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事务文书写作技巧:蓄电充能,笔下生花

高校事务文书写作技巧:蓄电充能,笔下生花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坚持不断地蓄电充能,才能写出更好的文书作品,以适应高校管理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需要。要想把书本和他人传授的写作理论知识与技巧内化于心、外行于笔,做到笔下生花,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反复实践。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事务文书写作必须体现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作为严谨的管理者,决不能让文稿出现低级错误。

高校事务文书写作技巧:蓄电充能,笔下生花

俗话说:“人为事之本,事在人作为。”著名作家叶永烈在谈写作的体会时说,写作的“窍门”就是: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多改。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老舍则强调:我们须狠心地删,不厌烦地改!改了再改,毫不留情!对自己宽大便是对读者不负责。字要改,句要改,连标点都要改。高校事务文书写得如何,全在于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写作水平。有以下六点必须把握:

一是要坚定信心。坚信自己能写好。信心是人做事的支撑,成功来自坚定的信念。信心是克服困难的保证,有信心、有毅力,就有克服困难的办法。有人说,自信心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自信心是一畦田园,能萌生希望的新缘;自信心是一面大帆,能鼓动理想之舟抵达胜利的彼岸。在写作不成熟之前,我们必须把文章看作是写给自己看的,是自身发展记录、积淀,是人生历练的重要作为,自我欣赏,自我激励。这样也可以避免写不下去的苦恼。

二是要善于学习。腹中无物则手上无法,手上无法则文章乏味。要提升写作能力,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学习是写作的基础,没有读书学习便没有写作。因此,高校管理人员,要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读书学习,首先要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尤其是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开展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不掌握这些,就无法制定政策、解决问题,很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和纰漏,导致工作被动。其次要学习独特的构思技巧。构思,就是作者对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是作者把写作素材进行精心的构制,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完整的艺术品的过程。常用的构思技巧从立意方面看,主要有托物言志、象征、对比反衬、欲抑先扬;从选材组材看,主要有以小见大、形散神聚、巧设线索;从结构安排看,主要有照应、伏笔(铺垫)、悬念、层层深入、总分总结构等。最后是学习精练的语言表达。要注意向书本学,多读多看多思考;注意向实践学,多练多写多见识;注意向他人学,多问多听多请教;既要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师生员工学习。只有坚持不断地蓄电充能,才能写出更好的文书作品,以适应高校管理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需要。

三是要勤于耕耘。文字写作不免枯燥而艰苦。但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把书本和他人传授的写作理论知识与技巧内化于心、外行于笔,做到笔下生花,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反复实践。初入职场的人,要抱着由小渐大、由短渐长、由浅渐深等循序渐进的态度,这样,积小成大,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必会抵达硕果累累的境界。实践才能出真知。要深入基层,多接地气;要勤于笔耕,不厌其烦;要保持平常心,坚持观察和积累资料、知识,不断开阔视野。唯有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四是要主动思考。文贵“理”。这个理是指思想,有思想的文章都有价值,这就要求写作者先做有思想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就会写出有思想的文章。思想境界越高,写出的文章会越好。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文章重个性,这个“个性”首先是指思想的个性,有思想个性的文章,才是有价值的文章。做到文如其人,真实再现你的思想品质。在写作中,只要面对自己的工作实践,独立思考,就不可能与人雷同。采用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方法,就一定会发出你自己的声音。(www.xing528.com)

五是要勇于创新。创新是推动高校持续不断发展的动力。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事务文书写作必须体现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这就要求写作者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要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和方法。同时,创新也是事务文书写作自身的要求。写作模式相对固定的事务文书也是经历了长期的创新变革才发展到现在,同时,仍然有着继续向前发展的要求。写作者要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实用写作的外延和内涵。

六是要反复修改。写好文书后,还需要仔细修改文书,从头到尾,认真检查和核对。看文书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毛病等低级错误,看适用制度法规是否正确,看论述理由是否清晰。坚持从文稿的整体出发,认真推敲,精益求精;集体修改是一条宝贵的经验。任何个人的能力和视野是有限的,互相碰撞、集思广益,对提高文章质量大有好处。尤其是一些重要文稿,应当坚持集体修改;要坚持反复通读,很多毛病是在通读过程中发现的。作为严谨的管理者,决不能让文稿出现低级错误。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