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简史:民族迁徙与融合

甘肃简史:民族迁徙与融合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民族迁徙羌氐东迁 汉晋时期,北方周边民族纷纷内迁,羌族最先向内地迁徙。统治者为羁縻羌胡部族,以招抚之名内迁。西北氐人内迁与羌人内迁同步进行。内迁卢水胡长期与汉人交往相处,关陇地区出现了冠有姓氏的卢水胡,如盖、刘、彭等大姓。以江统为代表,以分置州郡控制改变内徙民族的部落制度,采用高压政策围堵内迁民族,排斥压制有才能有功劳的戎夷之人,致使鲜卑、北地羌胡等激烈反抗。

甘肃简史:民族迁徙与融合

(一)民族迁徙

羌氐东迁 汉晋时期,北方周边民族纷纷内迁,羌族最先向内地迁徙。汉宣帝时期,先零羌渡过湟水,攻金城。汉元帝时,彡姐等羌攻陇西。两汉之交,隗嚣割据陇西时,曾征伐羌兵,羌人进入陇西,深入陇西以东,散居于陇南一带。东汉初,马援担任陇西太守,击溃先零羌,并分散其部族散居于天水、陇西、扶风三郡,羌人进一步内迁。永平元年(58),东汉军队击破烧当羌,迁其部族7000 口至关中,其余羌众退往析支河曲(今青海东南黄河西岸);至2 世纪初,东汉军队击败析支河曲羌众,迁其部于汉阳、安定、陇西三郡。

永初元年(107),凉州羌人起义爆发,起义军转战陇西、汉阳、北地三郡,深入并州、益州和关中之地,羌人内迁之路打通。羌人不断内徙,北宫伯玉领导凉州羌胡大起义和董卓所率凉州羌兵进入中原。统治者为羁縻羌胡部族,以招抚之名内迁。西晋初年,关中冯翊、北地、新平及陇右安定、陇西、略阳诸郡,均有羌人生活

西北氐人内迁与羌人内迁同步进行。西汉武都郡设置后,氐人就开始内迁,散居于河西福禄和关陇汧水、陇山一带。东汉末期,氐人多聚居于河西和今陕西略阳、甘肃陇南地区。建安年间,兴国城(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氐王阿贵、仇池(今甘肃西和县南洛峪乡)氐王杨千万统领部落万余。马超起兵反曹,得到阿贵部、杨千万部响应。马超兵败后,阿贵部被歼灭,杨千万南逃入蜀,余部降曹。曹操为防范其他割据势力联合关陇氐部,派徐晃降服隃糜(今陕西陇县东)、汧县(今陕西陇县南)诸氐部落;曹操征汉中,降服河池氐人窦茂部。为防止陇南氐人与刘备联合,曹操将陇南氐人迁至扶风、天水二郡。建安二十五年(220),魏文帝迁武都氐王杨仆部于汉阳郡;正始元年(240),魏将郭淮迁陇右氐人3000余落至关中。汉末至魏初,氐人持续内迁,关陇诸郡已有大量氐人生活。

鲜卑南下 鲜卑原属东胡族系,匈奴汗国崩溃后,鲜卑南下,后归附东汉。2 世纪中期,鲜卑大人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分鲜卑为中东西三部,东部槐头部后形成宇文部,西部推演部后形成拓跋部。东汉末年,鲜卑等北方民族崛起,一部分西部鲜卑进入河西、陇右。檀石槐孙步度根时期,“小种鲜卑”轲比能部兴起。曹魏中后期,河西鲜卑进入河西走廊,以“秃发”为姓氏,被称为秃发鲜卑,邓艾经略河西时,降服鲜卑置于雍、凉之间。西晋初期在河西走廊和陇西一带活动的鲜卑部落较多,或招怀或威逼而内附,这些部族或以姓氏为号,或以居住地名为号,诸如乙弗、车盖、北上等,以陇西鲜卑人数最多。乞伏氏部落是河西鲜卑中势力最大的一支,曹魏时内迁,至西晋泰始初年迁至今天河套以南。乞伏氏以此为基础,征服其他鲜卑部落,将势力南扩,最后迁徙至苑川(今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附近),活动于陇西地区的鹿结、吐赖、匹兰、密贵、豆留奇、大兜国等部族多被乞伏部征服。永嘉年间,慕容吐谷浑带领部众越陇山西迁,进入河湟地区,征服河湟羌人,建立吐谷浑政权,之后两个多世纪,吐谷浑主要活动于甘青川交界的河湟地区。吐谷浑曾越过枹罕,占据河西陇右部分地区。

胡人入塞 西晋初年,塞外匈奴诸部纷纷内迁,如屠各种、羌渠、贺赖、赤勒等19 种,部分迁至今甘陕地区。陇右地区也散居有胡人部落,元康二年(292),匈奴郝散之弟郝度元曾率领冯翊、北地羌胡攻破这两地的城池。(www.xing528.com)

