湿度来说,纺细纤维应比纺粗纤维低些,同样用高级原棉纺低特纱(高支纱)时应比用同一种原棉纺高特纱(低支纱)时低一些,织线织物比织纱织物低些,化学浆料轻浆织物要比淀粉浆料重浆织物低些,这些都是在确定车间温湿度标准时应注意的问题。

纺织厂温湿度调节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控制纺织各工序半制品及成品的回潮率,前后工序的回潮率要相互配合好,以利于纺织生产的顺利进行。纺织厂各主要车间回潮率控制范围见表1-7。

表1-7 纺织厂各主要车间回潮率控制范围 单位:%

近年来,随着化学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纤维原料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出现了既有纯棉纺,又有化纤和棉混纺的多品种生产状况,由于各种纤维的性能差异很大,使得棉纺织厂的生产工艺设计不断调整更新,从而对温湿度的调节与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简要介绍如下。

1.涤棉混纺

(1)温度要求:对于纺部车间而言,夏季比纯棉纺的低,冬季相仿。织造车间比纯棉织的高。

(2)相对湿度要求:纺部各车间,清棉车间宜大,以后各车间在逐步放湿状态下进行。即其后各车间相对湿度逐渐减小。织造车间则应根据浆料成分而定。

2.维棉混纺

(1)温度要求:对于纺部车间而言,夏季比纯棉纺的低,冬季比纯棉纺的略高一些。

(2)相对湿度要求:基本上与纯棉纺的相仿。织造车间温湿度根据浆料成分而定。

3.粘棉混纺

(1)温度要求:和纯棉纺、织部的相仿。

(2)相对湿度要求:纺部车间,前纺车间比纯棉纺的大些,后纺车间比纯棉纺的小些。织造车间则应根据浆料成分而定。

4.其他合成纤维与棉混纺合成纤维品种很多,如腈纶、锦纶、氯纶、丙纶等,这些纤维均具有高电阻吸湿性差的特点,因而均需加抗静电油剂。这些纤维与棉混纺时温度和相对湿度要求均与涤棉混纺的相仿,即清棉车间的相对湿度要大,以后各车间均以放湿为宜。织造车间则应根据浆料成分而定。

有关化学纤维与棉混纺时纺织厂各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可根据各企业生产实际而定。

此外,为了满足纺织工艺的要求和保证在冬天开冷车时车间生产能够顺利进行,故在开冷车前必须预先对车间进行采暖,使其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冬季车间值班采暖温度。见表1-8。

表1-8 棉纺织厂各车间冬季值班采暖温度

(二)温湿度与毛纺织工艺的关系(www.xing528.com)

要确定毛纺织厂生产工艺对温湿度的要求,就需要了解羊毛纤维的性能与温湿度的关系。羊毛在含水率增加后,变得比较柔软,容易伸长,但强力反而降低。这是动物性纤维与植物性纤维性能的主要区别。羊毛在干燥时也是电的不良导体,但羊毛吸湿后其导电性比植物性纤维有明显的增强。一般来说,羊毛回潮率在13%~16%条件下,每增加2%的回潮率,可使导电能力增加8~10倍。为了减小静电效应对工艺的不良影响,除了应使羊毛保持合适的回潮率外,还应创造相对湿度适中的空气条件,使静电易通过机器传入地下。另外,由于羊毛需加油后才能进行纺纱,所以车间温度不能太低,否则润滑性能将变差,不利于纺纱。通常温度不宜低于20℃,但温度也不宜过高,以免造成油脂发黏。毛纺织厂各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见表1-9。

表1-9 毛纺织厂各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续表

注 冬季车间停车温度不得低于10℃。

(三)温湿度与麻纺织工艺的关系

苎麻、亚麻、黄麻等各种麻纤维都具有吸湿性强和放湿快的特性,所以在麻纺工程中对车间相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为使在制品保持工艺需要的回潮率,车间必须维持相对稳定的温湿度。

在梳麻车间,如果相对湿度过高,会造成纤维绕罗拉、绕压辊,针板垃圾多,且纤维易缠结在一起,形成麻粒,影响质量;当相对湿度过低时,在梳理过程中,纤维受损严重,工艺纤维平均长度减短,落屑增加,麻卷松弛,影响下道工序的加工,同时纤维易断裂,也易形成麻粒。

