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北非烽火: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

北非烽火: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

时间:2024-01-2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但因为瓦里亚在此次战役中背部受伤,西哥特军队暂时停止了追击的步伐。汪达尔人乘胜追击,占领了整个西班牙南部,从此盖瑟里克在汪达尔人中威名大振。新的大将军职位被授予政治立场相对中立的菲利克斯,奉普拉西迪娅之令,为

北非烽火: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

在送走普拉西迪娅之后,瓦里亚再次大举进攻西班牙,于公元417年底俘虏了汪达尔西林部的国王弗雷德巴,并将他送往拉文纳。公元418年,西林部被完全摧毁,瓦里亚随即又再次入侵阿兰人的领土,杀死了阿兰王阿达克斯,残存的阿兰人投奔汪达尔人的阿斯丁部。但因为瓦里亚在此次战役中背部受伤,西哥特军队暂时停止了追击的步伐。瓦里亚躺在担架上巡视了一遍自己的国土,最后决定定都于高卢西南部、加龙河畔的图卢兹城。但就在此时,他却因伤病逝,营造新首都的任务于是落到了阿拉里克的儿子(或女婿)提奥多里克的身上。在提奥多里克的规划下,图卢兹城被建设成最气势恢宏的西欧城市,很快发展到50万人口,号称“高卢的罗马”。从此以后,西哥特王国也被叫做图卢兹王国。

在此期间,汪达尔阿斯丁部的国王君德里克完全控制住了西班牙的西部和南部,他与格龙提乌斯联手,再次拥立马克西穆斯为帝,然后向西班牙北部的斯维比人发难。对于后来发生的事情,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斯维比人与汪达尔人进行了一对一的单挑决斗,结果斯维比人获胜,汪达尔人于是撤退;另一种说,西罗马帝国派来了援军,才是汪达尔军队撤退的主要原因。无论如何,在君士坦提乌斯的努力下,西罗马帝国现在总算有了些许复兴的迹象,但他却在公元421年9月2日病逝了。次年,西罗马帝国的新任大将军卡斯提努斯率领一支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去西班牙讨伐汪达尔人,将其逼入缺水的山区。君德里克无法忍受饥渴,考虑投降,但他的同父异母兄弟盖瑟里克可不这么想。卡斯提努斯经不起盖瑟里克的挑衅,主动出战,结果在山区内陷入敌人的圈套,惨败而归。汪达尔人乘胜追击,占领了整个西班牙南部,从此盖瑟里克在汪达尔人中威名大振。

君士坦提乌斯去世后,第二次守寡的普拉西迪娅比以往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结果导致西罗马帝国内部的党争:霍诺留皇帝、大将军卡斯提努斯和埃提乌斯为一党(后者业已结束在胡人营帐里的人质生活,现如今正在朝廷里青云直上),该党亲胡人,而敌视日耳曼人和东罗马帝国;普拉西迪娅女皇与北非总督波尼法提乌斯为另一党,该党亲日耳曼人和东罗马帝国,而敌视胡人。斗争的结果是:普拉西迪娅携小瓦伦提尼安和霍诺里娅逃往君士坦丁堡,波尼法提乌斯开始在北非进行事实上的独立活动,为此不惜与西班牙的汪达尔人联盟。卡斯提努斯虽然在战场上输给了盖瑟里克,但却在官场上大获全胜,如今他成了西罗马帝国最有权势的人。

公元423年8月15日,霍诺留皇帝因在沼泽地区生活的时间太久,导致水肿病恶化,驾崩于拉文纳城,享年38岁。在幼年时,他继承了一个北至苏格兰,南至撒哈拉沙漠,西至大西洋,东至利比亚的大帝国;可在撒手人寰之际,他与其说是西罗马帝国皇帝,还不如说是拉文纳市市长。他在位期间,曾经所向披靡的帝国军队在战场上连遭败绩,连首都罗马也惨遭洗劫,这一件事便足以把他永远地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他并不像他的哥哥阿尔卡狄乌斯那样,对政治毫无兴趣,满足于做一个权臣们的傀儡;正相反,他不仅时刻保持着一部分最高权力,而且还经常亲自作出一些重大的决策,可惜其中的多数决策都是极端错误、极端荒诞的。他听信奥林比乌斯的谗言,杀害了无辜的斯提里科;当奥林比乌斯本人开始展现出一些军事才能之时,他又“及时”地将其免职并处死。他在该选择战争的时候选择和平,在该选择和平的时候选择战争,把盟友逼成敌人,又把奸党视作忠臣。他舍不得支付4000镑黄金,结果白白葬送了永恒之城罗马;对那些真正谋朝篡位的伪帝,他却表现得宽宏大量。可悲的是,霍诺留并不是什么坏人,而是一个注重亲情,心地善良的青年,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一位出色的艺术家,他的书法作品令人联想起宋徽宗的“瘦金体”。正是在他统治时期,罗马帝国在公元399年取缔了已经施行了7个世纪的角斗士制度。如果生在一个边境稳固、国力充沛的时代,他或许会成长为一位令后人有口皆碑的仁君。但他却不幸在民族大迁徙的风口浪尖之际登上了至尊之位,而这个时代不需要好人,只需要强者。