卢水胡是生活在魏晋时期河西走廊的一个匈奴部落,主要活跃于临松郡(治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乡)。西汉武帝经略河西,管理降附的匈奴、羌人等。窦融以张掖属国都尉之名守卫河西,曾“怀辑羌虏”,包括卢水羌胡、属国羌胡。曹魏时期,临松郡并入张掖郡,临松郡卢水胡逐渐分散于河西走廊,根据活动地区,将其以郡名来称呼,如安定卢水胡、北地卢水胡、上郡卢水胡等。内迁卢水胡长期与汉人交往相处,关陇地区出现了冠有姓氏的卢水胡,如盖、刘、彭等大姓。河西走廊还活动着一支匈奴余部“赀虏”,作为原匈奴余部的赀虏,汉魏时期一直活动于河西走廊,以游牧为生,直到西晋灭亡时史书仍有记载,并影响着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的交通。

人北徙人,又称巴人、彭人,属于板楯蛮的一支。三国时,曹操出兵汉中,张鲁失败后退往巴中,依附人七姓,后人归附曹操,曹操任命人首领巴朴胡为巴中太守,统管西南巴人,同时也可作为扰乱刘备的前沿。因刘备出兵击败巴朴胡,曹操将人部众迁至汉中。曹操克汉中后,人李特率部归附,全部迁至略阳、天水一带,与陇右氐人杂居生活。因此,北方人将其统称为“巴氐”。西晋末年,关陇大乱,陇右6 郡百姓徙至巴蜀避祸,遭到朝廷和地方官员的欺凌,李特率领族人及流民起义,并在成都建立成汉政权。

(二)各族反抗西晋的斗争

西晋时期,关陇戎狄部落密布,因汉族豪强对内迁民族肆意侵凌,反抗情绪日增。以江统为代表,以分置州郡控制改变内徙民族的部落制度,采用高压政策围堵内迁民族,排斥压制有才能有功劳的戎夷之人,致使鲜卑、北地羌胡等激烈反抗。从泰始六年(270)六月,河西鲜卑首领树机能击杀秦州刺史胡烈开始,一直到永兴元年(304)张轨将起义镇压,河西鲜卑反晋起义持续了30 多年,沉重打击了西晋统治。历史上将河西鲜卑起义称为“凉州之乱”。起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泰始六年到泰始十年(270—274),即晋军高平之败到鲜卑20部弭兵遣子入质。战争主要区域在武威以东,树机能杀胡烈后占领高平。晋武帝尚书石鉴为安西将军,调杜预接任秦州刺史,镇压起义。但因石鉴急于求战,遭到失利。随着战争持续,晋军据城坚守,打破鲜卑军队骑兵优势。树机能主动出击金城,后攻凉州,因晋军防范严密而失利。最后,因饥馑难以为继,鲜卑20 部侯王于泰始十年(274)投降司马郡,支持树机能的安定、北地、金城诸胡等随之投降。第二阶段,从泰始十年到咸宁四年(274—278),即鲜卑复起控制凉州到西晋收复凉州。树机能降晋后,散居敦煌西边“西部鲜卑”东迁与晋戍边军队发生冲突,因河西防务松弛,树机能起兵攻武威郡。西晋忙西调秦雍军队,前往凉州,树机能表示归降。晋军班师后,树机能于咸宁四年(278)六月再次起兵,杀凉州刺史杨欣,占领武威郡,控制凉州,河西鲜卑反晋达到高潮。马隆自荐募勇士镇压树机能。咸宁四年(278)底,双方在姑臧城决战。鲜卑猝拔韩、且万能降晋,极大削弱了起义军实力,马隆离间河西羌胡,杀树机能,收复凉州。第三阶段,从太康元年到永兴元年(280—304),即鲜卑首领轲成泥攻西平到张轨平息起义。树机能被杀后,河西鲜卑主力退到今大通河、湟水一带,反晋民族联盟瓦解。太康元年(280),西晋灭吴,鲜卑轲成泥一部在东山起兵,攻西平郡、浩亹县。晋武帝调马隆为西平太守,击败轲成泥。太熙元年(290),马隆刚调往陇右任东羌校尉,树机能后裔若罗拔能再次兴兵,占据凉州。永康二年(301),西晋镇西将军张轨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继续镇压河西鲜卑。永兴年间(304—306),张轨派兵大败鲜卑,击杀若罗拔能,河西民族大起义彻底失败。

河西鲜卑发起的凉州羌胡反晋起义,开启了各族民众反晋序幕,加强了民族融合交流,沉重打击西晋腐朽统治,但也对河西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给河西民众带来了深重灾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