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44年:53军攻占大塘子,腾冲之围

1944年:53军攻占大塘子,腾冲之围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3军自接替36师攻击大塘子之后,战事进展并不理想。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此处是藏重大佐率148联队部及所辖第3大队据守,其指挥力量和战斗兵力均超过198师所进攻的北斋公房。23日7时,敌炮向130师左翼队滥射,我炮兵亦还击。16时许,敌不支败退,两团齐头迫进,遂将大塘子完全占领。此时,已挺进至敌后的116师347团第1营由东向西攻击旧街之敌;346团一部已抵大塘子以西木城山,恰与退却之敌遭遇,乃乘机予以截击,残敌狼狈四窜。

1944年:53军攻占大塘子,腾冲之围

(参阅附图5、附图22、附图34)

53军自接替36师攻击大塘子之后,战事进展并不理想。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此处是藏重大佐率148联队部及所辖第3大队据守,其指挥力量和战斗兵力均超过198师所进攻的北斋公房。

然而,当时美军顾问团方面并不这样看。

据美军顾问团长弗兰克·多恩报告(5月20日至25日)

“在过去的两周内,大塘子地区的情况大致相同。如果中国军队能够绕开日军的坚固据点而向西运动,他们的伤亡至少会比现在减少75%。中国军队的指挥非常糟糕。如果是一个美军师的话,他们在8天前就能到达腾冲。导致中国军队作战效能如此低下的原因并不在中美两国政府,也不在普通的中国士兵和下级军官,而是那几位愚蠢无能、只能用‘懦夫’来形容的中国将领。”

但问题是,中国军队能从何处“绕开日军的坚固据点”而向腾冲挺进?目前,在第20集团军进攻正面高黎贡山东麓,凡是能够满足进军条件的隘路,均有部队在进攻;配属作战的新39师,也被松井部队阻滞于通往腾冲的捷径之咽喉红木树;除了198师593团主力另辟蹊径已迂回至龙川江谷地,其他部队并无可以“绕开”的通路。而593团的路线堪称“鸟道”,并不适合作为大兵团的突击路线。那么,这个指责是否过于轻率?

但是,弗兰克·多恩还是不无轻蔑地得出结论:

“在全部的6个师长、2个军长、1个集团军总司令当中,只有1名师长的表现能够令人满意,1名师长和1名军长表现尚可,其他的几位指挥官都不能胜任他们的职责。”[1]

弗兰克·多恩对远征军指挥官的这一评价,也许并不全来自其个人的直接观察,有相当部分应该来自远征军参谋长萧毅肃的介绍。据其报告所述:“中国远征军参谋长(萧毅肃)对我讲中国军队的根本问题在于指挥。除了命令传达不到位之外,各级指挥官的无能也是普遍存在的。萧毅肃曾经强烈要求和卫立煌一同到前沿督战,但卫却说那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尽管身为卫立煌的参谋长,但是没有卫的支持,谁都不会理会他(指萧)的存在。”

曾任卫立煌秘书的赵荣声在其撰述中披露:萧毅肃属何应钦派系的将领,在陈诚任远征军司令长官时即为参谋长。卫立煌接任司令长官后“瞧他不上眼”,曾拟邀请桂系将领、合肥同乡张义纯来当参谋长换掉萧,但此事最终未能运作成功。萧毅肃闻听后心生醋意,此后与卫合作中貌合神离,时常闹别扭。[2]基于此,萧毅肃经常跟美军顾问团方面发发牢骚,说的可能是实情,但应该也有几分基于个人不被倚重的怨气;在卫立煌、宋希濂、霍揆彰等人看来,可能还有迎合美军、外扬家丑的味道。

当藏重奉56师团命令北进解围桥头后,大塘子的战局即迅速发生变化。

据日军战史:“据守在大塘子东侧高地阻击远征军的宫原大队(148联队第3大队),在藏重部队主力(联队部和配属部队)转战高黎贡西麓后,即撤离大塘子附近阵地,5月23日以后退到了大塘子西部高黎贡山坳。”[3]