无论对于西罗马帝国的朋友,还是对于西罗马帝国的敌人来说,霍诺留的死讯可能都是一个极大的解脱。但对于西罗马帝国自身来说,这只意味着更大苦难的开始。小瓦伦提尼安本应继承霍诺留的皇位,但他现在东罗马帝国避难,而大将军卡斯提努斯拒绝放他们母子返回意大利。阿尔卡狄乌斯的儿子——提奥多西二世此时已经成年并结婚,但真正的权力在他的姐姐普尔切里娅和皇后欧多西娅手里。对于这两个野心勃勃的小姑娘来说,在霍诺留死后,提奥多西二世应该成为东西罗马帝国的唯一主人。她们赶紧将正在小亚细亚视察地震灾区的提奥多西召回君士坦丁堡——在罗马沦陷、居民离散之后,这里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城市,正如在洛阳长安被匈奴人攻占之后,江南建康城很快取而代之,成为东方最大的城市一样。

▌印有普尔切里娅头像的罗马金币

▌印有欧多西娅头像的罗马金币

在度过4个没有皇帝的月份之后,公元423年11月20日,在卡斯提努斯的指使下,罗马元老院选举出一个叫约翰的人当了皇帝,但没有任何省份承认他的地位,特别是波尼法提乌斯坚决反对。几经考虑,提奥多西二世决定拥立小瓦伦提尼安;普尔切里娅和欧多西娅又不失时机地乱点鸳鸯,为年方5岁的小瓦伦提尼安和年方2岁的提奥多西之女欧多西娅举办了婚礼。公元424年10月23日,小瓦伦提尼安穿上了小号的皇帝紫袍,史称瓦伦提尼安三世。在东罗马帝国军队的护送下,普拉西迪娅、小瓦伦提尼安、欧多西娅和霍诺里娅踏上了前往意大利的道路。

在这危急时刻,卡斯提努斯只得派埃提乌斯前往胡王卢伽的营帐要救兵。因为在遣返一些逃犯的问题上产生争执,卢伽当时与东罗马帝国的关系很坏,当然不会乐意看见普拉西迪娅一党在拉文纳执政。埃提乌斯成功地完成了使命,引领6万胡军——这是胡人迄今为止出动过的最大兵力——来到意大利。但是他回来得太晚了:公元425年5月,东罗马军队已经攻陷了拉文纳,约翰被杀,卡斯提努斯也遭到流放。听到这个消息,6万胡军立即掉头而去,埃提乌斯则见风使舵,迅速投身于新政府。普拉西迪娅极端讨厌埃提乌斯,但为了不树敌过多,还是宽恕了他。新的大将军职位被授予政治立场相对中立的菲利克斯,奉普拉西迪娅之令,为了惩罚胡人,菲利克斯在次年向他们发起进攻,收复了已经沦陷很久的潘诺尼亚行省。半个世纪以来的胡人与西罗马帝国联盟从此破裂了,这也就是双方交恶的开始。

正当菲利克斯战胜胡人之时,波尼法提乌斯却在北非遭受了一连串来自摩尔人的打击。他自以为在拥立瓦伦提尼安三世的过程中立有大功(他的确资助过困境中的普拉西迪娅母子,还阻止了西哥特人对意大利的进犯),本来以为会被普拉西迪娅封为大将军,可是这份美差却落入菲利克斯之手,不免心存芥蒂,更对菲利克斯的军功产生了嫉妒心理。埃提乌斯觉得这是陷害波尼法提乌斯的良机,就向普拉西迪娅和菲利克斯进谗言,说波尼法提乌斯在辖区里骄奢淫逸,胡作非为,且有僭越之举。若太后不信,可召其回拉文纳审查,他害怕受惩处,一定不敢来。普拉西迪娅太后于是下诏,召波尼法提乌斯回朝。同时,埃提乌斯又秘密地给波尼法提乌斯写信,说菲利克斯打算加害于他,劝他不要来拉文纳。

