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创立阶段及特点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创立阶段及特点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社团创立阶段可以追溯到政法大学复校以及昌平校区建立时期,直至1990年代中期,整个学校里的人文气息在不断上升。[2]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的总体特点是刚刚开始创立,数量不多,大多以文学社的形式出现,提倡思想上的进步,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范围也比较狭窄,影响范围也往往局限于社团内部等相对较小的范围。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创立阶段及特点

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社团创立阶段可以追溯到政法大学复校以及昌平校区建立时期,直至1990年代中期,整个学校里的人文气息在不断上升。[2]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的总体特点是刚刚开始创立,数量不多,大多以文学社的形式出现,提倡思想上的进步,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范围也比较狭窄,影响范围也往往局限于社团内部等相对较小的范围。

1983年,中国政法大学首届学代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此届学生会在校党委和校团委共同领导下,以社团为主要单位开展工作。在北京市学联工作精神的指导下,1984年4月召开社团典礼工作,将新旧社团合理调整为14个。社团总体由校团委和校学生会领导,具体由学生会各部负责。各个社团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及优势,秉承各自宗旨,开展各种具有本社团特色的工作。经合理调整后,学生会工作在各社团活动的基础上蓬勃开展起来。总体来说,学生社团可以分为学术社团和兴趣社团两类,在以学术为主、艺术为辅的方针中,使得学生活动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www.xing528.com)

学生社团在学校具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在学生会筹委会时期,即已初步形成,如宣传部下设广播台、书画社;文艺部设有声乐队、话剧队。学生会成立以后,这种模式被延续并发展,作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校团委对其提出的方针是“大力支持,积极引导”。第一届学生会实际上领导着学校各类社团的日常工作,学生会又是以各类社团活动作为基础的。第二届学生会后,学生会不再以各部门下属社团而开展工作,各类社团独立性提高,成为独立于学生会的组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学校这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环境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在1990年代以后,学校在新校区建成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规模扩充和稳定发展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