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圣主临朝,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

圣主临朝,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

时间:2024-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传阿纳斯塔修斯在临终之际,苦于后继无人,决定让某日第一个走进他房间的男人继承皇位,而负责保卫皇帝人身安全的近卫军司令查士丁便近水楼台先得月,幸运地登上大宝。在第一次婚姻破裂后,她同自己的总督丈夫离婚,回到君士坦丁堡,并很快就成功地俘获了皇储查士丁尼的心。两年之后,随着老查士丁的病故,他们正式登基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与皇后,从此掀开了世界史的新篇章——西方人民企盼已久的救世圣主,终于粉墨登场了。

圣主临朝,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

时光流转如梭,自从公元378年弗里提格在阿德里亚堡击杀瓦伦斯皇帝以来,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一个半世纪。在此期间,欧洲人口锐减三分之二以上,累计非正常死亡者接近一亿,就是把中世纪黑死病和两次世界大战都加起来,死亡人数也要稍逊一筹。在一些曾经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内,例如意大利和北非,如今连续走上几天都看不见一个活人。入侵的野蛮人大都没有文化,不懂得尊重科学知识,更不懂得管理内政,导致大量公共设施被废弃,以往兴旺发达的诊所图书馆律师事务所、商店、饭馆、作坊、水利设施相继关闭,各大城市陷于瘫痪,居民无以为生,或死或逃。150年的战乱,150年的苦难,150年的疯狂,150年的悲剧,一年都不停息!听啊,在罗马人的最后据点——君士坦丁堡,一个声音正在高声地呼唤着:“够了!用战争结束战争吧!让和平曙光重新降临在地中海上空吧!赶快恢复帝国的统一、秩序与尊严啊!救世主啊!快快降临人间吧!”

公元518年7月9日,东罗马皇帝阿纳斯塔修斯驾崩,没有子嗣。相传阿纳斯塔修斯在临终之际,苦于后继无人,决定让某日第一个走进他房间的男人继承皇位,而负责保卫皇帝人身安全的近卫军司令查士丁便近水楼台先得月,幸运地登上大宝。其实,当时东罗马帝国面临四邻交侵的窘境,朝野思得长君,查士丁这位已经年逾古稀的达西亚农民继位,实为众望所归。达西亚地区位于多瑙河下游,几百年来一直是罗马、胡人哥特人、萨尔马特人等许多势力较量的主战场,因此民风素来剽悍。由于罗马人在此的长期经营,当地受罗马文化的影响特别大,其语言也非常接近拉丁语,而同巴尔干半岛南部流行希腊语的地区迥然有别,查士丁家族就以拉丁语为母语。多年之后,此地的居民以“罗马人”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称之为“罗马尼亚”——罗马人的土地。

巧合的是,作为很可能当不了几年皇帝的老者,查士丁早就过了生育年龄,他同阿纳斯塔修斯一样没有儿子,因此皇储问题依然亟待解决。人们一度考虑让查士丁的侄子萨巴提乌斯继位,后者年方36岁,精明能干,但他谦逊地把皇位让给了自己的伯父。查士丁即位后,便将萨巴提乌斯过继为养子,并给他起了新的名字——查士丁尼,也就是“小查士丁”的意思。在养父皇帝的关怀下,查士丁尼官运亨通,从大将军做到执政官和皇储,最终随着查士丁的年老体衰,成为东罗马帝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正在此时,他结识了一位美貌的女演员,迅速坠入情网,不能自拔,并决定与她结婚,从而在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印有查士丁一世头像的罗马金币

▌查士丁尼大帝(萨巴提乌斯)像(公元6世纪拉文纳马赛克壁画

这位女演员的芳名叫做提奥多拉。她出生于西亚某地,家庭背景极为寒酸:父亲在君士坦丁堡的马戏团里当动物饲养员,人称“熊司令”;父母不幸双亡后,提奥多拉和几个姐妹在剧场里卖艺为生,她的哑剧尤其受欢迎,风靡整个帝国。同时,像多数成功的女演员一样,她曾经与几位社会名流传出绯闻,并且越传越神,敌视她的人甚至据此辱骂她为妓女。在第一次婚姻破裂后,她同自己的总督丈夫离婚,回到君士坦丁堡,并很快就成功地俘获了皇储查士丁尼的心。公元525年,这对情侣不顾许多官员的反对,步入了婚姻殿堂。两年之后,随着老查士丁的病故,他们正式登基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与皇后,从此掀开了世界史的新篇章——西方人民企盼已久的救世圣主,终于粉墨登场了。

▌提奥多拉皇后像(左三)(公元6世纪拉文纳马赛克壁画)

