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农业大学分校:校史的故事

北京农业大学分校:校史的故事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8—1983年北京农业大学分校创办于1978年年底,是当年北京市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之一。1979年1月,农大分校在北京市农业学校内成立,为市属大学。分校的教学工作由本校承担,本校教师来分校兼课,其他工作由北京市农业学校相应部门承担。1980年4月,吴汝焯调回本校工作,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朱振声兼任分校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农业大学派王秉寅协助领导小组工作。市高教局委托北京农业大学学位委员会为够条件者颁发了农学学士学位证书。

北京农业大学分校:校史的故事

1978—1983年

北京农业大学分校(华北农业大学分校)(以下简称“农大分校”)创办于1978年年底,是当年北京市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之一。按照1978年制定的《扩大招生方案》,农大分校主管单位为农林局,设置农学蔬菜、果林、畜牧、农业经济管理5个专业,计划招生500人,校址选于当时位于良乡的北京农业技术学校内,实行学生全部住读制。按有关文件精神,农大分校依靠本校的支持创办和办学。

北京农业大学是1949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3所大学的农学院合并组建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综合性的新型农业高等学府,于1950年正式更为此名;1970年迁至陕西省甘泉县办学,一度与延安大学合并;1973年迁至河北省涿县,改名为华北农业大学;1978年恢复原名并迁回原址办学,当年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招收本科生124人,开设植物病理、畜牧、兽医、农业气象4个专业;1995年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为中国农业大学

1978年11月29日,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部报送《关于大学扩大招生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报告附《扩大招生方案》),同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华北农业大学搬回马连洼并恢复北京农业大学的通知》,华北农业大学更名为北京农业大学。因与《关于大学扩大招生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报送时间相同,华北农业大学分校未来得及更名,之后在12月14日北京市革委会关于成立北大一分校等33所高等学校分校的通知中,也暂未更名,所附印模仍为华北农业大学分校,在之后的办学中才更名为北京农业大学分校。《扩大招生方案》中提及的办学地址北京农业技术学校已于1965年更名为北京市农业学校,办学地址所在学校名称和所属地均使用了当时的习惯叫法。

1979年1月,农大分校在北京市农业学校内成立,为市属大学。分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刘宗藩(北京市农业学校校长、党委书记)为负责人,成员有吴汝焯(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玉深(北京市农业学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何義凯(北京市农业学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在1980年北京市委《关于北京市大学分校领导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农大分校主管部门是市高教局,协作部门是市农林办。

分校于1979年1月招生,开设农学、果树、蔬菜、畜牧、农业经济管理5个专业,学制四年。2月3日新生入学,实际报到了333人。分校的教学工作由本校(北京农业大学)承担,本校教师来分校兼课,其他工作由北京市农业学校相应部门承担。分校成立了教务处负责管理日常教学工作,建立了团委,北京市农业学校抽出辅导员组成学生工作组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机构。

1980年4月,吴汝焯调回本校工作,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朱振声兼任分校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农业大学派王秉寅协助领导小组工作。当年8月,分校成立了党支部,王秉寅任党支部书记。1980年后,分校成立了教学、学生管理联合机构,负责教学及学生的思想工作,后由何義凯、王秉寅主持分校日常工作。(www.xing528.com)

1982年12月,北京市发文调整大学分校,农大分校不在拟保留的大学分校之列,原则上在现有学生毕业后将停办。

1983年1月,农大分校首届毕业生毕业,毕业时有330人参加分配,其中结业2人;未参加分配的3人中,病故1人,入学后考分不够录取标准退学1人,随父母去外地1人。毕业生中,农学专业75人,果树专业84人,蔬菜专业38人,畜牧专业59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74人。市高教局委托北京农业大学学位委员会为够条件者颁发了农学学士学位证书。学生毕业后,分校于当年3月停办撤销,由王秉寅负责物资设备清理移交工作,6月移交工作结束。

资料主要来源:

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整理:王岩 审核:姜素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