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简史: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

甘肃简史: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清代甘肃屯垦经济的发展清代甘肃农耕面积的增长主要集中在顺治至乾隆四朝。垦田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导致的人口大幅下降、土地荒芜;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土地退化、抛荒等。清初甘肃的田亩增长与屯田紧密相关。这一区域明朝并无实施有效管理。康熙平定准噶尔后,清廷从屯田入手,开辟荒地,兴修水利,致力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取得很大成功。

甘肃简史: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

(一)清代甘肃屯垦经济的发展

清代甘肃农耕面积的增长主要集中在顺治至乾隆四朝。顺治十八年(1661),陕西(含今甘肃省)田亩总数为37万顷,较洪武二十六年(1393)陕西农耕面积31.5万顷有了较大的增长。康熙二十四年(1685),甘肃共有田亩10.3万顷(不含屯田),雍正二年(1724)增长为21.8万顷,乾隆十八年(1753)又增长为28.5 万顷,乾隆三十一年(1766)时,甘肃田亩垦殖达到最高水平,约35 万顷,这尚不包括监牧地、沙涂地、退滩地、芦田、旗地、官庄地等,但包括屯地。嘉庆以后,甘肃垦田规模迅速下降,嘉庆十七年(1812)时,甘肃耕地仅存23.7万顷,八年后,甘肃(不含宁夏府、西宁府、镇西府、迪化州)各府州共有垦田20.7万顷,同治十二年(1873)为23.5 万顷,光绪十三年(1887)只剩有16.8 万顷。垦田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导致的人口大幅下降、土地荒芜;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土地退化、抛荒等。

清初甘肃的田亩增长与屯田紧密相关。雍正二年(1724)时,甘肃有屯田近10 万顷,几乎占全省垦田总额的一半;乾隆十八年(1753)时有屯田10.7 万顷,乾隆三十一年(1766)时有屯田11.5 万顷,均超过全省垦田总额的1/3,而明代今甘肃境内屯田总额大体在7.5 万顷,可见清朝甘肃屯田远远超过明代。清朝甘肃兴办的屯田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与明朝不同的是,清朝甘肃屯田以民屯为主,有分成制民屯、募役制民屯与实边民屯三种,共有屯地23 万亩,主要集中在甘、凉、肃三州,其中规模较大的屯垦区有九家窑屯区、柳林湖屯区等九大屯区。

(二)清初关西地区的开发(www.xing528.com)

关西地区指嘉峪关到敦煌一带。这一区域明朝并无实施有效管理。康熙平定准噶尔后,清廷从屯田入手,开辟荒地,兴修水利,致力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取得很大成功。关西开发以垦荒为先,从康熙五十四年(1715)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中,关西垦荒屯田的形式多样,变化复杂,但就其性质来说,大致分为移民垦荒与官办屯田两种。垦荒业绩详见下表:

表7-1 乾隆元年关西四卫一所户口田亩表 单位: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