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探索校史的故事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探索校史的故事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至今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于2016年5月,其前身是2015年9月成立的以特聘教授、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院士命名的“德毅”机器人校级实验班。新“机器人学院”成立后,原机电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停止招生。新“机器人学院”在北四环校区设立改革试验区,试验区享有原机器人学院的相关政策。学生完成学业后,可优先被推荐进入“北京联合大学智能车研究生科研实验班”和“北京联合大学智能服务机器人团队”进一步深造。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探索校史的故事

2016年至今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于2016年5月,其前身是2015年9月成立的以特聘教授、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院士命名的“德毅”机器人校级实验班。机器人学院是学校教学科研单位,是探索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无行政级别。学院立足机器人产业,面向高精尖产业需要,培养具有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机器人工程应用人才。

▲学院成立揭牌

学院实行院务会议制度,在院长领导下开展各项业务工作,设置院综合办公室和3个系(所)及1个中心,即轮式机器人系(所)、无人机系(所)、特种机器人系(所)以及综合研发创新中心,设立软件工程(智能软件)、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硬件)、自动化(智能控制)3个专业,并于2016年开始招生。

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机器人学院,研究智能机器人产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学科设置、试验平台、成果转化的策略和方法,是学校适应北京城市战略功能定位和高精尖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进行的一项以科研任务带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益探索。学院成立后,将学生智能汽车及无人系统领域的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学校的智能车团队多次在大赛中取得佳绩。

2017年4月,为进一步适应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加强专业、学科凝聚和团队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学校于28日发文将机电学院与机器人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机器人学院”。新“机器人学院”于工体北路校区和北四环校区两址办学。

新“机器人学院”成立后,原机电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停止招生。其现有在校学生由现专业教师在白家庄校区继续培养,直至毕业。原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原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整体并入新成立的“机器人学院”。

新“机器人学院”在北四环校区设立改革试验区,试验区享有原机器人学院的相关政策。原机电学院在校生和学院成立后每年新招的学生(改革试验区实验班除外)均在白家庄校区培养;原机器人学院在校生以及新并入的软件工程专业(含校级实验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在校生仍在北四环校区培养。(www.xing528.com)

学校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担任学院院长,聘请中国工程院戴琼海院士担任市级科研平台——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担任市级科研平台——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新的机器人学院成立后,明确了学院各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内涵发展的方向。在院长李德毅引领下,学院以载体汇聚学科专业,以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将专业交叉融合,推进新工科学院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与特色,依托市级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围绕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与服务等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聚焦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定位,开展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学院面向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机电产品智能化创新设计服务各领域,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符合国际化标准、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开设了面向智能机器人、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的5个相关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和校级优势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是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建有校级实验班;自动化专业是校级优势专业和骨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是重点建设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为新办专业。学生完成学业后,可优先被推荐进入“北京联合大学智能车研究生科研实验班”和“北京联合大学智能服务机器人团队”进一步深造。学院设有软件工程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北京市重点建设的现代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和北京市工科综合实验中心分中心,下设60个实验室,使用面积近6500平方米,拥有完善的实验教学设备及设施,为教学和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资料主要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

(整理:王岩、王锐 审核:姜素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