波尼法提乌斯接信后深感无所适从,既不敢进京,又不敢上书辩解,还担心自己马上将会遭到讨伐。菲利克斯当时也的确组织了一支讨伐波尼法提乌斯的军队,由三位将领统率,并答应在击败波尼法提乌斯之后,把北非一分为三,由这三人分而治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波尼法提乌斯麾下的罗马军队全部溃散了,只有一些日耳曼雇佣军还忠实于他。公元428年初,波尼法提乌斯单独抗击菲利克斯派来的讨伐军,并利用三位敌将之间的不和获得了暂时的胜利。但菲利克斯又派来了援军,波尼法提乌斯在万般无奈之中,想到了当时居住在西班牙的汪达尔人,特别是曾经在绝境中击败卡斯提努斯的盖瑟里克,那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他于是向君德里克和盖瑟里克求援,邀请他们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来援助自己,并答应在击退菲利克斯之后,把北非一分为三:三分之一归君德里克,三分之一归盖瑟里克,剩下三分之一归波尼法提乌斯自己。

▌西罗马帝国皇室全家福:瓦伦提尼安三世皇帝(左)、霍诺里娅公主(中)、普拉西迪娅太后(右)

可是,当时君德里克已经不在人世了。公元428年,他在塞维利亚城下中箭阵亡,盖瑟里克继承了汪达尔王位,或者准确地说,是“汪达尔人与阿兰人的国王”。君德里克和盖瑟里克兄弟的性格完全不同:两人都很勇敢,但君德里克只不过是一个平庸的莽汉,而盖瑟里克则不仅是一位军事天才,也是一位政治天才,实际上,他堪称民族大迁徙时代最狡诈的谋略家,在和他的交往中,同时代的所有名人都显得幼稚得像个孩子,波尼法提乌斯当然也不例外。和所有日耳曼人一样,盖瑟里克早已向往着非洲的热土,因为那里有充足的粮食;他也清楚地知道,民族大迁徙只是刚刚开始,更多的蛮族部落迟早将会涌入西班牙,汪达尔人作为一个弱小民族,届时将没有生存的机会。因此,他欣然接受了波尼法提乌斯的邀请,这对他来说真是天赐良机。但在离开西班牙之前,他还不忘好好教训了一下斯维比人,斯维比太子赫尔米伽在逃跑时淹死在海里。

听说汪达尔人正准备前往北非,菲利克斯深感震惊。他一面派使节去与波尼法提乌斯和谈,一面召回此时正在莱茵河上抗击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的埃提乌斯,命他率部前往西班牙,拖住尚未渡海的汪达尔人。但这一切都太迟了,公元429年5月,在波尼法提乌斯提供的船只的帮助下,盖瑟里克率领8万族人渡过了直布罗陀海峡。在这8万人中,约有5万汪达尔人和3万阿兰人,其中包括2万有经验的军人。他们马上撕毁与波尼法提乌斯订下的盟约,开始了“汪达尔式”的劫掠,从直布罗陀海峡向东进军,一直冲到波尼法提乌斯和圣奥古斯丁居住的希波城下,行程两千多公里。一路之上,除了3座阿里乌斯派教堂之外,他们什么都没有放过。和所有汪达尔人一样,盖瑟里克是个虔诚的阿里乌斯教徒,而对天主教和当时在北非流行的多纳图斯教派深恶痛绝。(www.xing528.com)

▌印有盖瑟里克头像的银币

一支西罗马-西哥特-摩尔人的联军被组织起来迎战入侵者,他们的数量两倍于盖瑟里克的部下。大敌当前,盖瑟里克把军人们召集起来,用哥特语对他们诵读乌尔菲拉主教编译的哥特版《圣经》(当时汪达尔人还没有自己的文字,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哥特文)。之后,汪达尔人和阿兰人一边高唱圣歌:“耶和华,我的力量啊,我爱你!……我借着你冲入敌阵,借着你跃上城楼……我要追赶我的仇敌,定要追上他们,不灭绝他们的种族,我绝不回来……”一边义无反顾地扑向敌军。2万罗马人阵亡,余众纷纷逃窜。公元430年6月底,希波城 被汪达尔人团团围住,只有一条海路还可以与外界联系,因为汪达尔人当时并没有舰队可以封锁它。在这种情况下,圣奥古斯丁也不能再安然地在教堂里诵经了:他一面给波尼法提乌斯及其部下打气,一面亲自顶盔贯甲,站在城楼上,向城下的敌人射击矢石。但是局势越来越绝望,圣奥古斯丁痛心疾首地看到,自己几年前大力宣扬的“上帝之鞭”,现在实实在在地抽打在自己的身上,那滋味可一点都不好受。

