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希腊及先秦时代民族关系对比

古希腊及先秦时代民族关系对比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希腊化时代历史较长,地域广泛,王国较多,即使是塞琉古、托勒密等主要王国,其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民族观念在同一时间内也存在差异,而不同时期内的变化更是显著。但在占领波斯等国后,亚历山大对希腊人和蛮族的关系有了新认识。178以希腊语为基础的共同语言的形成,极大改变了希腊人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希腊人、希腊化的马其顿人在影响其他民族之时,也不断接受其他民族文化的熏陶。

古希腊及先秦时代民族关系对比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希腊各主要城邦都陷入危机之中,希腊半岛北方的马其顿趁机发展。公元前359年,腓力二世继承马其顿王位,此后,他壮大了马其顿的实力,建立起以马其顿为霸主的联盟,同时决定发起对波斯的战争。然而,腓力二世远征波斯的愿望尚未实现,就遇刺身亡。他死后,其子亚历山大即位,即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极具才干。他在平定内外纷争后,出动大军远征东方。在公元前334年之后,他击败波斯帝国,征服埃及,远征印度,只是后来由于将士不愿意继续前进而被迫返回,其后于公元前323年去世。亚历山大逝世后,部属与亲属为继承权发生内讧,相互间展开混战,至公元前281年后局面基本稳定。这时,在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内,主要形成了三大王国:马其顿王国占据原先的马其顿地区;托勒密王国则占据埃及、巴勒斯坦等地,赛琉古王国土地面积最大,曾占据原先的波斯、叙利亚等东方地区。此外,在这些大国以外,还存在帕加马、本都等小国,其中有些由大国分裂而来。169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罗马和安息崛起之后才改变。公元前30年,罗马占领了托勒密王国,标志着希腊化时代正式结束。从亚历山大东征起到希腊化时代结束,希腊人和希腊化的马其顿人的活动范围从爱琴海附近扩展到欧、亚、非三洲,成为庞大地区统治者;希腊人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故这一时期希腊人的对外关系具有了新的特色。

早在20世纪50年代,摩米里亚诺等人就曾探讨希腊化时代希腊人对蛮族,特别是对蛮族文化的态度。近年来,随着民族问题成为学术界热点,对这一时期希腊人民族认同的研究也逐渐升温,不少学者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70不过,现有研究多围绕该时期希腊人的自我认同观念展开,而希腊人的自我认识与对异族的认识在这一时期密切相关,该时期希腊的蛮族观念同样值得思考。本节将着重研究该时期希腊人的蛮族观念,特别是希腊人如何认识自身与蛮族的界限。然而,希腊化时代历史较长,地域广泛,王国较多,即使是塞琉古、托勒密等主要王国,其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民族观念在同一时间内也存在差异,而不同时期内的变化更是显著。因此,这里仅就所掌握的材料对希腊化以及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人蛮族观念的若干特点作一些探索。

亚历山大在统治早期曾深受希腊人思想的影响。在解除执政之初的危机后,他立即发动了远征波斯的战争。在战争之初,亚历山大除了继承腓力二世的宣传口号外,其观念上的主要敌人仍是波斯,171可能未必具备统一世界的目标。但在占领波斯等国后,亚历山大对希腊人和蛮族的关系有了新认识。他实施了一系列调整希腊人与蛮族关系的举措,鼓励马其顿贵族迎娶波斯妇女,他自己也娶波斯公主为妻;他允许波斯等民族成员加入其军队;甚至推行东方的风俗,如他在宫廷中命令臣下采用下跪等礼节;同时,他也注意选拔波斯人学习希腊语言。172这些活动显然是努力消弭希腊人和蛮族之间的裂痕。有人提出,他的措施并非要使马其顿人和其他希腊人东方化或使东方民族希腊化,而是要在融合血缘和文化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统治,消除希腊人和蛮族的对立。173

尽管当时一些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对亚历山大的做法并不满意,但在东征之后,希腊人、马其顿人的势力向东方扩展,即使在亚历山大去世后,希腊人和东方民族交往扩大的趋势也不可扭转,而且较之此前有所发展。

