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山妩媚:1948年边区战队改善条件,带来实际福利

青山妩媚:1948年边区战队改善条件,带来实际福利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8年冬到1949年6月间,边区党委各方面的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韩江支队的税收大队想办法搞到了一笔经费,购买了很多布匹、雨伞、油纸、棉纱、药品,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我们每个人发到了‘五个一’:就是一支枪、一顶帽子、一个背包、一把油纸伞、一块油纸布。我们野外战斗生活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青山妩媚:1948年边区战队改善条件,带来实际福利

“1948年冬到1949年6月间,边区党委各方面的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韩江支队的税收大队想办法搞到了一笔经费,购买了很多布匹、雨伞、油纸、棉纱药品,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我们每个人发到了‘五个一’:就是一支枪、一顶帽子、一个背包、一把油纸伞、一块油纸布。我们野外战斗生活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此外,给我们每个人还发有一条米袋,可以装10斤大米。分配的子弹有多有少,看个人的岗位而定。战斗部队的子弹首先要保证,我们机关干部发的子弹相对更少。我发到了一支曲尺小手枪,有5发子弹。当时,国统区的白色恐怖很严重,‘剿共’司令俞英奇规定了十几个‘杀’,实行‘连坐法’,老百姓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群众无法接济山上的游击队。”

“我们在山上打游击,后勤供应非常困难。走到哪里,有什么吃的,能填肚子就行。有青菜吃青菜,没青菜吃南瓜叶。驻扎在大埔与饶平交界的凤凰山上时,边区首长和我们一样,同吃一锅饭一碗菜。而且每天只能吃两顿,上午9点开饭,下午4点开饭。我们身上背的米袋装的都是糙米,糙米难咽但是更耐饱。有时候长途行军,米浸泡了汗水,发酸发臭,但是谁也舍不得扔掉,洗洗干净又下了锅。”

“有一次我在大埔洲瑞山上亲眼看到部队和敌军作战,既紧张又新奇。当时韩江支队税收大队要到洲瑞收税,途中遇到了大埔民团徐乃刚的自卫队。徐乃刚很凶。双方交火后,我们的税收大队登上了在韩江边的一座山上,我们边区机关登上另外一座山头隐蔽。我们从隐蔽的山头可以通视战场,步枪机枪响成一片,最后税收大队发起冲锋,把民团打跑了。后来一次战斗中,我的三乡同乡陈廉当时任边纵税收大队的副大队长,他指挥部队和正面的敌人作战,没想到后方又来了一部敌人。最后,为了掩护其他战友突围,陈廉放弃了撤退转移的机会,被敌人击中牺牲了。当时,他才24岁。”(www.xing528.com)

“有时候我们晚上行军,到达宿营地点,大家就各自寻找相对平坦的地方,摊开油纸布,把背包当枕头,枪搂在怀里睡觉。即使是睡觉我们也要保持高度警惕,睡觉时连鞋都不能脱,随时准备战斗。有时候我们睡在山上的大树底下,大树底下露水比较少,但是树林里蛇虫又多,防不胜防;有时候睡在屋檐下的石头上,上面垫一层树叶当床;有时候遇上了有砖瓦窑,里面有热气,痒得人浑身难受;有时候我们也睡在村庄的牛栏、茅厕里,虽然恶臭难闻,我们还是睡得很香,人的忍耐力真是惊人!在山上没有热水,我们好几天不能洗澡洗漱,全身臭烘烘的汗酸味。碰上有群众,才能烧点热水冲个澡。”

“在山上打游击,同志们都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我们用竹筒当水杯,用树枝当筷子。有时候有饭没菜,没盐巴吃,我们就吃糙米饭配山泉水。没有专门的师傅理发,大家你帮我理、我帮你理,其乐融融。最难过的是下雨天,夜间行军没有手电筒,毛巾挂在背包上当指引,一边走路一边犯困。一边还要注意向后传令‘过河’、‘过桥’,提醒后面的同志注意前面的地形。路过凉亭的时候我们先要朝亭子里扔石头,怕有敌人的埋伏。遇上岔路口,每个班要留一个人在原地指引方向。最危险的是在悬崖边上夜行军,只能用棍子代替眼睛、代替脚,在黑暗中摸索慢慢前进。在湿滑的山坡、石壁上,不小心摔倒就可能跌入峡谷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