实际上,日军即便决定撤离,亦遵循相应的步骤,令当面我军不易察觉。

23日7时,敌炮向130师左翼队滥射,我炮兵亦还击。敌步兵百余向我左翼猛攻,企图解除其联络线之威胁。116师方面,348团第2营与敌稍有接触;347团第1营在旧街北端高地与敌激战约一小时,进入对峙状态。

为策应130师在大塘子正面攻击,53军军长周福成决心派遣一部迂回穿插断敌后路,上午10时在上鲁村指挥所向346团团长张儒彬下达命令:

“该团(欠一营)配属347团第1营,附工兵连(欠一排)通信营无线班一班,于本日出发,挺进大塘子至旧街中间地区,截断敌人之联络线。以347团第1营由东向西攻击旧街敌人,并掩护该团背后之安全;其余两营由贵官指挥,由西向东攻击木城山附近敌人之背后。”为此,令该团担任军左侧背警戒的第3营归建;[4]行动时归军直接指挥,必要时可独立处置情况。[5]

因担任130师左侧警戒的346团第3营奉命归建,中午12时,130师师长张玉廷命令390团(欠第3营)推进古兴寨,集中火力攻击敌侧背,并由388团统一指挥。至17时,388团代理团长刘甲三向张玉廷报告:敌炮兵不断向我左翼射击,步兵亦数次出击;16时30分,敌步兵100余,掩护驮马50余匹,由大塘子向旧街方面活动,经我射击,敌伤亡甚大。

鉴于此情,130师师长张玉廷的判断是:马蹄山、大塘子之敌情势未变。遂令第一线团各组织突击连施行夜袭,并相机攻占敌阵地。但因天雨山滑,敌占地利,而未能遂愿。[6]

但获得敌情通报的116师师长赵镇藩,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判断大塘子疲困之敌,经我连日攻击,势将全部退却。当即令所部第一线严密监视,时刻保持接触,勿使敌人逃脱,并不断夜袭以察知其企图。[7]

24日,我向大塘子附近之敌猛攻,敌势不支,已显摇动状态。53军急令116师348团由黄顶山向大塘子进攻,威迫敌右侧背;130师389团及388团各向当面之敌猛攻,于15时30分,389团将马蹄山之敌击退,遂将该山完全占领;388团一部协同389团主力,追迫古兴寨以北之敌,激战空前。16时许,敌不支败退,两团齐头迫进,遂将大塘子完全占领。

此时,已挺进至敌后的116师347团第1营由东向西攻击旧街之敌;346团一部已抵大塘子以西木城山,恰与退却之敌遭遇,乃乘机予以截击,残敌狼狈四窜。

关于346团挺进穿插至敌后的这支奇兵,第20集团军总部参谋杨纳福曾有如下回忆:

(23日)师长另派一个加强营(实为346团两营),迂回敌人之右侧后方进行攻击。

“本人曾随此一侧背迂回部队行动,经过整夜之夜行军,秘密接近敌阵地右后方不到200码之树林中做攻击准备。此时天色尚在拂晓,士兵纷纷饮水及进食口粮,并以沿途所采摘之野蒜苗佐餐。同行者,尚有一美军联络组,约五六人,他们都是从未作过战的青年士兵,剃光了头,脸全部都涂黑,以免日军认出其为美国人”——美军官兵染黑脸怕被日军认出,可能是因为在滇西战场美军以稀为贵,日军对美军官兵凡发现必尽力捕杀或活捉。

“当休息整备时,纷纷拿出其携带的巧克力糖,向我战士换取蒜苗来吃,因为数日不进食青菜,光吃战斗口粮,会感到恶心反胃。

“天发白,正面攻击的枪声响起,于是侧背攻击部队亦蜂拥发起攻击。但突然日军以自动武器由树顶向下射击,我士兵有数位倒地。经过我军以自动武器压制反击,敌军枪声转为消沉,待冲入敌阵地,而日军早已逃逸无踪,连一个俘虏也未捉到,我军约伤亡十余人。此证明日军战技精良,纪律严明,我军战斗技能不如敌人,徒呼奈何!

