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视角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城市景点规划与管理

生态视角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城市景点规划与管理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景名胜区若位于城市近郊,常规归类划到城市绿地的“其他绿地G5”中。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景群是由若干相关景点所构成的景点群落或群体。

生态视角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城市景点规划与管理

(一)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若位于城市近郊,常规归类划到城市绿地的“其他绿地G5”中。

我国确定风景名胜区的标准是: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因此,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建立风景名胜区,是要为国家保留一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同时科学地建设管理、合理地开发利用。

中国国家级风景区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Park of China”,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National-Park)相对应,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国家公园是指面积较大的自然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的也包括一些历史遗迹。禁止狩猎、采矿和其他资源耗费活动。国家公园原则上应有超过20 km2核心景区,核心景区保持着原始景观,除此之外,还需要由若干生态系统未因人类开发和占有而发生显著变化,动植物种类及地质地形地貌具有特殊科学、教育、娱乐等功能组成的区域。

1.风景名胜区的类型划分

(1)按照景观特征分类。

①以山景取胜的风景名胜区。

②以水景取胜的风景名胜区。

③山水结合、交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

④以历史古迹为主的风景名胜区。

⑤休养、疗养、避暑胜地。

⑥近代革命圣地。

自然保护区中的游览区。

⑧因现代工程建设而形成的风景名胜区。

(2)按照等级分类。

①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②省级风景名胜区。

③市级风景名胜区。

④县级风景名胜区。

2.风景名胜区的特征

(1)类型众多。既有山岳、湖泊、河川、瀑布、海滨、岛屿等众多自然景观类型的风景名胜区,也有以人文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

(2)自然景观奇特。在我国的许多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绚丽多姿,极有特色,令人赞叹不已。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罕见的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成百个阶梯彩色湖泊等。(www.xing528.com)

(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我国的自然山川大多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伴有不少文物古迹,以及诗词歌赋、神话传说,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3.风景名胜区的构成

(1)风景名胜区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2)风景资源。风景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进行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风景资源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3)景点。景点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4)景群。景群是由若干相关景点所构成的景点群落或群体。

(5)景区。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二)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具有较大的面积与规模,较高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经科学的保护和适度建设,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森林游憩活动及科学文化活动的特定场所。森林公园若位于城市近郊,常归类到城市绿地的“其他绿地G5”中。

森林公园对具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通常没有或极少受到社会开发的特殊地域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别是对以森林为主体的,具有科学、教育或游憩作用和美学价值的自然地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科学保护、管理和发展。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环境的优势,开展科学研究、教育和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活动,极大地满足人类向往绿色世界、享受大自然的渴望和需求。

世界上森林公园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很多国家在长期的保护、管理和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森林公园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挽救濒危物种、保护自然历史遗产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林区地貌、森林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森林公园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国发展森林公园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诞生之日起,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先后建立,如浙江的千岛湖、天台山,陕西的楼观台、太白山,江苏的虞山等。

据统计,在我国4200个国有林场中,有600多个国有林场具有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并且大多数位于城镇及风景旅游区附近,历史文化遗迹与人文景观资源极为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1.森林旅游资源

森林旅游资源是指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他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具有游览价值与旅游功能,并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与社会、有形与无形的一切因素。包含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2.景观资源

景观资源是指在森林公园范围内,可构成景观并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的一切资源。包含自然景观资源和入文景观资源。

3.景区

景区是为便于森林旅游管理和组织游览,根据风景特点与分布状况及使用功能而区划的地域空间。

4.景点

景点是指在一定空间按照美学观点构成的主题鲜明而完整的画面。可以是能够吸引游人的独立景物,也可以是由多个景观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