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功能与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功能与意义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性教育包含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锻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发现社会发展的主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把握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初步体验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能够顺利地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

大学生社会实践:功能与意义

(一)大学社会实践的功能

1.全面发展功能

大学生社会实践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青年观,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是人类实现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知识只有应用于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其最大的价值。社会实践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价值的必要载体,也是丰富知识的必要环节。这就说明,人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实践,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以实现和不断完善的。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具体要求,而人的全面发展也会不断促进社会的新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相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活动来讲,虽然它们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内容和侧重点,并遵循不同的发展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彼此独立,毫不相干。恰恰相反,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活动与其他活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问题,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情感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发展问题。因此,社会实践能将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需要,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动机,形成学生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内部驱动力。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激发他们的主体创造意识,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进取的精神和完善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2.个性发展功能

由于个性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又由于个性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历史还较短,因此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广大研究者共同接受的明确定义。目前,心理学界一般认为阿尔波特的个性定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个性研究的各个方面。“个性”内涵非常丰富,是人们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的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它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而世界观居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人人都有个性,人人的个性都各不相同。正是这些具有千差万别个性的人,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个性教育包含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锻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发现社会发展的主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等。这些内容都能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方法,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其脱离实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内驱力和实践动力,为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把握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初步体验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能够顺利地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

3.教育功能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是指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具体地分析,也就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高校教育者应用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根主线,始终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发挥着导向、激励、凝聚等作用。

4.社会化功能

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的社会化。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化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著名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对社会现象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人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这种观点反映了人的社会化在文化延续中的重要性。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化过程不仅仅是个体融入社会的过程,也是增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社会结构的发展与完善,进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其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人的社会化过程有赖于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赖于个人生理上的禀赋与社会环境的充分接触,有赖于个体主动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果一个人从小与社会生活隔离,脱离社会实践,即使他具有个体社会化的自然基础,具有健全的神经系统,也不能实现人的社会化。(www.xing528.com)

对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技术优势,但由于学校单纯的学术环境的限制,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不够全面。社会实践活动能使他们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重新调整自己、完善自己,实现理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自身与社会的统一,尽快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大学生能通过社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便做好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实现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长期的校园生活使大学生对社会缺乏完整的、深刻的认识,比较容易形成认知的片面性和思维的局限性,常常用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眼光看待社会和人生,使其社会化的进程受阻。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提高对社会认知的正确度,让他们走出学校这个相对狭窄的空间,投入真实的生活和工作中,为他们将来的独立生活和发展做好准备,尽早实现从自然人(或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有利于大学生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保持良好心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掌握必要的进入社会角色的知识和技能,为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打下必要而良好的基础,进而投身社会、服务人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情民情,在广阔的社会中去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各种各样的能力,掌握各种社会规范,从而找到理想中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的差距,进而正确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改造、自我调整,以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要求,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思考等环节,让学生去辨别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等社会现象,从而体会人生的真谛。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是一个人过正常生活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它包括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面临挫折时摆脱困境的应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和成功,从对他人的依赖到独立生活,这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也是健康、成熟的具体体现。一个人独立生活能力的强弱是其品德、智力、技能、体力、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等素质的综合反映。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越强,其社会化的能力就越强,这样的学生也就越容易融入社会生活。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环境中,较少接触社会生活,对社会生活既不了解也不熟悉,也缺乏相应的社会生活经历和独立生活能力。通过不同形式、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优缺点,就会发挥优点,改正缺点,在与他人的相处和比较中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另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不仅巩固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而且通过知识的运用还提高了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能觉察他人情绪意向,有效地理解他人和善于同他人交际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强的人往往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政治家、外交家、心理咨询人员、公关人员、推销员和行政工作人员等。从本质上来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从一生下来就既是一个生物的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他被包围在各种社会群体、媒介和关系之中,与多方面的接触者发生着联系,在不断的交往活动中吸收、形成着各种社会文化知识,发展着自己的能力、语言、情感、社会行为、道德规范、交往经验、人际关系和品性人格等。人的社会性、个性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只有在与人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才能逐步发展起其心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活动方式。大学生走出校园特定的环境,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主动与不同职业、文化、观点的人群接触和交往,接触不同的社会层面,扩大交际范围,从而逐渐了解和掌握各种社会信息,拓宽社会视野,积累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