从亚历山大东征开始,就有大量希腊人和希腊化的马其顿人到东方定居。他们与异族通婚的规模远超过之前的时代。由于远征军以及希腊化早期的移民中,男性比例都比较高,两性性别比例悬殊,故希腊(包括希腊化的马其顿人)男性与当地人中的女性通婚成为自然选择。在埃及农村地区不少希腊等民族的人与当地人的通婚较为常见,文献中出现了不少跨民族通婚产生的子女,174此现象是希腊人和当地人群交往扩大的产物,它进一步密切了各民族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壮大着希腊人和希腊化的马其顿人的队伍。

除通婚外,文化交流在这一时期也得到极大发展,特别是各王国在不同程度上以政府力量推广希腊文化,进一步强化了希腊文化在异族地区的影响力。为保证移民能享受原有生活,希腊化王国兴建和改造了不少希腊化的城市,在其中建立了体育馆、剧场等设施,有些还保留了公民大会。相当数量的希腊人和希腊化的马其顿人,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奴隶等都居住在城中。175通过城市的带动,希腊文化在东方广阔地区得以扩散。除城市外,埃及的大多数移民“要么住在法尤姆的土地上建造的村子里,要么结成小群体住在各诺姆的首府或者散布在埃及的小村庄里面”。176比邻而居的局面,带来经济上的合作关系。(www.xing528.com)

相互间的交往使得民族间的语言障碍被部分打破了。一种新的希腊语言——克因语(koine)在这一时期产生。“克因”在希腊语中意为“共同”,表明这种语言超越了希腊方言的差异性,177成为各民族普遍使用的语言。它不但被土著居民中的上层人士使用,甚至在农村也有不少人能使用克因语做文字工作,而在日常生活中,用克因语交流的土著居民也不少。178以希腊语为基础的共同语言的形成,极大改变了希腊人(包括希腊化的马其顿人)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希腊人、希腊化的马其顿人在影响其他民族之时,也不断接受其他民族文化的熏陶。他们在一些宗教生活方式上,已部分接受了东方地区的文化,这与古典时代希腊人对待波斯等东方人群的态度截然不同。托勒密王国中的君主在希腊化时代已经完全接受了埃及的服饰,在外形上与埃及法老并无区别。179可知东方蛮族的某些文化因素已经进入希腊人和希腊化的马其顿人的生活,古典时代所形成的希腊人和其他民族的界限也有一定的松动了。

在希腊化时代,随着各国政府对希腊化的推动,随着普通民众之间跨族交往的加深,原先存在于希腊人(包括希腊化的马其顿人)和异族之间的文化和血缘界限看似都有了一定松动,不过,双方的矛盾仍然存在。

古典时代希腊人对蛮族的歧视依然保留下来。由于希腊化国家地域广泛,不同地区的希腊人(包括希腊化的马其顿人)对其他民族的态度也不同。东方的希腊化王国,如塞琉古和托勒密王国,它们远离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城邦,希腊化的马其顿人和来自旧城邦中的希腊人在这里形成了新的民族认同,他们都被称为希腊人,自视为身份较优越并用歧视目光看待其他民族。在政治上,希腊人以及希腊化的马其顿人占据着各国高层;而其他民族如埃及人、波斯人、犹太人等等,多数人难以获得高层位置。在赛琉古境内,征服者对希腊人(包括希腊化的马其顿人)和当地人采取分而治之的方针,双方存在明显界限。180官方政策中的民族歧视与民族隔离,也影响到普通人的心态,一些希腊人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并不融洽。史料曾记载,某个希腊人与当地妇女发生了些不愉快,他很难接受这种事情发生在“一个希腊人”身上。181由于希腊人认为自身在与当地妇女的冲突中应当具有优势,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在希腊化世界西部的马其顿和希腊城邦中,则表现出另一番景象。自马其顿人在腓力二世的领导下崛起之后,马其顿的希腊霸权中隐藏着他们和希腊半岛上城邦中的希腊人之间的矛盾。希腊化时代,这一地区的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有时仍然体现出紧张的关系。希腊城邦虽然较之古典时代有了重大变化,但仍在爱琴海地区的政治中有重要的作用。182因此,城邦仍是各王国争夺的对象,它们都希望将这些城邦置于自己控制之下,而这些城邦既很难彻底摆脱马其顿王国的控制,又为保持特殊地位而不断抗争,双方曾发生多次冲突。其中不少以希腊人的失败而告终,而马其顿人与希腊人的矛盾也因为这类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而进一步激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