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民族大迁徙史:查士丁尼助伦巴第人攻击格皮德王国

欧洲民族大迁徙史:查士丁尼助伦巴第人攻击格皮德王国

时间:2024-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由于几个边界城市的归属争议,查士丁尼决定以夷制夷,暗中帮助伦巴第人,怂恿他们进一步加强对格皮德王国的攻势。他对阿尔伯因恨之入骨,坚决不肯将女儿嫁给这个杀死自己兄长的仇人。曾经一度无比强大的格皮德人如今夹在东罗马、阿瓦尔和伦巴第三大敌国之间,其灭亡已经指日可待。多瑙河中游平原便于阿瓦尔骑兵往来驰骋,而不便于伦巴第步兵的坚守,所以从长远看来,阿瓦尔人驱逐伦巴第人只是时间问题。

欧洲民族大迁徙史:查士丁尼助伦巴第人攻击格皮德王国

伦巴第——顾名思义,长着“大胡子”的民族。在公元6世纪之前,这个民族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部落,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三流角色。他们生活在易北河中游的林莽里,依附于小种哥特人赫鲁利。后来,随着斯基尔王奥多阿克向意大利进军,赫鲁利人也随之南下,伦巴第人这才在多瑙河中游平原上找到了一块肥沃的土地,即今奥地利东部和匈牙利西部。公元508年,伦巴第王达头(一个奇怪的突厥名字,但他比西突厥的达头可汗还早半个世纪)起兵造反,吞并了昔日的主子赫鲁利人,从此国势渐盛。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的领土越来越大,西与法兰克王国接壤,东与格皮德王国为邻,南接东哥特王国,北抵萨克森王国,俨然已成为中欧地区的新兴强国。达头之子瓦科斯即位后,相继与几大邻国联姻通好,造就了安定和平的外交局面,使得伦巴第人富强起来。

公元545年,瓦科斯之子奥杜因登上了伦巴第王位。在他的统治下,伦巴第人的外交政策变得咄咄逼人,联合富有的东罗马帝国,蚕食周边日耳曼民族,特别是与自己同处多瑙河中游的格皮德王国的领土。公元550年,查士丁尼大帝派纳尔西斯率军讨伐东哥特王托提拉,奥杜因和格皮德王图里辛德各派出6000名雇佣军助战。但这两个民族之间已经矛盾重重,哥特战争一结束,他们便重起战端。作为在聂道河战役中毁灭胡人帝国的主力,格皮德人不仅实力强劲,而且是东罗马帝国的老盟友。不过,由于几个边界城市的归属争议,查士丁尼决定以夷制夷,暗中帮助伦巴第人,怂恿他们进一步加强对格皮德王国的攻势。

在公元558年的一场血战中,伦巴第王储阿尔伯因与格皮德王储图里斯蒙德单挑,结果阿尔伯因将图里斯蒙德斩于马下。尔后两国和解,按照父王奥杜因的旨意,阿尔伯因竟然又亲赴格皮德王国谈判,被初丧爱子的图里辛德收为养子,并且与图里辛德的孙女——妖艳的罗莎蒙德公主订婚。但婚礼尚未举行,公元560年,奥杜因去世,阿尔伯因匆忙赶回国内,继承了伦巴第王位。而当阿尔伯因要求同罗莎蒙德结婚时,图里辛德也去世了,其子库尼蒙德,也就是图里斯蒙德的弟弟和罗莎蒙德的父亲,成为了新的格皮德王。他对阿尔伯因恨之入骨,坚决不肯将女儿嫁给这个杀死自己兄长的仇人。查士丁尼死后,他的继任者查士丁二世一度改变外交政策,帮助格皮德人攻击伦巴第人。但在获胜之后,库尼蒙德又出尔反尔,拒绝按照战前协议,向东罗马帝国交还一座归属有争议的城市,东罗马帝国于是同伦巴第、格皮德两大中欧民族都反目成仇。

阿瓦尔人的突然到来,改变了中欧地区的整个政治格局。公元566年,当伯颜击败西吉贝尔特国王,解除了西方的威胁之后,精明的阿尔伯因很快开始与伯颜可汗接触,希望与其达成旨在瓜分格皮德王国的秘密政治协议。同时,库尼蒙德也向阿瓦尔人派来了同样性质的使团。在谈判中,伯颜显示了高度的政治技巧,最终也许是因为阿尔伯因的开价更高,也许是因为库尼蒙德反复无常的外交名声太恶劣,他决定支持伦巴第人。曾经一度无比强大的格皮德人如今夹在东罗马、阿瓦尔和伦巴第三大敌国之间,其灭亡已经指日可待。在聂道河战役的122年之后,伯颜将要为阿提拉的子孙们报仇雪恨了。