▌晚年的圣奥古斯丁像

一天夜里,圣奥古斯丁将教会中的几个弟兄请到自己的家中,严肃地对他们说:“我想告诉你们一件事:这些天来,我一直昼夜不停地向天主祈祷,希望他能够把我们从敌人的包围圈中解放出来,就像他过去帮助耶路撒冷从亚述人的包围圈中解放出来一样。如果这不在他的计划之内的话,那么他当赐予我们这些仆人以抵抗敌军的勇气和力量;如果我主连这个请求都不肯许可的话,那就请他尽快让我离开这个世界。”

神迹没有发生。公元430年8月28日,圣奥古斯丁终于像他祷告的那样,离开了这个世界。愿他的灵魂在“上帝之城”里安息。

尽管东西罗马帝国都向北非派来了援军,但没有一支是盖瑟里克的对手。公元431年8月,汪达尔人终于成了希波城的主宰。在此之前,波尼法提乌斯已经按照普拉西迪娅太后的命令,带着少数随从渡海返回意大利,但等待他的不是普拉西迪娅的微笑,而是埃提乌斯的敌意。

公元429年,普拉西迪娅对西罗马帝国的人事作了调整:菲利克斯晋升为丞相,而埃提乌斯则晋升为大将军。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多久:埃提乌斯利用手中的兵权发动政变,杀死了菲利克斯。为了赶走讨厌的埃提乌斯,普拉西迪娅趁他前往高卢抗击勃艮第人之际,从战事吃紧的北非前线召回了自己喜爱的波尼法提乌斯,包括希波城在内的整个北非就这样被白白葬送了。当波尼法提乌斯在意大利登陆的消息传来,埃提乌斯立即从高卢匆匆返回,两位“最后的罗马人”在阿里米乌姆城下进行了决斗。实际上,他们两人都完全配不上这个崇高的头衔:与斯提里科和菲利克斯等人相比,埃提乌斯和波尼法提乌斯的性格自私而残忍,贪婪而阴险,常常把私人的权利置于国家的安危之上,终身都在从事着倚洋自重、卖国求荣的无耻活动。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一丁点古罗马人的传统美德。对于西罗马帝国的覆亡,这两人应当负最主要的责任。

决斗的结果是埃提乌斯战败,但波尼法提乌斯也受了重伤,并在两个月之后因伤口感染而死。临死前,他终于良心发现,宣布自己的一切财产,包括妻妾和卫队,从此都归埃提乌斯支配,以此来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内战。埃提乌斯闻讯欢天喜地,立即迎娶了波尼法提乌斯的遗孀——一个漂亮的西哥特女人,信仰阿里乌斯教。但波尼法提乌斯的卫队可不打算为埃提乌斯效忠:他们推举波尼法提乌斯的女婿塞巴斯蒂安为新的领导人,继续向埃提乌斯进攻。埃提乌斯抵挡不住,乘船逃往胡人的营帐,再次向卢伽讨来了援军。塞巴斯蒂安闻讯,也赶紧向西哥特王提奥多里克求救,但为时已晚。公元433年秋季,埃提乌斯利用胡人雇佣军击败塞巴斯蒂安,逼迫普拉西迪娅太后封自己为丞相兼大将军,一时间权倾朝野。为了感谢胡人的援助,埃提乌斯将当年被菲利克斯收复的整个潘诺尼亚行省都割让给卢伽,多瑙河天险和提奥多西长城自此便都丧失了防御的功能。塞巴斯蒂安逃往北非去投奔汪达尔人,盖瑟里克起初打算把女儿嫁给他,但在劝说他改信阿里乌斯教无效之后,就砍下了他的首级,送往拉文纳去讨好埃提乌斯。埃提乌斯大喜,于公元435年2月11日宣布,将迦太基城以西的整个原属西罗马帝国的北非地区都正式割让给汪达尔人。

