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穆雅田:正兴德茶庄经理的拓展与管理

穆雅田:正兴德茶庄经理的拓展与管理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慕羽正兴德茶庄经理穆雅田,以扩大老字号、善于用人、跟上时代而成为新兴商业之创办人。现在对其作风特点介绍于后:正兴德茶庄经理穆雅田,原名文盛。16岁到正兴德学徒。年未到四旬,即被穆浚源委为正兴德经理。在经营管理方面,穆雅田能听取职工的意见。穆雅田一生辛劳,最后未能完成心愿,但穆雅田对于正兴德之扩大业务、经营管理、教育职工、以身作则、毕生为正兴德尽力之精神,实堪令人钦佩。

穆雅田:正兴德茶庄经理的拓展与管理

慕羽

正兴德茶庄经理穆雅田,以扩大老字号、善于用人、跟上时代而成为新兴商业之创办人。笔者自1923年到正兴德学徒,1936年离号,在该店13年。其间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并受到该店各经理的栽培。对于该店经理穆雅田印象极深,其经营之方略、用人之特点、身心全力为店之精神,殷勤事业,俭朴生活,至今记忆犹新。现在对其作风特点介绍于后:

正兴德茶庄经理穆雅田,原名文盛。生于1859年,终于1939年,享年80岁,系天津北郊区穆庄子乡人,回族,信伊斯兰教。幼年生活在寒素家庭,只读过3年民塾,文化水平较低,但为人精明强干。16岁到正兴德学徒。初时在正兴德西栈为管货工人。为人殷勤诚恳,聪明过人,忠于职守,善于改进,为正兴德东家穆浚源所赏识,由学徒逐升为栈主任,吃浮股分红[1]。年未到四旬,即被穆浚源委为正兴德经理。按惯例应当是资格老、年岁大、浮股高的依次序为经理,而穆雅田资格较低。这一破格委任,使当时几位有“浮股” 者不服气,但有大东家穆浚源的支持,穆雅田又敢大胆整顿,因而经过一年的试任,穆雅田事事负责、日夜辛勤,终于取得了全体的信任。

穆雅田当上经理后大权在握,他有用人、散人权,财产支配权,经营管理权。东家每年除向店中支取利润64%以外,其余之事一概不问。穆雅田自己只有人身浮股7.5%,每年分红1万元左右,他不吃利息。因穆系伊斯兰教徒,教规称利息为“累巴”,视为有罪。穆在生活上极为俭朴;无任何嗜好,不应酬,不下饭馆。每年得利后,只置房产或捐助清真寺,资助贫穷亲友。30年代时,穆及“正兴德”其他经、副理捐助巨款,建成穆庄子清真寺(后被国民党焚毁)。

穆雅田不但督促职工勤学业务,而且自己也对业务极为娴熟。他鉴别茶叶既快又准。由于长期食宿在店里,全副精神用在店里,加之记忆力很强,所以对“正兴德”所拥有的价值百万的货物能做到心中有数。至于某处存货多少,内外账目多少,均在其掌握之中。当他出样时,口述某某茶名、价目、速度之快,即使是熟练的会计也望尘莫及。穆雅田在经营决策上也有独到之处,他认为“货贱无忧”,主张“见新不买老”。买货时有三快手段:讲价一口快,付款快,遇到便宜行市割得快(割得快即压价狠)。卖货时,对外只卖四路,赊销外客的货一经言价,即不准让价还价。

在经营管理方面,穆雅田能听取职工的意见。尽量搞好职工的生活和待遇。“正兴德”职工的工资虽然不高,但额外收入却较多。每到年终分配馈送及花红时,则视盈利的多少,按职工的级别、工作态度和出勤情况甄别分配。当时“正兴德”曾经流行这样一首顺口溜:“学徒头一年,不论会干不会干,馈送7块半,1担大米、2袋洋面,另外花红还不算。”“正兴德”对职工的待遇与同行业相比较,确实是优越的。

穆雅田不论人事组织还是业务扩充都能适应时势。在用人上,他惟人才是选,不论回、汉族,只要你能干,他就大胆使用。他派范相臣去河南周口镇设厂,用茉莉花薰制六安大香片,为正兴德开创花大叶香树立了名声。以后又派范相臣、张在田开办福州茶厂,此外,又开创安徽、六安、黄山杭州等地采办茶叶,自己窨(薰)茶,为自产自销扩大了业务。正兴德不但门市货高价廉,又设立批发及外地分号,如北京分号、保定分号、沧州分号、泊头分号等;又于1926年委派满仲梧筹备天津市法租界梨栈街第一支店(现长春道与和平路交角处的正兴德)。满仲梧系山东德州人,初学徒于货房,后任会计及六安采办主任。穆雅田为人思想维新,平等对待职工,关心职工生活,如管吃、管住、管教育职工等等。他开设支店一律信任同人,在设计门面和装修要讲究入时,不怕花钱,各项投资2万余元。到8月开业时,一鸣惊人,到年终就本利收回。因为当时军阀混战,殖民主义者在中国大肆掠夺;而租界地却是资本家、官僚、地主之安乐窝,他们生活奢侈腐化。故正兴德经理看中这一生财旺地。从此,总店、支店、外地各方营业额近200万元,最高纯利近20万元。穆雅田经理浮股已有七厘五毫之多,按纯利20万即分红15000元。以副理范相臣四厘浮股得8000元,满仲梧、刘少波等二厘半浮股分红5000元。穆雅田对所有用人、各庄采办人均有额外馈送。穆雅田用人标准很严,只要具备“能干、朴实、勤劳”这六个字他就大胆提拔,给工资、馈送花红,越级超额。以笔者为例,学徒后二年,给经理管茶样、管货账,每年都越级提升。到9年时,就分花红上千元。可见该号用人之特殊。

