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实践:类型、意义及教育教程

社会实践:类型、意义及教育教程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学校和社会缺乏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及保障机制。

社会实践:类型、意义及教育教程

(一)社会实践的内涵

1.社会实践的定义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哲学上的实践是讲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认识世界、利用世界和改造世界等。当然重点是为求生存进而为求发展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其中尤以物质生产活动为最基本。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续。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学生个人主动参与及体验为主,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这个课堂里自由驰骋,发挥自己的才能。

2.社会实践的特点

社会实践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以致用,为以后的社会生活积累必要的知识储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对书本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练习的机会,同时也使学生对社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种双向了解的过程中,学习社会知识,促进学生社会化,为所有人以后融入社会生活做一个铺垫和准备;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课本知识,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学好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有利条件,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3.社会实践的原则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3)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4)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

(5)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4.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社会实践的时间较短,内容缺乏创新。有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每年都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中54%的团队实践时间不到一周,30%的团队实践会持续两周到四周,只有16%的团队实践会持续超过一个月。

(2)学校和社会缺乏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及保障机制。

(3)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准确。学生中的很多人认为实践活动是旅游,是打寒暑假工,这些错误的认识使得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得不到锻炼,达不到实践活动真正的育人效果。

(4)家长及社会支持度不高。

(二)社会实践类型

1.以校内服务为主的岗位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应该从与学生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校内生活开始。学校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从事一些校内岗位相关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如校园迎宾活动、校园卫生值日的检查、纪律的维护、家长会时的服务导引工作、大型活动时的秩序维护等;也可帮助老师做一些辅助的工作,如帮助图书馆进行图书的整理、登记工作,帮助实验老师进行实验仪器的整理,帮助微机老师进行电脑系统维护等;还可从事一些校园的公益劳动,如进行公益卫生打扫、到食堂帮厨。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使学生对其生活的校园有一个了解,了解部分老师的工作,从而使他们珍惜这些活动和劳动成果,尊重老师的工作。(www.xing528.com)

2.以调查研究为主的社会实践

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针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资料查询、专家走访、实地考察,提出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现状、解决的办法等,进而形成自己的考察报告。从学生的选题、调查的过程到形成报告的这一过程中,都需要认真地思索,不但要开动脑筋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写作能力等。在这类实践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切实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经过其努力便能解决而又存在一定难度的论题,如调查水污染、学生心理状况、课间教室关灯与资源节约等,都是他们可以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

3.以社区服务为主的社会实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和亲身经历各种社会生活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与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针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通过垃圾分类、清除非法广告、帮助孤残老人和儿童、慰问军属烈属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4.以公益宣传为主的社会活动

学生可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进行公益宣传,提高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关注,增强公众的科学意识,建设环保节约型社会。如环保宣传、交通安全宣传、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法律知识宣传、禁烟宣传等,这类宣传比较容易进行,只要结合着某一节日(如世界水日)进行就可以,但要注意在宣传时不要只面向公众,还要与个人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在宣传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学生个人的意识与水平。

5.以参观为主的实践活动

在学校的组织下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参观活动,这些参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所在地的现代化企业,一类是本地的一些人文自然景观。通过参观现代企业,学生可感受到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体验到现代高科技。通过参观本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如历史博物馆、科技馆、地质博物馆、一些遗址等,学生可了解本地的自然人文情况,增强其对区域性文化的了解。

(三)社会实践意义

1.提高个人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提高个人能力,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大的接触,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活动。学生们通过参与、动手、思考、解决问题等过程,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全面提升其自身的思想素质、求真精神和务实的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其积极向上、珍爱美好生活的优良心理品质。

2.激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社会实践活动,将有助于学生们接触群众、了解社会。他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很自然地要走出校门、离开书本、走入社会,并通过融入社会、贴近自然、感触生活,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反思社会现象,发展批评思考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同时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会促使他们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探寻解决的办法,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3.促进个人成长

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困难,如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安排问题、教师的跟进问题,甚至活动的一些经费问题等。但在活动过程中,只要用心发掘资源,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方式与方法,也一定能够对学生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案 例

五味杂陈的支教日子

农村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小张是某高校教育类专业学生,她与几名同学相约开展“支教”活动,旨在为农村的孩子们带去新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是上课时却遇到了种种难题。可能是因为参加支教的学生年龄不大,也不严厉,所以刚开始上课时课堂控制比较困难。孩子们会问奇怪的问题,上课时学生也总想站起来或是在教室里走动。经过十多天的努力,班级纪律良好,孩子们进步明显,小张第一次有了欣慰的感觉。这些天的实践体验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为漫漫人生旅程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激动仍记忆犹新,经过这次支教,她深切地体会到当老师的不易,也决心扎实提高教学基本功。

(资料来源:豆丁网,2017年5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