但是盖瑟里克并不满足于此,还渴望攫取更多的权力。一日正午,他正坐在王宫三楼的露台上休息,突然看见楼下院子中央躺着一个人,炙热的阳光火辣辣地烤着他的身体,还有一头鹰也飞到了他的身上,不断扑打着翅膀。盖瑟里克有些吃惊,怀疑发生了凶杀案,急忙拿起宝剑,带着卫兵下楼来视察,结果发现这只是一个正在午睡的战俘。盖瑟里克心中奇怪,此人怎么放着荫凉地不去,偏偏躺在炎热的院落中央,便和他攀谈起来,这才知道此人名叫马尔西安,是东罗马帝国大将军阿斯帕的随从,奉命到北非来从事间谍活动,事发被俘。盖瑟里克见马尔西安的仪表和谈吐都不同凡响,心知此人很有前途,就命令手下好生予以款待,择日派专船送回君士坦丁堡,以与阿斯帕拉近关系。马尔西安临走之前,盖瑟里克为他摆下酒宴饯行,在席间悄悄问道:“先生此次回国,必定会大富大贵。寡人日前看过水晶球,知先生将活65岁,做7年皇帝。果真如此的话,先生将如何报答寡人?”马尔西安遂手按圣经发誓,终生不与汪达尔人为敌,假若他未来能够登上东罗马皇位的话,埃及与意大利以西,将听凭盖瑟里克处置,宾主于是依依惜别。阿斯帕是一个阿兰人,本来对汪达尔人就有好感,又听马尔西安讲了许多盖瑟里克的好话,就在君士坦丁堡朝廷里上下打点,轻松地说服了普尔切里娅和欧多西娅。公元435年,东罗马帝国与汪达尔王国结为同盟,汪达尔王国保证不会进攻埃及行省,东罗马帝国也答应不会进攻汪达尔王国。

▌纵马飞奔的汪达尔人(公元6世纪突尼斯马赛克壁画)

在确立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之后,盖瑟里克便开始为所欲为。公元439年10月19日,他巧妙地利用了盟约的破绽,率领一支小部队突袭毫无防备的迦太基,轻易地夺取了这座城市。自西哥特人入侵意大利以来,南欧的大批百姓都渡海逃到迦太基,使得它的人口急速膨胀到70万以上,成为西罗马帝国最大的都市,如今它像熟透的苹果一样落入了汪达尔人之手,但盖瑟里克只尝了一口,就差点吐了出来:这个苹果实在太熟了,它的心已经全烂了。据不完全统计,这座城中当时有10万乞丐、10万小偷、5万妓女……完全是一个乌烟瘴气的人间垃圾场,即便是圣奥古斯丁住在这里,恐怕也会有走向堕落的那一天。盖瑟里克赶紧约束军纪,严禁部下沾染奢靡淫乱之风。

盖瑟里克也许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将士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会紧跟着这么多浓妆艳抹的女人,目的无非是为了几个铜板而与之上床。但他必定很清楚,汪达尔人是一个很小的民族,一旦性病爆发的话,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面临亡国灭种的灾难。于是,汪达尔王在迦太基城内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妓女从良运动。盖瑟里克真诚地希望,在自己的国家里,每个男人都有自己的妻子,每个女人也都有自己的丈夫。但他尽管可用武力征服大片的国土,却难以改变被征服者堕落的习俗。在长期无望的努力之后,在沙场上战无不胜的汪达尔王终于向迦太基的妓院举起了白旗。

尽管在内政改革上受了些挫折,但是盖瑟里克还是在外交场合颇有建树。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还过于弱小,不足以长期与罗马人和哥特人为敌。因此,在占据迦太基之后,他主动向拉文纳政府示好,将自己的长子胡尼里克(意思是“像胡人一样”——天知道他为什么给儿子起这个名字,也许是因为他长着近似蒙古人种的面孔,或是希望他长大以后像胡人一样弓马娴熟)送到意大利去做人质,并且承诺将每年向西罗马帝国进贡粮食,就像北非行省以前做的那样。瓦伦提尼安三世又表示,打算将自己的女儿小欧多西娅许配给胡尼里克为妻,盖瑟里克于是命令胡尼里克与自己的原配——即西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的女儿——离婚。后者坚决阻止此事,结果被盖瑟里克割掉了她的鼻子和耳朵,然后遣送回西哥特王国,西哥特与汪达尔两国自此成为不共戴天的死敌。普拉西迪娅和埃提乌斯对盖瑟里克的表现深感满意,不再追究攻占迦太基的事件,反而将汪达尔王国视作可靠的属国。北非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西罗马帝国永远丧失了这块最富饶的领地,它将被汪达尔人统治12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