“此山头攻占后,大塘子遂为我军掌握。”[8]

据53军战斗详报:“当午后各部队与敌迫近决战之时,因敌意志动摇,士气沮丧,被我冲杀,仓皇逃走。在马蹄山与木城山敌阵地之近旁遗尸累累,血腥恶臭充满原野。”[9]

攻克大塘子,是53军参战后取得的最大战果,全军上下士气大振自不待言。但此战的胜利,却与日军主动收缩防线有直接关系。对此,作为54军一员的曹英哲站在“友军”立场上,对53军此战曾有如此评析:

大塘子固由53军全军之奋勇作战而攻占;然日军为了集中兵力,抽调大塘子方面部分兵力,决心仅“以宫原大队,确保大塘子西部山坳”之用兵计划与决心,当亦至关紧要。盖5月24日,我53军攻占大塘子之时,正是日军藏重大佐挥师北上,反击我桥头、马面关593团之日。且鉴于此战役均无虏获及毙敌之报告与统计,可见53军之能攻占大塘子,实与日军转用兵力于桥头战役有不可分的密切关系。[10]

虽说这一评析中有几分对友军“不以为然”的味道,但总体上还是中肯的。日军是坚守而被击溃,还是按计划主动撤离,从战后有无虏获战利品及敌军弃尸可以分辨。53军及116师战斗详报中,确实没有虏获及毙敌记录;但130师战斗详报中提及“斯役计伤亡敌人千余,其遗尸在马蹄山、大塘子附近百余具”。[11]“伤亡敌人千余”之说实际上是无法验证的,敌遗尸百余具虽说靠谱,但也属孤证;方国瑜撰述中的记录是“虏获步枪弹万余发,平射炮弹百余发,步枪、钢盔等甚多”[12],并无最重要的遗尸记录。

放弃大塘子后,日军宫原大队即向南斋公房及江苴方向逃窜。因时已黄昏,53军即决心以一部扫荡战场残留之敌,以主力转为战场外追击。17时30分,于上鲁村指挥所向两师下达命令,要旨如下:

敌已向南斋公房、江苴街方向败退。军决心经旧街向南斋公房及经路新[13]向江苴街两方面追击前进,勿使敌人脱逃。116师346团(欠一营)归还建制,并配属山炮兵第1连为右追击师,于明日晨6时,由现态势经旧街向南斋公房道追击前进,并留团长率两营为军预备队,随军行动;130师(配属山炮兵第2连)为左追击师,于明日晨6时,由现态势经蛮岗、龙塘、路新道向江苴街追击前进;军部及直属各单位与重迫击炮第2营,沿大塘子旧街道行进。[14]

两师奉命后,即分别向所属各团下达追击部署:

116师以346团(欠一营)附347团第1营及工兵连为追击队,向南斋公房方向追击前进。348团(欠一营)担任战场扫荡,尔后为军预备队,随军行动。347团(欠第1营)及348团之一营进至旧街为师预备队。山炮第1连进至旧街以西地区。[15]

130师以390团(附山炮第2连)经双虹桥西端、大塘子、百花林、蛮岗、龙塘向路新前进(但通过百花林后须严密搜索至蛮黑河头待命前进)。韩营即归还建制。师司令部及直属部队经干胆、百花林,在389团后尾20米处跟进(行军序列全同前)。388团在古兴寨、百花林间集结待命前进。

25日晨,53军左、右追击师向南斋公房及江苴两道路猛烈追击。左路130师沿大塘子、百花林、蛮黑河头向江苴追击前进。因河流横断,道路崎岖,且为丛林莽草所阻,师工兵连不失时机在干胆河上下游各架轻便桥一座,并于先头开辟道路,使部队得以畅行无阻。[16]