听说阿瓦尔和伦巴第联军正在向自己推进,而东罗马帝国又拒绝援助,库尼蒙德本能地感到了末日的降临。尽管如此,他还是准备尽力一搏,制订了“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原则,决定先迎击老对手伦巴第人,然后再驱逐阿瓦尔人。但他的努力是徒劳的。正当格皮德人与伦巴第人杀得难分难解之际,伯颜的马队及时赶到,从背后给了格皮德军队致命一击。阿尔伯因亲手斩下了库尼蒙德的首级,取出头盖骨,将其做成镀金的酒器。这一古老的亚欧游牧民族传统并不是对死者的侮辱,相反却是对其能力的赞赏,因为胜利者相信,如果用这种可怕的器皿饮酒,死者生前的非凡智慧将会进入自己的身体。阿尔伯因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罗莎蒙德公主,虽然他早已同法兰克公主克洛斯文塔结婚,但对于此时的伦巴第人来说,一夫多妻制实在太正常不过了。得意忘形的阿尔伯因一手搂着罗莎蒙德,一手举着库尼蒙德的头盖骨,宣布自己成为伦巴第和格皮德两个民族共同的国王。但是,还有一个人比他更高兴,那就是阿瓦尔可汗伯颜。

公元567年的冬天,在欧洲腹地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怪事。刚刚大获全胜的阿尔伯因国王突然向自己的属民宣布:立即准备战略转移,或者说:放弃多瑙河中游的家园,然后……入侵意大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莫非阿尔伯因听到了罗马教廷的召唤:“把你的一切都分给穷人,你还要来跟从我?”答案自然不会如此简单。多瑙河中游平原便于阿瓦尔骑兵往来驰骋,而不便于伦巴第步兵的坚守,所以从长远看来,阿瓦尔人驱逐伦巴第人只是时间问题。同年,查士丁二世皇帝突然宣布,念东罗马帝国的意大利总督纳尔西斯年事已高,可退休,改由一个名叫龙吉努斯的贵族取而代之。纳尔西斯当时已经年过90,但像所有的宦官一样,生性既爱钱,更爱官,对手中的权力念念不舍。虽然他最终和平地向龙吉努斯移交了总督府,自己退隐到一座豪华别墅里尽享天年,但随着伦巴第人的突然入侵,社会上突然传出了这样的流言蜚语:阿尔伯因是被挟嫌报复查士丁二世的纳尔西斯请到意大利来的!当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却偏偏流传得特别广泛。实际上,考虑到当时中欧的局势,不难得出结论:在伦巴第人入侵意大利的背后,的确有一双黑手,而那正是新近建立的阿瓦尔-法兰克联盟。

半个世纪以来,法兰克人对意大利北部的侵扰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即便连伟大的纳尔西斯也无法予以彻底肃清。但当阿尔伯因的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波河流域之后,法兰克人却没有采取任何敌对行动,这无疑是对伦巴第人的最好支持。而自公元568年起,伯颜可汗接连派军队渡过多瑙河,侵袭巴尔干地区,牵制东罗马军的主力,则更为阿尔伯因的意大利战争减轻了许多压力。在获得两万萨克森战士的支援之后,伦巴第王自4月2日复活节率15万之众南下,在半年之内便席卷了整个波河流域,将首都设在此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帕维亚城。9月,伦巴第人的胜利之师开入了皇城米兰,随即又渡过波河,向亚平宁半岛腹地挺进,围攻意大利南部的交通要地贝内文托。至公元572年春季为止,除罗马、拉文纳、那不勒斯热那亚等海滨重镇之外,整个意大利都已落入阿尔伯因之手。数量有限的东罗马军队此时都在巴尔干和叙利亚战场上疲于奔命,查士丁二世尽管心急如焚,却根本无力再向意大利战场派遣援军。没有了意大利的东罗马帝国显然只是徒有虚名,所以自从公元570年开始,人们更多地称呼这个国家为“拜占庭帝国”。

