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研究成果展示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研究成果展示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题组通过CNKI全文检索找到与高校学生社团相关论文46 224篇,与高校社团职能相关论文514篇,与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查相关论文4299篇,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查与社团职能相关论文1434篇。[6]施喜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特征与用途”,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研究成果展示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剧增,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数量迅速发展,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形式大大丰富,质量不断提高。社团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平台,是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与此同时,相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我国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而且学术成果不多,特别是关于高校社团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研究。直至近几年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日益发展,许多学者才开始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相关问题有所关注,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课题组通过CNKI全文检索找到与高校学生社团相关论文46 224篇,与高校社团职能相关论文514篇,与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查相关论文4299篇,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查与社团职能相关论文1434篇。主题检索找到与高校学生社团相关论文2131篇,与高校社团职能相关论文107篇,与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查相关论文186篇,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查与社团职能相关论文115篇;通过CNKI关键词检索,找到与大学生社团相关论文1176篇,与大学生社团职能相关论文1019篇;通过学位论文检索,找到与高校学生社团相关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119篇,与高校社团相关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133篇,与高校学生社团职能相关博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1篇。虽然论文数量较前些年大量增加,但是核心期刊上关于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文章依然凤毛麟角,且缺乏新意。通过查阅这些近几年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相关较深层次的研究,课题组发现这些论文大部分都肯定了高校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但是,这些成果中大多或侧重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内部建设和自身发展,对大学生社团管理着墨较多,例如通过CNKI检索相关论文有6793篇,或侧重于高校学生社团对于校园文化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或侧重于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意义,较少关注于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职能问题。另外,在大学生社团制度完善和建议提出上现有研究过于笼统,仅具有形式上的意义,不能结合相关学校的实际,而是大而空地提出建议。很少有以一个学校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从特殊到普遍的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而是动辄放眼全省甚至全国,以一种俯视的高姿态提出制度完善构架。事实证明这些完善建议没有可操作性,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缺乏时效性,不能指导大学生社团的制度完善工作。

除以上期刊检索外,课题组找到与高校学生社团职能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相关专著主要有张彦、韩流编著的《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成长成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国亚萍主编的《青春南方—中山大学学生社团简史》(中山大学出版社),赵立香主编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甘肃人民出版社),张学林编写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百科全书》(中国音像出版社)及王传利主编的《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建设与引导》(群众出版社)、伍德勒主编《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王乐主编的《大学生社团:理论、管理、案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等。这些专著对于高校学生社团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除以上提及的书籍和论文外,笔者还查阅了国外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的相关书籍和论文,国外学者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多为实证研究,主要肯定了高校学生社团对于大学生个体意识的完善和个人能力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培养上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更多的是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分类、活动及运行机制、管理方法等具体问题的介绍。如于伟、韩丽颖著《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从活动经费来源、活动时间和场地及活动内容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情况;厉威廉著《美国近年来大学学生课外活动之发展》,此书对美国学生社团的发展历史、活动开展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这些书为我们了解国外高校学生社团的历史和经验提供了有益参考,开阔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社团建设的一个新视角,是我们研究高校社团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职能问题的有力借鉴。

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社团职能的研究现状的深入分析,笔者发现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缺乏系统性,大部分研究侧重于管理实务,只着眼于解决现实存在的具体问题,就事论事,理论系统性研究尚属薄弱环节;研究范围较大且不够深入,突破口过大,绝大部分研究都是根据高校的学生社团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宏观性较强,所以研究结果中普遍指导和适用性看似较强,实则空洞无物,没有具体的数据分析,适用性较差,尚未有学者以某一高校为范本对社团职能进行过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研究不够前沿,缺乏创新性,研究重复率高,目前对一些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还处在对一些传统问题的研究,而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特别缺少在新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研究,对新时期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不够敏感;对网络化的大学生社交圈研究不够,不能抓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形势开展工作。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开拓思路,扩展范围,不断创新,通过分析得出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从而使研究更具有时代性,更加符合现阶段高校学生的实际,更好的落实、发挥高校学生社团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作用。

【注释】

[1]丁力:“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制发展途径”,载《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7期。(www.xing528.com)

[2]《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4号。

[4]张家勇:“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载《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5]白华龙:“对当前学生社团工作的几点思考”,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6]施喜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特征与用途”,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