当日上午,53军军部推进至古兴寨后,又向两师下达补充命令:致赵师长:116师以346团(配属347团一营),迅经旧街向南斋公房挺进,以一部行威力搜索,相机攻击南斋公房而占领之。师主力配属山炮第1连,留一团为军预备队(位于龙塘),推进至旧街附近。

致张师长:130师于本日晨经百花林、新寨、巴地、蛮黑河头、长坡,向江苴、林家铺挺进,攻击江苴、林家铺敌人而占领之。该师过蛮黑河头时,应部署一部,由南而北,协力116师346团对南斋公房之敌攻击;并另以一部占领大红木树(今红木村)、杨家寨附近之线,对南警戒,掩护左侧背安全;师主力即挺进攻击林家铺、江苴附近敌人而占领之。前进时,以有力一部实施威力搜索,并注意路新之地形及敌情。[17]

据53军副参谋长夏时回忆:

我军稍事整顿,于5月25日[18]开始从唐习山和大塘子向西推进。当时我军分为两个纵队前进,以116师346团为右翼,攻击南斋公房的敌人;以130师为左翼,攻击江苴街附近的敌人。行军中一路上都是陡坡,而且都是羊肠小径,崎岖难行。连绵阴雨已下了一个多月,对大部队的行动真是难上加难。

最感困难的则是兵站粮秣弹药补给。美军联络组原以为空投物资可以代替兵站补给,就在战地附近山坡较平缓处设置三四处投置站,也曾空投过一两次防雨用具。但因山地气候变化无常,在山高雨大的情况下,飞机看不见地面标志,无法空投,补给只好靠畜力驮运,时有时无,难以为继。[19]

在这个问题上,美军顾问团长弗兰克·多恩对空军方面也不尽满意:

“空中支援任务就当时(5月10—15日)的情况来看执行得还算不错。但是(第14航空队)第69联队指挥官肯尼迪(Kennedy)上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教条主义者。他既不了解当时战场的情况和需求,也不屑于去主动了解,执行任务比较死板。他不在意空中支援将会给地面部队鼓舞多少士气,只要是飞行任务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内容,他都不会去做。”[20]

对此,随53军开进的第20集团军总部参谋杨纳福也有补充回忆:

在此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为空军直接支援作战,一为空投再补给。在森林地区作战,陆空联络至感困难,国军部队过去从未接受过陆空联络训练。在攻击大塘子前面的山头时,美军“飞虎队”曾派遣P-38及P-40战斗机数架,轮番行直接支援作战,因布板信号铺设在茂密树林中,飞机在空中难以发现,于是常有误炸误射友军事件发生。经接受美军联络组指导,以长竹竿绑白色布板,令数名士兵高高举起,以显示我第一线位置,如此才减少了误炸误射次数。

山地作战补给至为困难,既无公路通达,又无兽力运输部队跟随,于是只有依赖空投再补给。在大塘子北端有一狭长山谷,开设了一个空投补给场。对不易摔碎的大米食盐、干菜及罐头等,以自由落体空投;对有危险性及珍贵补给品如弹药与卫生药品,则以降落伞空投。那时所使用运输机为C-46及C-47两种型号。在空投初期,很多官兵因为好奇,拥挤在空投场观看,而发生遭落物击伤或击毙之事。[21]

翻越高黎贡山的古驿道有两条:北边的经过北斋公房垭口,即198师正在打通的路线;南边的经过南斋公房垭口,即116师346团即将开进的路线。所谓“斋公房”,是古时当地人为方便商旅在山上设置的休憩之所,砌一间可遮风避雨的房子,并留些柴草、马料为行人提供便利。后来,在这两条主要通道的左右又探索出一些更为险峻的小径,但驮马辎重亦难以通行。

