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史: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德国史: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日德兰恶劣的环境并不适合长期居住,于是,欧洲历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就此开始了。一直到公元568年,日耳曼民族的伦巴德人建立了伦巴德王国,持续了近两个世纪,波及大半个欧洲和北非大部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才落下帷幕。

德国史: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第三节 民族大迁徙

日德兰,一个横卧于北欧海面上的半岛,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日德兰海战而闻名于世。早在远古时代,这里便有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即日耳曼民族居住。然而,日德兰恶劣的环境并不适合长期居住,于是,欧洲历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就此开始了。

(一)流浪的民族

流浪,不断地流浪,

带着血和泪,

仰问苍天:

何处是我的归宿?

灵魂在我耳边暗告:

到你没有去过的地方,

那儿有一切欢乐。

就像著名作曲家舒伯特(Schubert)在《流浪者之歌》中所描述的那样,日耳曼人从一开始便习惯于四处流浪,“带着血和泪”书写自己的历史。对这些居无定所的游牧部落而言,虽然早已习惯北方寒冷的恶劣气候,但日德兰半岛上的日耳曼人还必须面对周围密布的森林、沼泽、终年弥漫的雨雾,以及“十年倒有九年荒”的生存难题,饥饿威胁着每一个日耳曼人的生命。

迫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再加上社会发展和铁器的应用等,公元前6世纪左右,日耳曼人开始逐步向南向西迁徙。

背井离乡的日耳曼人南行来到了易北河,为了在保证食物和水的供给的同时,还不致迷失方向,他们沿着河岸的方向继续朝欧洲大陆前行。或许是出于猎人的本性,他们所到之处无不充满了掠夺与屠戮。公元前120年前后,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抵达今匈牙利境内,赶走了当地的居民,获得了一块可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于是,他们在此定居下来,并建立了首都“条顿堡”。

条顿堡森林一战之后,日耳曼尼亚摆脱了罗马帝国的控制。公元1世纪下半叶,罗马帝国在莱茵河东岸建起界墙,结束了对日耳曼的征服战争,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逐渐衰落。

(二)西哥特人的迁徙(www.xing528.com)

与罗马帝国的衰落不同,日耳曼部落在罗马文化的影响下,渐渐发展壮大起来。他们的经济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原始氏族公社制度逐步解体,部落上层渴望通过扩张获得更多的土地与财富,部落下层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也急需谋求新的土地。再加上欧洲北部恶劣的自然环境,日耳曼部落开始将目光转向日渐衰败的“邻居”——罗马帝国。

公元376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西哥特人(West Goths)遭到匈奴人袭击,西哥特人向罗马帝国的皇帝瓦伦斯(Valens)提出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统治区避难的请求。为了说服瓦伦斯,西哥特人答应遵从罗马的法令,为帝国出征。瓦伦斯一听西哥特人愿意为自己打仗,满心欢喜,觉得既可扩充兵源又可节省征兵费用,真是两全之策,便答应了西哥特人的请求,准许他们以“同盟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帝国避难。

西哥特人为什么会遭到匈奴人的袭击?

公元前1世纪,在中国汉朝皇帝刘彻的命令下,卫青霍去病等大将率大军挺进万里瀚海,给予匈奴沉重打击。被击溃的匈奴大举西迁,于4世纪中叶进入欧洲,并打败了属于日耳曼部落的西哥特人。

身为一国之君,瓦伦斯也颇有心计,为了防止西哥特人图谋不轨,他提出了西哥特人必须交出武器,同时将妻儿作为人质的要求。被逼无奈的西哥特人只能答应,于是成千上万的西哥特人不顾波涛汹涌的河水,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登上小舟和木排,不分昼夜地奔向多瑙河南岸。许多人还没来得及上岸,便被滚滚河水吞没了,但对他们而言,南渡至少还有生还的希望,因而在天堑面前,他们仍然勇往直前

然而,就在南渡至多瑙河南岸的西哥特人准备开始新的生活时,罗马贵族官吏的残暴统治却骤然打断了他们的计划。罗马人视西哥特人为“外来者”,肆意地侮辱、压迫,西哥特人再次陷入生存困境。忍无可忍的西哥特人最终于公元377年奋起反抗,将战火从君士坦丁堡一直烧到了阿尔卑斯山麓。公元378年8月,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阿德里亚堡一战中,西哥特人大败罗马军队,瓦伦斯被烧死在一间茅屋内,罗马帝国被迫准许西哥特人定居巴尔干半岛。

(三)“蛮族”国家的建立

起义的战火还在不断扩大与蔓延,公元395年1月17日,始终无法镇压起义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逝世,罗马帝国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掌管,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如此一来,罗马帝国势力的削弱,更有利于西哥特人的反抗了。他们与当地的奴隶、隶农一起打击西罗马帝国,南下希腊,西进意大利,随后入侵意大利,攻陷罗马城,进占高卢西南部,并于公元418年以图卢兹(Toulouse)为首都,建立了西哥特王国,这也是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的第一个王国。

紧跟西哥特人脚步涌入罗马的,是日耳曼民族的汪达尔人(Vandals)、苏维汇人(Suevi)和萨尔马特部落的阿兰人(Alans),他们自美因茨越过莱茵河,经高卢地区越过比利牛斯山攻占西班牙半岛西部和南部的大部地区,他们的迁徙之路始终沿着向西的方向前行。

此后,苏维汇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北角建立了苏维汇王国;汪达尔人则于公元439年以罗马帝国北非行省的首府迦太基(在今突尼斯湾海滨)为都城,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汪达尔人继续其征服与扩张的步伐,大量宫殿、书籍艺术品毁于一旦。

随后进入罗马帝国的,还有日耳曼民族的勃艮第人、法兰克人(Frank)、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和东哥特人(EastGoths),他们也相继建立了各自的王国。一直到公元568年,日耳曼民族的伦巴德人(Langobardus)建立了伦巴德王国,持续了近两个世纪,波及大半个欧洲和北非大部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才落下帷幕。

经过两个世纪的变迁,中欧地区的日耳曼人逐渐稳定下来,其中日耳曼部落中的萨克森人和弗里森人聚集于德意志北部;阿雷曼人和巴伐利亚人聚集于德意志南部;一部分法兰克人聚集于德意志西部;图林人则聚集于德意志中部地区。

“汪达尔主义”

“汪达尔主义”一词源于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汪达尔人,他们属于游牧民族,身上具有明显的劫掠性。公元455年,汪达尔人乘乱攻陷罗马,他们不仅将罗马城劫掠一空,而且纵火将罗马城焚烧。大火烧了两个星期之久,罗马城、罗马古文物连同辉煌的文明遭到严重破坏,“汪达尔主义”成为了野蛮行为的同义语,意味着对物质、文化的极具毁灭性的、彻底的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