在并条车间,相对湿度过高时,纤维之间黏结及纤维对机件的黏附均有增加,产生绕罗拉、牵伸不开,且易使针排等机件生锈;相对湿度过低时,易产生静电,影响牵伸过程中纤维的运动结果,使纤维相互排斥,造成麻条蓬松、纤维散失、断头增加、麻条品质恶化,同时使纤维绕罗拉现象增加,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在细纱车间,相对湿度过高时,易产生绕胶辊、绕罗拉现象,断头增加;相对湿度过低时,纤维柔软度差,在牵伸过程中纤维易扩散,毛羽增多,同时易产生静电,绕胶辊,断头增加,并且成纱的毛茸和断头多,落麻增多。各类麻纺织厂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见表1-10~表1-12。

表1-10 苎麻纺织厂各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表1-11 亚麻纺织厂各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表1-12 黄麻纺织厂各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四)温湿度与针织工艺的关系

由于针织厂要求纱线容易弯曲成圈,少断头,故对纱线的要求是柔软、光滑、强力好,以及纱线通过钩针等构件的摩擦因数小。另外,由于针织机结构精巧,如温湿度控制不当,则钩针等易变形断裂,针距易发生变化,造成坏针和断头,纱疵和织疵增加,因此对温湿度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温湿度对针织工艺的影响见表1-13。

表1-13 温湿度对针织工艺的影响

续表

针织厂各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见表1-14。

表1-14 针织厂各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五)温湿度与丝织工艺的关系

丝织厂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常用的有蚕丝、绢丝等天然纤维,黏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酯长丝等再生纤维,锦纶、涤纶长丝等合成纤维以及棉纱、混纺纱等其他纤维。由于纤维的种类不同,受温湿度影响表现出来的物理机械性能也有较大的差别,故对于以外观质量为考核指标的丝绸产品,合理地掌握并控制好温湿度,特别是相对湿度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人造丝产品来说,由于使用的原料是黏胶纤维、铜氨纤维一类亲水性长丝纤维,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丝条回潮率显著增大,而强力则明显减小。这对要求绸面光亮平挺,一般需在较大张力下织造的丝绸产品显然是不利的。因此,车间相对湿度不能过高,否则将使丝条回潮率增加过快,容易伸长,致使纤维在织造时经常发生断裂,增加断头率。对于纬线,也会因丝条吸湿过量,纡子卷绕松弛而产生坍纡等现象,或在卷纬工序增加张力时,因丝条伸长过大,致使绸面产生松紧不匀,光泽不同的急纡、亮丝等疵点。相反,如果车间相对湿度过低,则由于丝条表面浆膜脱落,因而绸面易产生经毛等疵点。

对合纤产品来说,目前使用的原料多为锦纶、涤纶一类疏水性纤维,如果车间相对湿度过高,上浆的织物浆料易发黏,落浆黏搭到综、筘、梭子上,将造成织造困难,产量与质量明显下降,同时易产生锈污渍。当相对湿度过低时,又因合成纤维易产生静电而吸附车间内的灰尘,造成灰污渍疵品。

相对湿度对丝织工艺的影响见表1-15。

表1-15 相对湿度对丝织工艺的影响

丝织厂各主要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见表1-16。

表1-16 丝织厂各主要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六)温湿度与绢纺工艺的关系

绢丝纺是把天然丝纤维加工成为绢丝的纺纱工艺过程。

蚕丝是贵重的纺织原料,完好的桑蚕茧和柞蚕茧用来缫制生丝。而在养蚕、制丝和丝织业中剔出的疵茧和产生的废丝,便成为绢丝纺的原料。同时,在绢纺工艺过程中,又会产生相当数量的下脚——落绵。这些落绵仍具有天然丝的优良特性。为充分利用这些下脚,扩大丝纤维产品品种,又产生了丝纺纱系统。

在绢丝纺工艺中,圆梳制成率和精绵质量常受车间温湿度影响。细纱车间,温湿度是影响断头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湿度过低时,过于干燥的丝纤维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静电,使纤维扩散,断头增加;相对湿度过高时,回潮率过高,又会使纤维缠绕罗拉而断头。在丝纺工艺中,车间相对湿度过高,会降低丝的强力,缠绕罗拉、胶辊,相对湿度过低,则静电现象严重,也会造成丝断头。绢纺织厂各主要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见表1-17。

表1-17 绢纺织厂各主要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