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意义及从事科技活动的方式

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意义及从事科技活动的方式

时间:2023-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学校科研立项还是教育部科研立项,学生的科研课题一般结合自身专业拟订,由所在专业的教师给予专业指导。高校要成立大学生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大学生科技活动,推动学校科技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的范围是:学校和教育部批准的科研立项,专利申请费,学生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差旅费,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实践项目,奖励在科研、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或项目。

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意义及从事科技活动的方式

五、鼓励科技活动

(一)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创新已成为时代的特点。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新世纪的大学生,创造、创新、创业,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责任,也是时代向大学生提出的挑战。应对国际竞争,迎接挑战,高校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的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在2007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1号)中指出:高等学校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各高校都在思考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要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与此相适应,高校的学生工作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大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通过开展科技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促进学风建设工作。

(二)大学生从事科技活动的方式

大学生从事科技活动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六种:

一是科学研究。目前,大多数重点高校都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专门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基金,出台了大学生科研立项、评审、经费使用、中期检查、结题、评奖等一整套管理办法,经费资助额度通常在200~1000元。2006年,教育部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重点资助教育部直属高校本科生开展业余科研活动。教育部资助总经费包干到学校,学校按1∶1安排配套经费,每个项目人均经费不少于1万元,科研周期为1~2年。无论是学校科研立项还是教育部科研立项,学生的科研课题一般结合自身专业拟订,由所在专业的教师给予专业指导。

二是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多数高校都以创新为主题举办“科技文化节”或“科技文化月”活动,有科普知识讲座、专家学术报告、学术论文征集、科技成果及专利展示、科研经验交流等,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是举办大学生学术科技成果竞赛。为表彰大学生在业余学术科研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为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两年一届)挑选、培育成果,许多高校每年举办大学生学术科技成果竞赛。竞赛一般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技产品与发明专利等三部分,奖项分为团体奖和个人奖。

四是科技社团活动。大学生思想活跃,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更有对未知领域探知的欲望。科技型社团就是对探知未知领域有共同的志向和爱好的人自愿组成的学生活动组织。在学校社团管理制度之下,科技型社团按自己的社团宗旨开展活动,聘请专业指导教师给予指导。

五是科技实践。在每年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的自愿到工厂、企业顶岗实习或者担任技术助手参与技术公关,这种在“学中干、干中学”的科技实践活动,既是专业教育的需要,也是开启大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推崇的做法是: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科研单位合作,进行产学研密切合作,高校安排研究生挂职锻炼

六是出版期刊。在大多数高校和高校的大多数院系都办有学术刊物,目的是为学生发表学术科技论文提供园地,引导广大学生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学习,而且要注重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措施(www.xing528.com)

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要做好“六个一”工程,即设立一个机构,建立一个科研基金,营造一种氛围,建立一种机制,制定一套政策,提供一系列保障条件。

设立一个机构。高校要成立大学生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大学生科技活动,推动学校科技活动全面深入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学生科研管理办公室和学术委员会,其中学生科研管理办公室可作为学校教务部或团委的内设机构。大学生科研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是:围绕每年学校和教育部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负责项目申报、项目遴选、经费管理、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日常工作。学术委员会的职责是:项目立项审查、成果鉴定、学术成果评奖、学术道德审查等。院系也要根据学校的组织架构建立相应的组织,由院系主管教学工作或学生工作的领导抓好大学生科技活动。

建立一个科研基金。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的范围是:学校和教育部批准的科研立项,专利申请费,学生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差旅费,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实践项目,奖励在科研、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或项目。

营造一种氛围。学校和院系要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不断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具体的做法:一是按照常规化、品牌化的模式,开展专家学术报告活动,请有声望的教授和科研骨干举办科研方法讲座,使大学生了解开展科研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二是举办学生科研经验交流会,让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介绍经验,帮助广大学生树立科研的信心。三是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利用横幅、海报、橱窗、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学生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中取得的成果。四是对在学术科研活动和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五是大力支持科技社团,让创新人才在社团活动中孵化成长。

制定一套政策。一是建立大学生科研立项制度,规定每个项目由3~5人组成,促成学生科研团队和创新团队的形成,促使创新人才在科研项目中成长。二是学校设立科研学分和创新学分。目前多数高校实行学分制,可将学生的业余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成果按一定的评定标准折算为学分,记入学习档案。在实行学年制的高校,可采取写实的手法记录学生取得的成果。三是将科技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测评指标体系,在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比等方面给予倾斜,将学生的关注点由单纯重视专业学习吸引到重视科技活动上来。四是在本科生免试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办法中,学校要划出专门指标,破格保送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成绩突出的学生为免试硕士研究生。五是承认教师指导大学生科研的工作量。尽管高校的大部分教师有甘当人梯的精神,但目前高校的教师普遍压力大,教学和科研任务重。为了调动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积极性,体现科研项目指导教师的劳动价值,学校要制定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科研的有关政策,如明确班级导师和科研项目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发给班级导师和科研项目指导教师津贴,支持教师吸收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对指导学生公开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参加科技作品竞赛获奖者给予奖励。

提供一系列保障条件。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保障条件,具体包括:一是建设大学生科研基地和创新活动基地,保证大学生科研活动有场地。二是开放专业实验室,做到学生“随时要求、随时实验”。这样,既发挥了专业实验室的资源效益,又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了条件。三是为班级配备兼职学术导师,专门指导大学生科技活动。

【注释】

[1]J.M.索里、C.W.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315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446页。

[3]《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452页。

[4][美]杜威著,赵详麟等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5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