穆雅田对资东很守信用。全店最盛时有分店茶厂20处,从业人员近300人,所有财产支配、业务管理、人事调动都由他决定,不用向东家请示,只有一年一度交待红单,见一次股东代表而已。1935年,东北角新设第二支店。该支店设备较一支店更好。全部是楼房,有职工餐厅、宿舍、娱乐厅等。该支店均由满仲梧主持计划,在旧社会是少有的。后由于穆雅田视力减退,身体虚弱,乃委托范相臣、满仲梧为经副理,自己退居二线。后因各股东支派,意见不合,于1936年造成满仲梧等10人辞职,不久刘少波等正兴德各部骨干辞职,成立了成兴茶庄,对抗营业,使正兴德受到影响。再加上敌伪统治、币制变化,人心不齐,使正兴德这个拥有200万资金的老商号走上了下坡的道路。到解放前夕,只有房产空壳外表,货物基本损失殆尽。穆雅田于1939年寿终。

穆雅田一生辛劳,最后未能完成心愿,但穆雅田对于正兴德之扩大业务、经营管理、教育职工、以身作则、毕生为正兴德尽力之精神,实堪令人钦佩。

附:穆竹荪小传

穆竹荪名逢熙,原籍浙江钱塘,1865年生于天津。穆氏系天津著名财阀“八大家”之一。天津曾有“东韩西穆”之称,“东韩”指的是宫北大街天成号的韩家,而“西穆”则指住在西头的“正兴德”东家穆氏。(www.xing528.com)

穆竹荪祖先随明代燕王扫北来天津。原住北郊区穆庄子,而后迁居市区穆米厂胡同。开始只是给粮店当伙友,逐渐发展到自己干了粮店。到了穆兴乙这一代,资本充实多了,又开设了大兴绸庄、钱店及正兴茶庄(即后来的正兴德茶庄)、裕兴当、长兴染店等,由穆竹荪的祖父穆时荣当总管。

穆竹荪早年丧父(穆云澍),在家读书学画并守祖业。其母闵氏年轻孀居,善理家务。到分家时,闵氏分到“正兴德”的1/3,并将穆氏积厚堂改为竹隆堂。穆竹荪长大后,不参加社会上的交际,善治房产,他用祖遗的现金及在“正兴德”分到的红利购置房产,因此,凡属繁华之地,诸如估衣街、东马路,法租界都有他的房产。穆擅长理财,经营房产手段甚佳。如1933年他以7万元投标买下了东北角的常关(属于海关之产)一处,计有楼房一座及空地7亩多。又于1935年将其地改建成商店门面铺房,分别租给正兴德茶庄二支店、四远香糕点店、五和百货店、交通鲜货店、同升和鞋帽店、乐仁堂药店、凯记礼品店。当时有国华银行欲租其地,穆不答应。很显然,他的目的是想把上述有名的商店集中在一起,从而使东北角变成繁华的商业点。这样一来,穆在东北角东安市场一带的房产可以多收租金。改建东北角常关一处的工程总计花了14万元,而改建后的商店门铺面却价值20万元,仅仅正兴德二支店一处的租金每年可得近5000元,加上其他商店药店的租金,穆坐地不动,几年内即可将投资赚回。在币值频变的年代里,存放现款最不保险,而广置房产,坐收租金才是可靠的生财之道,这就是穆的理财诀窍。

除了上述房产之外,穆尚有德租界竹荫里一处,滨江道与河北路交口处原是日本人开设的东亚医院(现滨江医院)后被穆买下。日伪统治时期,又在北京西城买下一处王府大宅,这些房产价值都很可观。穆到了晚年拥有百万巨资,究其来源即在于此。

1945年,穆竹荪死于北京,年80岁。

(许鲁真)

前事不忘

后世之师

【注释】

[1]浮股即旧时商业一种经理制。商店用经理有合同股和浮股之分。正兴德系东家掌权,所用人员不论经、副理,一律采用浮股,即俗称“水牌掌柜”,可随时解雇,可随时任免。而合同股则有与股东合伙的契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