可能是考虑到经过南斋公房的古驿路于日军防御更为有利,故53军仅以346团(加强一营,配山炮一连)沿此路开进,给予的命令也是“以威力搜索、相机攻占”,比较灵活;而以军主力(130师、116师主力及军部)沿日军设防条件较弱的大塘子至江苴小径开进。

以团规模兵力而独当一面的346团,其作为就如同在北线迂回挺进桥头的593团。

据日军战史:

“第116师的一个团(346团),急向龙川江峡谷前进而杀到隘路口。宫原大队凭藉天险,顽强地进行防御作战,拒止该敌。”[22]

5月25日,346团追击经旧街溃退之敌,入晚达到黄青树附近。[23]黄青树及路新两地,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由黄青树向南斋公房进攻,又要爬至6000米以上。此间仅有约1米宽的泥路一条。[24]

26日晨,天雨如注,346团第3营向南斋公房搜索前进。中午,在距南斋公房约3华里处隘路口附近,先头部队第7连与五六十名之敌警戒部队接触。战斗2小时后,将该敌击退,并占领其阵地。后又派出侦察兵搜索,行抵隘路口时,触敌预先埋设的地雷,我伤、亡兵各一名。因山高雾浓,即转向南斋公房两翼搜索。

27日晨,346团第7、9两连开始向南斋公房进攻。经严密搜索,在南斋公房以东地区有敌七八名,经一度激战,将敌击退。前进约百余米,又与80余名敌警戒部队接触交火。因隘路两旁峭壁险峻,我进攻正面狭窄,遂编组数个战斗群,在轻重机枪掩护下攻击前进。进迫至敌百余米时,发现敌布设的地雷区,绕过后,迫近敌开始猛烈攻击。经激战,毙敌约20余名,我负伤排长1员、士兵9名,阵亡1名。[25]据侦察,该地守备之敌约500余,附山炮2门。[26]

28日午,116师师长赵镇藩偕346团团长张儒彬来到前线,视察南斋公房附近地形。见当前只有一条狭长深谷间隘路可通,两侧悬崖壁立,无法攀登,严重阻碍攻击进展,遂决心另辟新路,设法迂回至敌侧背,实施包围攻击。

清晨至中午,346团当面敌情无变化。午后,敌向我炮击数发。我第9连派兵向前搜索时,误触地雷,阵亡士兵1名,并炸毁步枪1支。第7、9两连继续与敌在隘路间对战,无进展。

傍晚,53军向116师下达命令:

着该师对南斋公房之敌,由两侧翼重新辟小路,即派轻装部队(带炒米三日份)行迂回包围攻击,正面以炮轰击,一举歼灭于隘路中。另派348团之□营,于明(29)日经百花林、蛮岗、龙塘、蛮黑河头、登山田,向南斋公房之敌南侧迂回,实施侧背攻击。

深夜,53军接奉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命令:

该军以一部围攻南斋公房之敌;以主力速派390团进出路新,攻击江苴而占领之。该军攻击江苴时,应将河头寨、杨家寨、林家寨、郑家坡各附近道路彻底破坏,并派一部警戒,阻敌增援;小新寨、豹子洞、百花林之线,仍应派一部占领,掩护该军;对攻下江苴部队之给养,应事先在路新附近觅机场,以便派飞机投送。[27]

29日晨,53军向两师分别下达命令如下:

致赵师长:着该师(欠346团归军指挥,山炮第1连留2门配属该团,347团第1营归还建制)率347团于本日经大塘子、百花林进抵龙塘;348团暂驻韩龙附近,待明(30)日续进。

致张师长:着该师长率389团(388团为军预备队,仍留百花林),于本日推进至路新,并以390团之加强营挺进至长坡,相机占领下村、小坝以西之高地;酌派一部在河头寨、大红木树附近,对左侧翼担任警戒及搜索;在路新附近寻觅机场,以便派飞机投送给养及弹药。