查士丁尼与提奥多拉夫妇以虔诚著称,然而他们信仰的君权神授思想,却将东罗马帝国引向了东方式的专制政体。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发明基督教犹太民族从未经历过共和的历史,所以民主自由的思想也就不可能出现在《圣经》和其他基督教经典中。在皇权的支持下,基督教变本加厉地迫害异端。公元529年,君士坦丁堡当局关闭了古典学术的最后殿堂——雅典学院,学院成员纷纷逃向东方,到波斯万王之王的宫廷中寻求庇护。从此,曾经引领世界学术潮流近千年的希腊罗马科学烟消云散,接纳其精英人物的西亚学术界则突飞猛进,从此在科技上领先欧洲一千年,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为止。

奇怪的是,关闭雅典学院的查士丁尼皇帝本人却被誉为那个时代最博学的人之一,他当然了解知识的力量。传说他为了能多读些书,每天只睡一个小时,每两天才吃一顿饭——奇怪的是,这种苦行僧式的传奇生活并没有让他的龙体苗条起来。无论怎样,查士丁尼最关心的,似乎并非科学和真理,而是帝国当前的秩序和利益。与关闭雅典学院同年,他颁布了皇皇巨著《查士丁尼法典》,几年后又颁布了《法学汇编》和《罗马民法大全》。和以往的罗马法典相比,查士丁尼颁行的法律摈弃了许多传统教条,更加适应现实需要,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基督教的价值观道德观。这些名著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至今仍然管理和控制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和事业。

▌朝堂上的查士丁尼与提奥多拉

然而,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充满讽刺意味。正当《查士丁尼法典》已经颁布,《法学汇编》和《罗马民法大全》即将问世之际,公元532年1月,君士坦丁堡城内爆发了恐怖的赛马场暴乱,暴民们的口号是“尼卡”,即英语里的“耐克”,意为“胜利”。长久以来,君士坦丁堡市民因为支持的赛马队伍不同,自然地分为绿党和蓝党两个赛马迷联盟,经常相互对抗,后来经常为各个政治势力利用。查士丁尼看到了这一现象的危险性,试图削弱绿党和蓝党,结果造成了政府与民间团体之间的尖锐矛盾。同时,为了进攻西方的日耳曼国家,东罗马帝国需要大量的金钱和安宁的外部环境,查士丁尼于是一方面向萨珊波斯王国纳贡求和,以便稳定与东方的贸易线路,另一方面提高国民的税收。这种丧权辱国、盘剥百姓的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不满,于是当皇帝在赛马场上与观众发生口角之时,暴乱爆发了。皇帝及其少数随从被武装民众包围在宫殿里,许多政府官员和士兵被杀,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内的许多市政建筑被毁,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像被砸碎。先帝阿纳斯塔修斯的一个侄子刚刚走上街头,就被群众拥戴为新的皇帝,虽然他本人对此毫无兴趣,但也无可奈何。见此情景,查士丁尼感到大事不妙,准备弃城逃命,身边的大臣和将领也都表示赞成。正在此时,提奥多拉皇后的一句名言挽救了整个局势:“我坚信,皇宫是最好的坟墓!”

同以往的其他罗马皇后相比,提奥多拉介入政治特别深。为了攫取不受限制的权力,她笃信“一性论”,即不承认上帝有人性,而认为他只有神性。查士丁尼表面上反对“一性论”,实际上却对妻子的宗教立场赞赏有加。在政治问题上,两人的观点也很少发生冲突,而且查士丁尼通常尊重提奥多拉的意见。当此全城暴动之际,他们当机立断,召来一位宦官和两位军官,让他们设法溜出宫去,一面调集军队,一面用金钱分化乱党。这三人日后均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名将,而他们竟然全都不是真正的希腊人或罗马人:

宦官纳尔西斯,亚美尼亚人,自小就被奴隶贩子阉割,后转卖到君士坦丁堡,主管财务。军官蒙多,胡王阿提拉之孙,他的父亲盖斯姆乃阿提拉与格皮德王阿尔达里克之妹所生,当埃拉克败死之后,盖斯姆投靠舅舅阿尔达里克,续娶了一位格皮德女子,生下蒙多。蒙多长期在格皮德王国内生活,成年后为东哥特王提奥多里克效命,跟随他赴意大利征讨奥多阿克,提奥多里克大王死后又转投查士丁尼。军官贝利撒琉,生于多瑙河中游的多民族混居地区,家谱不明,但肯定有胡人血统,因为他的一个亲戚——骑兵军官埃甘——就是个被称为“马萨格泰人”的胡人。受查士丁尼与提奥多拉之命,这三个“野蛮人”趁夜潜出宫去分头行动,纳尔西斯揣着钱袋,而蒙多与贝利撒琉则举起了长矛和利剑。暴动开始后10天,蒙多与贝利撒琉率领3000士兵冲入暴动者的聚集中心——大赛马场,对那些纳尔西斯无法收买的民众展开屠杀。一时间刀枪齐挥,箭如雨下,蓝、绿两派民众为了逃生而自相践踏,在一天之内就有3.5万人丧命。伪皇帝虽然并非自愿篡位,但也难逃被处死的命运。

