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区别和意义

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区别和意义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外创业实践与校内创业实践活动的途径、目的及意义都略有不同。校内创业,实践侧重于创业观念的确立、创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校外创业活动则更侧重于丰富创业经验、提升创业综合技能。

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区别和意义

(一)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所需的必要知识

学习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基础环节,如果没有坚实的知识作为支撑,贸然进行社会实践会显得盲目。通常来讲,大学生创业者的知识结构由3部分组成:一是专业技术知识,二是经营管理知识,三是综合性知识。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高校的学习科研氛围,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将学习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逐渐积累完善所需知识。尤其是对于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创业的大学生而言,一定要在自己的专业技术方面精益求精,平时可以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组建团体,请相关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自己开展科研技术创新活动,以利于大学生创业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积极参与大学生的社团活动也是进行校内创业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社团组织是目前高校为在校大学生的某一学习目的或兴趣爱好而成立的特殊学生团体,各个高校都有许多社团组织,目的、类型不一而同,组织管理方式也各具特色。但总体而言,目前的社团组织主要可以分为4类:

1.科研学术类社团。主要以科技发明、学术研究为主题内容,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能力或学术研究能力,该类社团通常多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来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2.文体艺术类社团。以提升文体艺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集中训练和业余交流,达到锻炼大学生的艺术气质和文体才能的目的。

3.社会活动类社团。主要以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例如,社会调查活动,下农村劳动、进社区服务、下工厂实操等,通过与社会进行紧密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培养基本的创业技能和领悟创业精神,还可以锻炼大学生勤劳坚忍的实干精神,期望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增长才干。(www.xing528.com)

4.由学生自行组织管理的其他社团。这种社团为学生增强组织协调能力提供了平台,并且大学生的社团组织从申请、审批、制定章程、前期宣传,到组建团队、组织活动、筹集管理经费等一系列过程,都可以看作是对创新精神与创立企业能力的实践体验,因为这个过程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与在社会上创建企业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是校园里小规模的团体组织,但是可以以小见大,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创业技能的目的。

5.可以参与勤工助学活动,进行技术或劳务

在发挥专业技术和个人能力优势的同时,培养自立自强精神,这也是创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竞聘学校中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像职能管理部门的助理、网站维护员、图书管理员、宿舍管理员等协理岗位,或是积极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如技术、场地助理、礼仪、策划、外联接待等内容,这些活动不仅可以磨砺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还可以增强其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并且通常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即使以后不从事创业活动,这些工作经历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也是有一定益处的。

6.校外创业实践活动

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主动走出校门适应社会,利用学校及社会提供的资源进行创业实践活动。通过运用课堂所学的创业知识及技能,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进行实训,并且可以从中获取经济效益、积累经验及拓展人脉关系。校外创业实践与校内创业实践活动的途径、目的及意义都略有不同。校内创业,实践侧重于创业观念的确立、创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校外创业活动则更侧重于丰富创业经验、提升创业综合技能。并且,创业所需的能力是综合多方面的,而具体的创业技能是核心能力,大致涵盖几个方面: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统筹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等,这些能力仅仅依靠校内的实践活动是不能完全得到锻炼的。因此,大学生在进行创业实践锻炼时,一定要有意识地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才能提高实践效果。

总体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有利于自身各方面的成长,并且此类实践活动的优势在于参与时间灵活机动、参与途径多样化,且成本投入少、风险小,同时可积累、可借鉴的经验又丰富广泛,特别是深入到某些项目和企业中去实习时,大学生可以从公司的创立、起步到业务拓展各个阶段对创业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并且可以从创业者及同事身上学到诸多成功的经验,为今后自己毕业后创业积累更多的资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