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室内设计的流派及其发展历程

室内设计的流派及其发展历程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现代室内设计流派作为近现代文化、意识的反映,以其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为基础,现将主要流派归纳为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国际式风格派、解构主义派、超现实主义派等。[17]art deco这个词虽然在1925年的博览会创造,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对其再评估时才被广泛使用,其实践者并没有像风格统一的设计群落那样合作。

室内设计的流派及其发展历程

流派是指艺术主张或观点,在社会中受到关注,激起共鸣,引起追随而形成的意识潮流。流派虽无国界的划分,但它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表征,如:文学美术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等。流派将带动潮流的发展,它若能在历史的考验中积淀下来,就可能成为经典风格样式。

近现代室内设计流派作为近现代文化、意识的反映,以其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为基础,现将主要流派归纳为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国际式风格派、解构主义派、超现实主义派等。

(一)高技派

高技派或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钢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二)光亮派

光亮派也称银色派,室内设计中夸耀新型材料及现代加工工艺的精密细致及光亮效果,往往在室内大量采用镜面及平曲面玻璃、不锈钢、磨光的花岗石和大理石等作为装饰面材,在室内环境的照明方面,常使用投射、折射等各类新型光源和灯具,在金属和镜面材料的烘托下,形成光彩照人、绚丽夺目的室内环境。

(三)白色派

白色派是指在室内设计中大量运用白色作为设计的基调色彩,故此得名。它以其造型简洁、色彩纯净、文雅的感觉,深受人们喜爱。在白色派的设计中,注重空间、光线的运用;强调白色在空间中的协调性以及精美陈设、现代艺术品的装饰组合;突出在白色空间中色彩的节奏变化和多样性的表现。白色不会限制人的思维,同时,又可调和、衬托或者对比鲜艳的色彩、装饰,使人增加乐观感或让人产生美的联想

(四)国际式风格派

国际式风格派是伴随着现代建筑中的功能主义及其机器美学理论应运而生的,这个流派反对虚伪的装饰,强调形式服务于功能,追求室内空间开敞、内外通透,设计自由,不受承重墙限制,被称为流动的空间。室内的墙面、地面、天花板、家具、陈设乃至灯具、器皿等,均以简洁的造型、光洁的质地、精细的工艺为主要特征。

(五)极简主义派

也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面而走向极致,以最原初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弭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象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六)装饰艺术派

装饰艺术(art deco)是一种重装饰的艺术风格,同时影响了建筑设计的风格,在1920年代初成为欧洲主要的艺术风格,快到现代主义流行的1930年代前才在美国流行。[17]art deco这个词虽然在1925年的博览会创造,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对其再评估时才被广泛使用,其实践者并没有像风格统一的设计群落那样合作。它被认为是折中的,被各式各样的资源而影响。

(七)解构主义派

一个从20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它的特点是把整体破碎化(解构)。主要想法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以刺激性的不可预测性和可控的混乱为特征,后现代主义的表现之一。

(八)超现实派

超现实派追求所谓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利用现代抽象绘画及雕塑,在室内布置中常采用异常的空间组织,曲面或具有流动弧形线型的界面,浓重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家具与设备,有时还以现代绘画或雕塑来烘托超现实的室内环境气氛。超现实派的室内环境较为适应具有视觉形象特殊要求的某些展示或娱乐的事内空间。

(九)波普艺术主义流派

波普艺术主义流派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以奇怪的产品造型、特殊的表面装饰、特别的图案设计为特征。波普艺术的表现方式瓦解了现代主义的紧张感和严肃感,为享乐主义敞开了后门。(www.xing528.com)

【注释】

[1]张能,王凌绪.室内设计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58.

[2]贺爱武.室内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14.

[3]黄成,陈娟,阎轶娟.室内设计[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9.

[4]胡大勇,罗晶.室内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4.

[5]詹学军.室内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16.

[6]游娟,魏瑛,王艳丽.室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28.

[7]吕光.室内设计[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4:32.

[8]汪丽媛.室内设计美学分析和应用[J].长江丛刊,2018(16).

[9]周积信.室内设计美学实践浅谈[J].大众文艺,2017(14).

[10]同上。

[11]尹楠.室内设计的美学原则[J].美术大观,2011(8).

[12]刘然.整体美学观念下的室内设计美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

[13]张永升.试论社会变迁中的室内设计与美学需要[J].内蒙古艺术,2004(2).

[14]雷芸.浅谈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美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6).

[15]潘虹舟.浅谈改革开放后我国室内设计风格的多元发展[J].魅力中国,2009(34).

[16]陈俭俭.现代室内设计的风格特征与发展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3(4).

[17]张蕾.室内设计中色彩的美学感受[J].美术教育研究,201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