就这样,“尼卡”暴乱被残酷地镇压了下去。实际上,这是老谋深算的查士丁尼皇帝为铲除异己,并为下一阶段的征服战争聚敛钱财而蓄意煽动的一次市民暴动。起初,他故意表现得十分多疑、软弱和无能,尔后又变得粗鲁和固执,最终发展为肆无忌惮的残忍。暴动者们看似声势浩大,却从未有过统一的政治纲领,也不曾表现出真正的远见卓识。名为“暴动”,其实他们只是简单的打砸抢,手无寸铁,难以撼动查士丁尼帝国的根基。通过没收这些涉案人员的财产,查士丁尼当局在几个月内便府库充盈,足以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了。而这场战争的矛头,指向的便是繁荣富裕、但近来饱受内乱所累的北非汪达尔王国。

对于志在恢复整个罗马帝国版图的查士丁尼来说,汪达尔战争是他蓄谋已久的扩张计划的重要一环。早在公元530年,当亲君士坦丁堡的汪达尔国王希尔德里克被亲哥特的格利摩尔王子推翻时,查士丁尼便决心集中力量征服北非。他首先反复致信格利摩尔,要求他将王位归还给希尔德里克。在遭到对方意料之中的拒绝后,战争便有了借口。公元533年6月,也就是“尼卡”暴乱被镇压的一年半之后,贝利撒琉将军率领一支小而精锐的军队从君士坦丁堡出发,乘坐92艘战舰和500艘运输船驶向北非。这支军队由1万步兵和5000骑兵组成,数量虽少,但都是东欧和西亚各民族的精兵强将:波斯血统的宦官所罗门指挥着波斯和亚美尼亚重骑兵;贝利撒琉的胡人亲戚埃甘和鲁菲努斯,再加上库提吾尔部落的保加利亚王子辛尼昂一起指挥胡人轻骑兵。以兵种论,相对于向来是以重步兵为主的汪达尔陆军,东罗马军队在骑兵和弓箭手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也更适合在北非干燥炎热的天气和空旷平坦的原野上发挥力量。(www.xing528.com)

即便如此,假若汪达尔王国内部能够团结一致,并与意大利和西西里的东哥特王国协同抗击敌人,那么仅凭贝利撒琉的1.5万军队,实在难有很大的作为。但是,查士丁尼通过镇压“尼卡”暴乱聚敛的钱财在此时发挥了关键作用:像所有野蛮民族一样,在征服文明国家之后,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都在几十年内迅速腐化堕落,不再积极习武,反而唯利是图,所以极易被金钱收买。不等贝利撒琉的军队前来,驻守在北非东部和撒丁岛上的汪达尔将领们便纷纷反水,迫不及待地向君士坦丁堡写信,请求献地投降。巧的是,时年17岁的东哥特国王阿塔拉里克刚刚患病不起,他那摄政的母亲阿马拉斯文塔优柔寡断,在东罗马使节的威逼利诱下,竟然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同意不干涉这场战争,而且向贝利撒琉的军队开放西西里岛的港口和市场,为他们提供修理船只、购买给养的后勤服务。这样一来,汪达尔王国真可谓是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了。

起初,贝利撒琉的远征并不顺利。舰队刚刚过了爱琴海,就有大量人员患病,特别是不法奸商批发给军队过期或烤制不当的面包,导致许多士兵发病,有500余人死亡,上千人卧床不起。但在西西里岛上,东哥特商贩兜售的食品和药品却令东罗马军队恢复了元气,他们得以迅速扬帆起航,去终结汪达尔人的国运。与此同时,汪达尔国王格利摩尔听说撒丁岛上发生叛乱,连忙命王弟特扎佐率5000人马前去平叛。

