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概述:装备制造业加强联合,试点企业已运营

甘肃省概述:装备制造业加强联合,试点企业已运营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装备制造企业与科研、设计单位加强联合,积极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金川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采、选、冶炼工程总承包,兰州长城电工电力成套工程有限公司、天水锻压JCOE制管生产线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及兰州兰电新能源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等试点企业已组建运营。

甘肃省概述:装备制造业加强联合,试点企业已运营

机械工业。30年间,甘肃省机械工业引进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高精尖设备和技术,建成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传统优势产业得到提升,新型装备制造得到发展,形成特色鲜明、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具备较强的机械制造和零部件加工配套能力,所制造的石油钻采和炼化设备、电工电器产品、大型数控机床、大型真空获得与应用设备、矿山机械等产品,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影响和优势。在汽车制造领域,2004年兰州市引进工程设计年产量5万辆的吉利汽车生产线,结束了全省没有轿车生产的历史;甘肃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的半挂汽车、自卸汽车占有西北地区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风电装备制造领域,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涵盖300千瓦到3兆瓦系列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生产能力,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国内首张风力发电机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完成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子项目——800千瓦低压大容量变频器的工业性试验,具备产业化生产条件;甘肃风力机工程技术中心自主研发大型风力机叶片设计技术,国内各大叶片制造厂纷纷落户全省风场聚集区,开工建设叶片制造厂,并形成较强的风电塔筒生产配套能力。1978年,甘肃省机械工业归口县以上企业192户,工业总产值8.14亿元。到2007年底,全省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企业共279家,资产总额192.82亿元,当年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52.14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65.36亿元,利税总额10.41亿元。重点骨干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造,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集团)2家、超过5亿元的企业3家、超过1亿元以上的企业34家。装备制造企业与科研、设计单位加强联合,积极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金川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采、选、冶炼工程总承包,兰州长城电工电力成套工程有限公司、天水锻压JCOE制管生产线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及兰州兰电新能源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等试点企业已组建运营。

电子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是甘肃省改革开放步伐迈得较早的产业。1982年起先后在深圳、浙江、山东、江苏等沿海省市创办蓝光电子有限公司、兰海电子有限公司等9户窗口企业。1985年,在甘的8户部属企业全部下放归甘肃省管理。1986年组建第一户软件企业公司。1994年以来,长风宝安实业、蓝光科技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电子信息产业是为国防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产业,30年间先后有十几项军用电子整机产品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成果奖。“十五”期间,甘肃省电子信息产业为包括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风云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巨型计算机、望远号科学考察船、海军新型舰船等近100项重点工程提供了大量高尖端集成电路产品,有70多个系列和产品荣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电子信息产业是甘肃省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十五”之后,每年开发60~80项新产品,其中6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软件研究与开发方面,兰州方联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重离子三维肿瘤细胞病灶定位医疗系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兰州正远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型国际机场物流控制及管理信息系统结束了国外大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历史,兰州飞天网景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在2007年3月自主研发的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体育信息系统被国家奥组委采用并正式上线运行。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天水天光半导体公司的肖特基二极管占据国内30%的市场份额,甘肃长风信息集团研发了国内唯一的毫米波段系列产品和平板天线产业,兰州瑞德集团的多线切割机和数控精密研磨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备国际竞争力。到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6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比改革开放前提高50倍以上。其中开发生产的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公安金融企业信息化医疗卫生、通讯、广播电视农业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有力推动了甘肃经济发展,已成为甘肃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和先导产业。(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