其实,拜占庭帝国的真正噩梦还远未开始。大致与阿尔伯因入侵意大利同时,即公元570年左右,“最伟大的先知穆罕默德阿拉伯沙漠深处降临人间。罗马帝国的遗产实在太过丰富,不能由基督教世界独享。后世几乎所有的伊斯兰清真寺都采用罗马式的半球形圆顶建筑结构,绝不是什么偶然。而在同时代的东亚,北突厥的佗钵可汗正在得意洋洋地宣称着:“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9个世纪之后,伊斯兰世界与突厥民族的结合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会攻破君士坦丁堡,为拜占庭帝国漫长的腐朽历史画上最后的句号。不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们也喜欢采用“东罗马皇帝”的头衔。

既然无法用武力击退对手,拜占庭帝国的新任意大利总督龙吉努斯只得考虑借用非常规手段解决问题。阿尔伯因的格皮德裔妻子罗莎蒙德不是第一次被丈夫强迫从父亲的头盖骨里喝酒,她心中的仇恨可想而知。公元572年,罗莎蒙德终于看到了复仇的曙光:她为自己找到了一位忠诚的情夫,即国王的卫队长赫尔米提斯。他们的计划很简单,即杀死阿尔伯因,然后使赫尔米提斯登上王位。但阿尔伯因本人武功盖世,曾经在战场上独自杀死过上百名武士,即便几十名士兵也未必能够制服他。如果联系的人过多,又容易走漏风声。下毒也不妥当,因为伦巴第王非常注意饮食的安全。一时间,罗莎蒙德与赫尔米提斯无计可施。不过,赫尔米提斯最终发现,自己的一位下级值得拉拢:佩雷狄奥,一个身材魁梧、智商低下,甚至有些精神不正常的莽汉,在整个伦巴第王国内,他是唯一能够在力量上胜过阿尔伯因的人,所欠缺的是格斗技巧。然而,佩雷狄奥长期受阿尔伯因的信任和恩典,这种人的忠诚显然是不能靠金钱收买的,但罗莎蒙德的色相却足以解决这个难题。王宫内的一个浪漫的夜晚过后,佩雷狄奥发现,除非杀掉国王,否则自己必定是死路一条。(www.xing528.com)

在一个漆黑的夜里,阿尔伯因用毕晚餐,在酒足饭饱之后返回卧室。在那里,他看到了笑容可掬的罗莎蒙德,也听到了不同寻常的脚步声。当佩雷狄奥的高大躯干突然从黑暗中现身时,伦巴第王登时感觉大事不妙。平时,为了防备刺客,他在床头总是放有数把武器,但今天却偏偏找不到了,大声喊叫也无法召来其他侍卫。一阵短促的搏斗之后,阿尔伯因终于死于三个他最亲近的人之手。次日,伦巴第举国大乱,赫尔米提斯虽然宣布自己与罗莎蒙德王后结婚,并已经成为合法的君主,但却无法获得贵族和平民的支持。赫尔米提斯见势不妙,便与罗莎蒙德和佩雷狄奥一起逃离帕维亚城,到拉文纳城去投奔此前长期资助过他们的意大利总督龙吉努斯,临走还劫持了阿尔伯因的女儿阿尔卑斯文达。不过,赫尔米提斯对佩雷狄奥既厌恶又恐惧,所以又派他护送阿尔卑斯文达去君士坦丁堡。在那里,佩雷狄奥被挖掉了双眼,然后进了斗兽场。但他凭借超群的蛮勇,杀死了一头巨狮,从而赢得了短暂的自由。不过,这位可怜而又愚蠢的壮士知道的实在太多,他后来大喊着有机密要报告皇帝,挥舞着利剑冲进查士丁二世的宫廷,连续砍死多名大臣和卫兵,最后被乱箭射杀,悲壮地结束了自己糊涂的人生