贝利撒琉并不知道特扎佐的行动,他可能也没有兴趣去援助撒丁岛上的友军。为了避免与汪达尔人的优势海军遭遇,他下令在远离墨丘利角与突尼斯湾的利比亚海岸上登陆,然后步行穿越数百公里长的荒漠,扑向迦太基。这一举动出乎格利摩尔的意料,因为这一路上除了几个绿洲之外,淡水极为稀缺,所以他并未在此布下伏兵。于是,贝利撒琉的军队虽然必须忍着强烈的饥渴,却无需付出任何战斗减员的代价,便推进到距离迦太基仅仅40公里的地区。一路之上,贝利撒琉严格地维持着军纪,严禁士兵骚扰百姓。有两名胡人骑兵仗着自己是贝利撒琉的老乡,擅自杀了当地牧民的一头骆驼,结果被处以令人发指的桩刑——在地里立一根上尖下方的木桩,并将它的尖头捅入犯人的肛门。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犯人因自己的体重而渐渐下坠,而这根木桩就将刺过他的所有器官,最后穿口而出。

▌贝利撒琉的出征

直到此时,格利摩尔才发现敌军的来袭,他赶紧杀死了囚禁在狱中的废王希尔德里克,然后兵分三路,沿着对方可能使用的三条干道东进拦截。他亲自率领主力部队走沿海的那条道路,因为这条路最短,也最容易走,所以估计贝利撒琉会选择它。但是格利摩尔错了。贝利撒琉不希望让士兵们看到墨丘利角,因为那样难免会引发哀痛的回忆,打击己方的士气。为了牵制汪达尔军队,他派出两支疑兵分路沿海推进,而自己则出人意料地率主力离开海岸,兜了一个长达150公里的大圈子,取道罗马人的福地扎马——大西庇阿战胜汉尼拔的古战场,从西北方扑向空虚的迦太基城。结果,格利摩尔和贝利撒琉都干净利落地歼灭了自己的当面之敌,但是结局却完全不同:等汪达尔王从墨丘利角凯旋的时候,他吃惊地看见,迦太基城楼上已经飘扬起了罗马军旗。同时,贝利撒琉率早已埋伏好的主力从侧翼冲出,将汪达尔军队一举杀散。

尽管棋输一着,但是格利摩尔还不打算立即投降。毕竟,他手中还掌握着大片的国土,特扎佐的军队在镇压了撒丁岛叛乱之后,也将很快返回,足以从陆海两面封锁迦太基。但当决战那天来临之时,北非干燥的气候和平坦的土地却帮了多兵种的东罗马军队的大忙:以重步兵为主的汪达尔陆军更适合西欧的密林和丘陵地带,他们尽管在自己的国土上顽强抵抗,却不是西亚弓箭手和东欧骑兵的对手。特扎佐与半数汪达尔士兵全部阵亡,格利摩尔本人逃入阿特拉斯山区,却得不到摩尔土著的帮助。公元534年春天,这位最后的汪达尔国王终于忍耐不住从撒哈拉沙漠涌来的滚滚热流,被迫自己走出山来,向贝利撒琉举手投降。

▌格利摩尔决定投降

作为第一个建立,又第一个灭亡的日耳曼国家,汪达尔王国可谓是为领导时代潮流付出了代价。他们占据了西罗马帝国最富庶的土地,因而也最早沉湎于奢华的生活方式,丧失了艰苦时期的睿智和骁勇。格利摩尔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唯有权欲之心,而无经国远图,自启边衅,拙于用兵,以致败亡。百年基业,毁于一载,亡国灭种,于兹为甚。虽然如此,作为一个弱小民族,汪达尔人中能够涌现斯提里科和盖瑟里克两位世纪伟人,也足以千古不朽了。

▌印有格利摩尔头像的汪达尔铜币

公元534年夏天,贝利撒琉带着格利摩尔和汪达尔人的国库珍宝,凯旋回到君士坦丁堡。这是东罗马帝国历史上空前的大胜,查士丁尼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冒险投资实在物超所值。当年盖瑟里克从罗马抢走的无数稀世珍宝,包括以色列王大卫和所罗门的犹太教圣器,如今全部归于东罗马帝国。相传格利摩尔在步入君士坦丁堡之后,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哦,浮华,浮华,一切都是浮华!”这很可能是因为,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建筑物尽管外观亮丽,却徒有其表,而不像他的首都迦太基那样,拥有华美的内部陈设。

▌运送所罗门圣器的罗马军队

▌公元6世纪的东罗马骑兵

▌公元5世纪的东罗马骑兵在与胡人和波斯人的战争中已经变得高度东方化

正如查士丁尼、贝利撒琉和格利摩尔的人生证明的那样,帝国可以没落,河流可以干涸,山峦可以崩坏,大陆可以漂移,唯有人类的贪欲永恒不变。在消灭了汪达尔王国之后,查士丁尼尝到了甜头,自然会产生得陇望蜀之念。这次,东罗马帝国的扩张矛头,自然就由南向北,转向了昔日的盟友东哥特王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