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地人充实业余生活,学习提升技术

工地人充实业余生活,学习提升技术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工地工作的繁忙和不确定性给继续学习深造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尽管如此,杨勇还是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自学和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理论的学习为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了理论的指导,不仅使技术突飞猛进,同时也为他涉足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地人充实业余生活,学习提升技术

杨勇面对着条件异常艰苦的工地第一线,开始偷偷地为自己确定了奋斗的目标——从普通技术员做起。从此,建筑工地上便时常可以看见杨勇那整天扛着沉重的测量仪器的身影。与其说测量是一项技术活儿,不如说它是一项体力活儿。工地上几十斤重的测量仪器杨勇一扛就是一整天,夏面酷暑,冬临寒风。为确保测量的精确度,即使在数九天里也不能带手套,手上冻满了血口子,脸上更是一层风霜,长久的风吹日晒,杨勇的手和脸上过早地爬满了岁月的痕迹,同时也练就了一手精湛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了多种工程机械的操作能力。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使得杨勇很快就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并担任机械队队长。

在工地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杨勇尽管在技术上已成为一把好手,但他还是经常深入工地,认真钻研业务,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解决工地上的技术难题。他说,“我是普通的技术员,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解决技术难题,做好我的技术员工作,绝不瞄准其他的位置。”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杭州庆春路联建大厦桩基工程施工中,该工程设计为Φ800钻孔贯注桩加Φ426振动贯注桩,其中西边靠近居民楼最小距离仅1米,若不采取安全措施,势必危及居民楼的安全。经过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采取打防振孔,先打钻孔桩、后打振动桩,两种桩型交叉施工,周围设置变形监测点等方法,顺利解决了施工与安全的矛盾,得到了业主单位的高度评价。

在杭州钢铁厂15t转炉工程50t、100t级12m跨度钢吊车梁焊接变形的控制及矫正方法上,原采用的50t、100t级“1”字形钢吊车梁每根重达10多吨,焊接工程量大,因焊接产生的热变形导致成品质量达不到要求,采用常规的矫正方式费工又费时,而且质量难以保证。针对这一技术难题,杨勇采取在“工字梁翼”板上用通长槽钢加钢管支撑的办法,有效控制了因焊接产生的变形。

杭州钢铁厂15t转炉主厂房21m、24m、27m、大跨度预制工屋架的吊具设计。该类屋架平放预制,刚度差,直接用吊索易引起屋架变形、开裂。经设计,采用吊索加型钢扁担,平衡滑轮组成的吊具组,有效地解决了多吊点起吊时屋架各节点的受力均衡和防止变形开裂的发生。

汤浦水库饮水工程达郭隧洞全长526m,洞径4.5m,1998年底当掘进至70米时,出现地质断层,断层长约5米,断层处岩石遇水和空气风化堕落,多次采用常规支护方案,用顶推法将直径4.8米厚16mm的钢筒安装就位在断层处,成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在工地的这么多年,杨勇解决的技术难题太多太多。(www.xing528.com)

在不断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杨勇还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在担任省重点工程乌溪江饮水工程下山溪、贺硌亭倒吸两工程的工地主任时,他克服工期紧、任务重、地质复杂等不利因素,周密布置,精心安排,实行两个工程交叉作业的方法,圆满完成任务并获优良工程。尤其是下山溪倒虹吸工程深厚淤泥质土层中的排水系统设计更有独到之处。

同时他还因地制宜运用工地上的简易设备,解决工程机械故障诊断和维修。如东风EQ140A汽车发动机缸盖裂缝的诊断与修补方案制订,上海120A推土机后驱动装置非常情况下(变形咬死)拆卸方案的制订等。

踏实的工作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

1997年浙江金马饭店桩基工程获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1998年浙江省农业银行综合楼桩基工程获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2002年德清大闸改建工程;2003年绍兴市汤浦水库工程获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

期间,杨勇先后主持参与的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达几十项之多,多项工程获得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杨勇成功了。都说成功的人对于艰辛和苦难是特别健忘的,对于自己创业时的艰辛,杨勇总是轻描淡写,他表示: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从零做起,是成功的关键。每一个人都要有坐标感,有坐标才不会迷路,知道你要到哪里去,你在哪个位置上,每一件需要你做的事情才能有序地去安排,你就容易成功。

作为一名施工技术员,解决施工技术难题是杨勇生命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也给杨勇敲响了警钟,他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由于工地工作的繁忙和不确定性给继续学习深造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尽管如此,杨勇还是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自学和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毕业至今,参加过的各类培训班达12个之多,内容涉及英语、企管、质管、法律党建、经理、工程、安全、英语等多门课程

理论的学习为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了理论的指导,不仅使技术突飞猛进,同时也为他涉足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模范带头作用下,企业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企业也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而实力雄厚的技术人员队伍更是推动了公司近几年不断发展,使公司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