▌阿尔伯因遇刺

其他两位谋杀者也没有好下场。阿尔伯因死后,一位名叫克莱夫的贵族虽然被选举为新任伦巴第国王,却并不具备前任那样的能力和魅力。很快,伦巴第王国就分裂成十几个公爵和侯爵领地,它们的实力仅够自守,而不敢再窥伺拜占庭帝国的疆土。龙吉努斯因为没有足够的兵力,所以也无法收复失地。在这种僵持平衡的背景下,罗莎蒙德渐渐对赫尔米提斯丧失了好感。也许她从未爱上过这个出身卑贱的人,另一种说法是赫尔米提斯的生理能力令她不满。没费多少力气,罗莎蒙德就将龙吉努斯总督勾引上了自己的床笫,尔后开始准备干掉自己的现任丈夫,方法是在赫尔米提斯常用的春药里掺上毒药。不幸的是,药效不够强烈,或是春药对毒药有抑制作用,导致赫尔米提斯在发现自己中毒以后,仍然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强迫罗莎蒙德把杯中剩余的药汁喝下去。于是,这两人同归于尽。

虽然龙吉努斯总督的计谋大获成功,但伦巴第人却无法像东哥特人那样被打垮。他们在意大利的统治渐渐巩固下来,与拜占庭人开始了长达三个世纪的拉锯战。意大利从此分裂,它的下一次统一居然要足足等上一千三百年。面对如此现实,拜占庭皇帝们只得知趣地放弃了查士丁尼时代的宏大征服计划,并且在阿瓦尔人、斯拉夫人、突厥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联合攻击下节节败退,逐步沦为一个故步自封、坐以待毙的中流国家。同时,西欧和中欧的各个日耳曼民族,以及东欧的斯拉夫民族在获得比较固定的领土之后,也相继停止了迁徙,致力于建立各自的封建政权。至此,波澜壮阔的民族大迁徙时代终于结束。它毁掉了人类历史上最强盛、影响力最广泛的一个帝国,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更为西方文明的倒退、停滞、反思和再次发展打下了基础。继希腊时代、罗马时代和民族大迁徙时代之后,欧洲即将迎来新的时代——由法兰克人与拜占庭帝国主导的中世纪时代。

民族大迁徙之后的中世纪时代,不可避免地成为各路诸侯争夺罗马帝国遗产的舞台。继伦巴第人南迁之后,北欧的诺曼人继承了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的衣钵,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家乡大举南下,横扫整个欧洲,一直打到西西里和希腊,并在罗马教廷的怂恿下,成为十字军东征的主力。十字军东征和神圣罗马帝国都代表着复兴罗马帝国的梦想,从查士丁尼到查理大帝,从历代土耳其苏丹到俄国沙皇,从拿破仑入侵意大利到墨索里尼的东非远征,接连做了一千多年,然而最终都归于破灭。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作用下,地中海世界的文化多元性和经济互补性之间的深刻矛盾,已经不再是任何一个政府能够驾驭的了。

最后再来谈一谈本书的主角——哥特人的命运。作为阿拉里克的族人,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熬过了纷乱的民族大迁徙时代,他们的国王雷卡里德于公元584年改信天主教,宣告阿里乌斯教派退出欧洲主流世界,也促成了基督教世界的暂时和解。罗马教廷的地位原本已经因为伦巴第人的入侵和拜占庭势力的衰落而大大上升,由此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然而,随着阿拉伯人的兴起,北非逐渐落入穆斯林之手,西班牙再次成为宗教冲突的前沿阵地。公元710年,西哥特王国爆发内乱,非洲的阿拉伯人和摩尔人乘虚而入,在一些包藏祸心的西哥特贵族协助之下,渡过了直布罗陀海峡。次年,薛雷兹战场上的阿拉伯箭雨宣告了西哥特王国的毁灭。末代西哥特王罗德里克当场阵亡,残余的西哥特人退入西班牙北部山区,依靠法兰克人的庇护,与斯维比人和巴斯克人相依为命,从此揭开了西班牙复国战争的序幕。在屠灭美洲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的西班牙冒险家身上,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当年横扫欧洲的西哥特武士的身影。

往事越千年。回顾这段血雨腥风、动荡不安的历史,有谁能不几多思考,几多感叹?今日之欧洲,已非昨日之欧洲;今日之世界,也已非昨日之世界。然而,人类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民族大迁徙显然也仍在继续。虽说由此引发的冲突和矛盾依旧难免,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应当有理由期待,未来的民族大迁徙,将不再伴随着那样多的流血,不再仰仗那样多的暴力。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趋利避害的自由,都有免于恐惧和饥饿的自由,都有迁徙的自由,何必一定要为此兵戎相见?毕竟,我们都是同一种生物;毕竟,我们只有地球这一个家园,已经容不得再用战火来蹂躏。昔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迁徙中的人类,不需要怜悯或恐惧,而需要宽容与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