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火灾危险特性解析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火灾危险特性解析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人们常说的易燃易爆危险品是指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品,包括GB6944-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的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此外,分子结构中存在双键或三键的易燃气体,其稳定性差,火灾危险性大。流动性增加了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如高锰酸钾、氯酸钾遇酸会发生剧烈反应,具有很高危险性。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火灾危险特性解析

通常,人们常说的易燃易爆危险品是指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品,包括GB6944-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的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这些物质往往对热、摩擦、振动、湿度敏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各类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做到科学分类、安全管理,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

1.易燃易爆性

易燃易爆性是易燃气体的最主要特性,所有处于燃烧浓度范围内的易燃气体,遇点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不同种类的气体其发生燃烧或爆炸所需最小点火能不同,这取决于其化学组成,有的气体遇到极微小的能量即可引爆。通常,易燃气体组成越简单,燃烧速度就越快,危险性就越大,如氢气(H2)比甲烷(CH4)燃烧速度更快,火焰温度更高,爆炸浓度范围更广。此外,分子结构中存在双键或三键的易燃气体,其稳定性差,火灾危险性大(见图1-17)。

图1-17 燃气泄漏应急处置

2.扩散性

气体相比液体和固体更容易扩散,因为它们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小,并且根据其密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当气体密度比空气轻时,很容易散逸在空气中,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如常见的氢气、天然气等。

当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时,泄漏后气体往往停留在地面、沟渠等低处,随着可燃气体不断积聚,在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气,遇点火源发生火灾或爆炸。

3.可压缩性和膨胀性

热胀冷缩是我们熟知的物理常识,气体更是如此,其胀缩的幅度较液体大的多。如储罐中液化石油气受热会气化,剧烈膨胀。

4.带电性

气体在发生泄漏的过程中,气体分子间的相互运动产生摩擦,或者气体中含有的杂质颗粒相互摩擦,会产生静电。如液化石油气喷出时,可产生9000V的静电电压,其放电火花足以引起燃烧或爆炸,具有很高危险性。

5.腐蚀性、毒害性

(1)腐蚀性

易燃气体的腐蚀性主要是指含有氢、氨、硫等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性。如氢气、硫化氢氨气都能腐蚀设备,长期腐蚀导致设备管路开裂,可燃气体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毒害性

毒害性是指某些易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氨气等对人体具有毒害性。因此,在遇到具有毒害性易燃气体泄漏事故时,应做好安全防护以防中毒。

(二)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

1.易燃性

易燃液体的特点是在空气中接触火源极易着火并持续燃烧(见图1-18)。

图1-18 液体罐车严禁烟火

2.爆炸性

与其他液体一样,易燃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蒸气,遇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易燃液体的蒸发速度不仅与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关,而且取决于其自身沸点、密度等性质。

3.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同样具有受热膨胀性。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后,自身体积膨胀同时蒸气压力增加,当超过该容器承受压力极限时,容器便会发生膨胀,以致爆裂。夏季盛装易燃液体的桶出现的“鼓桶”、玻璃容器爆裂,就是由于受热膨胀所致。

4.流动性

流动性是液体的基本物理特性。流动性增加了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在石油化工类火灾中,常会遇到流淌火,其蔓延速度快,着火面积大,给火灾扑救带来困难。

5.带电性

大多数易燃液体属于电介质,在灌注、运输和喷流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当静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则发生放电,有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6.毒害性

部分易燃液体或其蒸气,可通过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刺激、中毒作用。

(三)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

1.燃点低、易点燃

易燃固体的着火点较低,一般都低于300℃,在常温下仅需很小的能量即可引燃。

2.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绝大多数易燃固体遇酸、氧化剂会迅速放出大量热,引起火灾或爆炸。如镁、铝等固体遇酸会形成爆炸性气体;红磷遇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物和其他氧化剂时,可引起爆炸。

3.毒害性(www.xing528.com)

易燃固体大都本身或其燃烧后会产生有毒物质。如二硝基苯、二硝基苯酚等含有硝基、亚硝基、重氮等基团的物质,本身在燃烧时会伴随产生一氧化氮氰化物有毒气体;硫与皮肤接触即可引起中毒。

(四)易于自燃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1.遇空气自燃性

大部分易于自燃的物质是强还原剂,遇空气会迅速被氧化,并产生大量热量,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当遇到氧化性更强的物质时,甚至发生爆炸。

2.遇湿自燃性

硼、锌、锑、铝的烷基化合物类易自燃物品,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除了遇空气等氧化剂自燃外,遇水或受潮也会发生分解自燃,甚至爆炸。

3.积热自燃性

一些易于自燃的物质在常温下会发生缓慢分解,随着热量的蓄积,达到自燃点而发生燃烧。如硝化纤维胶片、影片胶卷等。

(五)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1.遇水或遇酸燃烧性

遇水或遇酸燃烧性是此类物质的共性。因此,在储存、运输和使用此类物质时,应注意防水、防潮。此类物质着火时,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剂扑救,应用沙土、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等进行扑救。

2.自燃性

一些金属碳化物、硼氢化合物放置于空气中即可自燃,有的金属氢化物遇水能生成可燃气体放出热量而发生自燃。因此,在储存这类物品时,必须与水隔离,注意防潮。如金属钠、钾存放在煤油中,金属锂保存在液体石蜡中或者是封存在固体石蜡中。

3.爆炸性

有些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如电石(碳化钙)等,与水作用生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六)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1.氧化性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1)氧化性

氧化性是氧化性物质的固有属性,这类物质氧化性强,与可燃物作用能发生着火和爆炸。如碱金属碱土金属性质活泼,氧化性极强。

(2)受热撞击分解性

大多数氧化性物质受热、被撞击或摩擦时易分解出氧,若接触易燃品即有可能引起着火或爆炸。如硝酸铵受热、猛烈撞击时,会迅速分解而引起爆炸。

(3)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性

有些氧化性物质,如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与可燃液体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放热引起燃烧。

(4)与酸作用分解性

大多数氧化性物质与酸作用会发生分解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量,甚至引起爆炸。如高锰酸钾、氯酸钾遇酸会发生剧烈反应,具有很高危险性。

(5)与水作用分解性

活泼金属过氧化物遇水会产生氧气,引起可燃物燃烧。如高锰酸钾与含水的纸张、棉布接触时,会立即引起燃烧。

(6)强氧化性物质与弱氧化性物质作用分解性

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接触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量,从而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如硝酸铵与硝酸钠反应生成不稳定的亚硝酸铵,其受热或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受热时会分解,放出有毒烟气。

(7)腐蚀毒害性

部分氧化性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毒害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化学实验室用到的铬酸洗液,既有很强的腐蚀性,又由于其中含有高价铬离子,引起铬中毒。

2.有机过氧化物的火灾危险性

(1)易燃性

许多有机过氧化物非常易燃,在常温下即可自燃。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高度易燃,闪点为18℃,其蒸气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分解爆炸性

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易燃,而且极易分解爆炸,由于分子内含有过氧基(-O-O-),分子结构不稳定,对温度、冲击和摩擦敏感。如二乙酰过氧化物在存放中就有可能发生燃烧爆炸;过氧苯甲酰极不稳定,在撞击、受热、摩擦时能爆炸。因此,在日常储存、运输中,应特别小心,做好防火、防爆措施,严禁受热,避免摩擦、撞击。

(3)伤害性

有机过氧化物的毒害性体现在一些过氧化物,如二乙酰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会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