下午4时,于古兴寨军指挥所再补充下达合同命令:

军决心以一部围攻南斋公房之敌,以主力攻击江苴而占领之。

116师(欠346团,配属山炮兵第1连,欠2门配属张团)及第2野战医院,于明(30)日由蛮岗经新寨、龙塘、巴地、蛮黑河头、路新道路,在雪山(即路西北方高地)、长坡间地区准备攻击。

130师(欠388团,配属山炮兵第2连,欠2门),于明(30)日在路新、河头寨、大红木树间地区集结,准备攻击。先以390团攻占下村、小坝、大坝附近5186高地,掩护军主力集结,准备攻击;及对江苴附近行详密搜索侦察,并酌派一部在杨家寨、林家寨附近警戒左侧及阻敌增援。

山炮兵营(欠1、2连),于明(30)日经百花林、蛮岗(即芒岗)、龙塘、蛮黑河头,在路新附近停止,准备占领阵地;重迫击炮第2营,于明(30)日经百花林、蛮岗、龙塘、蛮黑河头、路新,在雪山附近停止,准备占领阵地。

346团(附山炮2门)为右侧支队,围攻南斋公房之敌。

388团为军预备队,暂位置于百花林,尔后经蛮岗、龙塘、蛮黑河头推进路新附近。

29日下午,又下达两师命令如下:

赵师长、张师长,388团刘代团长(刘甲三),搜索营潘营长(潘庭孝):……29日晨命令暂不实施,略改部署:388团指挥搜索营全部,于明(30)日早以搜索营在核桃坪、马脑山之线担任警戒,以388团在龙塘、豹子洞、小新寨附近占领侧面阵地,确保军左侧背之安全;347团于明(30)日推进至蛮黑河头,策应130师,并联络龙塘附近之388团;116师师部及348团即停留现地,候令前进;130师师部在路新附近,该师应对杨家寨方面特别注意警戒;389团进出于雪山附近;390团进出长坡,对当面之敌须严密警戒,详细搜索侦察。

当日,346团主力位于黄青树以西地区,一部与敌对战。[28]午后4时许,敌六七十名,附重机枪3挺、迫击炮2门、轻机枪数挺,向我阵地逆袭。激战3小时后,敌伤亡20余名,不支退去;我伤士兵十余名,阵亡六七名。[29]

30日,南斋公房之敌七八十名向346团第9连攻击,激战两小时后,敌不支后退。此役毙伤敌约20余名,其中毙敌小田军曹1名;我伤亡排长以下10余名。[30]

午后3时许,53军向346团团长张儒彬下达命令:

该团(附山炮2门、重迫击炮2门)于明(6月1日)午时开始攻击南斋公房敌人。以一部运用步炮火力正面攻击;以一部由斋公房北侧小路迂回攻击敌之侧背,一举歼灭敌人,尔后进出岗房附近。

当日,53军接奉第20集团军总部命令:

……53军除以一部围攻南斋公房之敌,另以一部占领百花林、豹子洞、小新寨之线,对南警戒外,其主力应于明(1)日拂晓,对江苴、林家铺、岗房等处之敌攻击而占领之。进出龙川江东岸后,即以主力沿龙川江对西警戒,以有力一部由西向东夹击南斋公房之敌而歼灭之。

53军遵令后,16时于古兴寨军指挥所向各部下达命令,决心于明(6月1日)拂晓发起攻击,并推进指挥所于蛮岗。[31]

然而,6月1日,天雨雾浓。因炮兵、空军无法协同作战,346团仅对南斋公房之敌保持对峙。另派一连由右侧迂回,在南斋公房以北以土工器具开辟小径前进。[32]

2日,仍天雨大雾。346团对当面之敌攻击无进展,仍处于对峙状态。

午后3时,53军于蛮岗军指挥所又向各部下达合同命令如下:

116师(欠346团,附山炮第1连,欠2门),于明(3)日展开于下村、小坝以北地区,攻击岗房、林家铺附近敌人;并以一部攻击南斋公房之背后,遮断其联络线。留师搜索连骑兵排位置于巴地附近,对南戒备,掩护后方联络线交通。攻占岗房、林家铺后,向左旋回前进攻击敌人。

130师(欠388团)附山炮第2连(坏2门)就已展开之态势,确切与116师协同攻击江苴及其以西之敌,并以一部在河头寨、杨家寨、林家寨、新街各要点担任警戒,掩护该师左侧背安全,并阻敌增援。攻占江苴后,变换正面,由东向西攻击前进。

右侧支队346团(附山炮2门、重迫击炮2门),以一部由正面攻击南斋公房,一部沿北侧小路迂回攻击敌侧背,将敌包围于隘路中而歼灭之。尔后相机进出于岗房,协力军主力之攻击(此时该团归还建制)

388团附搜索营(欠骑兵连,担任怒江渡口防务),在龙塘、豹子洞、小新寨附近占领侧面阵地,掩护军左侧背安全;并以一部进出核桃坪、马脑山、新寨担任警戒。

3日晨5时,南斋公房之敌向346团炮击20余发,敌七八十名借炮火掩护,向我第9连正面猛扑。经我反击,敌伤亡十余人,于6时许退去。午前11时,炮兵在黄箐附近进入阵地,开始对南斋公房敌据点工事试射。[33]激战至14时许,该团将敌第一线阵地占领。敌退至山巅顽抗,该团迫近攻击,毙伤敌五六十名,我伤亡二十余人。此期间,自右翼迂回之第2连凭据既占之小山头,夹击敌之一部。[34]至16时许,将敌制高点堡垒攻占两处。[35]

4日,346团依昨日态势继续向南斋公房进攻。

上午10时40分,炮兵对敌据点工事行破坏射击,而后以伴随火力支援步兵攻击前进。在我炮火制压下,步兵突破敌第一道障碍,进而破坏第二道。此时,敌我以手榴弹互投,展开激烈近战。计毙伤敌三四十名(其中击毙敌军官深川村次大尉[36];我伤亡士兵十余名。因步炮协同周密,本日我军进展较大。[37]

5日,细雨浓雾交加。346团与敌数次战斗,无大进展。[38]午后3时,敌机炮射击甚烈,似有出击模样,我炮兵即向其行制压射击,约50分钟后,战况复归沉寂。[39]我即构筑工事防敌反攻,双方在阵地前对峙。[40]

6日,整日大雨,敌我无大战斗。[41]但据炮兵战斗详报记述:6日晨起,我步兵向南斋公房之敌阵地攻击,敌轻重火器向我前进之步兵猛烈射击,经我炮兵先后制压与破坏,并逐次以炮火诱导步兵攻击前进,友军奋勇冲杀,卒将南斋公房完全占领。[42]此说应属不确。

7日至9日,南斋公房连日阴雨浓雾,346团与当面之敌未发生激烈战斗,仅时以小部队与敌接触,战事陷入沉寂。[43]

攻克大塘子后,53军主力沿南斋公房以南各山间小径向江苴推进。

130师主力出正西方向,5月26日,先头部队390团进至龙潭。因小路泥泞,派一个轻装营经路新、长坡向当面之敌搜索前进至巴地;389团进至新寨;388团进至百花林。百花林、豹子洞、小新寨之线,由53军直属搜索营及116师347团之一营占领,担任军左侧背掩护。

27日,390团轻装营通过蛮黑河头,向江苴东南之大坝搜索前进;主力亦跟随前进。[44]

当时,第20集团军总部参谋杨纳福跟随130师388团开进。据其回忆:

“经过两天整补,主力部队即沿雪山小道,向江苴前进。雪山道路面狭窄,加之正值雨季,道路泥泞,不良于行。我跟随前进的是130师388团。在途中休息时,该团团旗插在地上,被风吹倒,该团团长(佟道)认为是不吉利,就掌掴该掌旗兵,并予以撤换;另外,该团长的乘马生病不前,亦就地予以枪毙,士兵纷纷以马肉果腹,可想当时食物缺乏的情形。”[45]——5月29日北斋公房日军曾生食马肉,殊不知我军吃马肉倒在先,可能比日军强些,是用火烤熟后食用吧。

28日14时,130师师长张玉廷于蛮岗接到先头部队390团报告:

团先头营于午后1时许已通过雪山,向长坡继续搜索前进中。江苴有敌步兵约千余,骑兵百余,山炮2门,均筑有坚固工事,外有铁丝网鹿砦;敌伤兵700余由江苴向腾冲运送;雪山至长坡沿途敌埋设地雷甚多;大坝、小坝、下村有敌出没。(www.xing528.com)

张玉廷令该团继续搜索前进,并派工兵军官1员率兵3名,扫除雪山、长坡间地雷。[46]

29日13时,130师接奉53军命令:

着130师(欠388团)附山炮第2连(欠2门)于30日由路新至河头寨、大红木树间地区集结,准备攻击江苴之敌;并以390团先攻占下村、小坝、大坝附近5186高地,掩护主力之集结,准备攻击。同时,对江苴详密搜索侦察,并派一部在杨家寨、林家寨附近警戒,掩护侧背并阻敌增援。

深夜,师长张玉廷于蛮岗师司令部向各部下达命令:

(欠388团)附山炮第2连(欠2门)于明(30)日在雪山至大红木树间地区集结,准备攻击。390团先行攻占下村、小坝附近5186高地,掩护军主力集结准备攻击,并对江苴附近详密搜索侦察;389团于明(30)日以主力推进雪山、河头寨间地区,以一部配属工兵一班,担任林家寨、杨家寨附近左侧警戒,并阻敌增援;388团为军预备队,暂位置百花林;山炮第2连、高射机枪连,待道路修复驮马能行后即行前进,并与师确取联络;工兵连(欠一班)与军工兵营协同,务于最短期间内将龙塘至雪山道路修补完竣。

据侦察获悉,当面之敌为148联队一部及146联队第2大队[47],约步兵1500余,山炮、步兵炮、速射炮各2门,重机枪10余挺,以岗房、林家铺、江苴、大鱼塘一带为主阵地带,均构有堡垒坚固阵地,企图顽抗。

奉师命令后,各团即开始行动。[48]

116师方面,以346团由53军直接指挥,追击南斋公房之敌,已如前所述;该师主力则进出雪山,于长坡、河头寨东方南北之线向江苴推进。29日,该师(欠第346团)附山炮兵第1连(欠山炮2门)、野战第1医院,自旧街经蛮岗、蛮黑河头、路新道路,在雪山、长坡间地区集结,准备攻击。[49]

30日,130师先头390团至长坡占领阵地,其余各部进至蛮黑河头及路新、雪山间地区。[50]116师(欠第346团)由龙塘经蛮岗、蛮黑河头至路新道路,在雪山、长坡地区准备攻击。130师(欠第388团)在路新、河头寨、大红木树间地区集结,准备攻击。[51]

31日,390团加强营将江苴东南5186高地占领,此处地势险要,可控制江苴。

据方国瑜撰述:此时,江苴有敌步兵千余,骑兵百余,炮数门,阵地多设铁丝网、鹿角砦、机枪掩体,均用三合土构成。敌以江苴为龙川江以东重镇,受伤官兵先送至此,再向腾冲运送。因我未能奇袭急进,使敌从容部署,加强其阵地。[52]

6月1日,390团与敌轻微接战,先后将下村、小坝占领;同时389团主力推进于河头寨、姜家寨、河边寨各附近,并以第3营展开于赵家寨高地之线。[53]当日,116师向雪山推进,进至蛮黑河头附近。

2日,390团冒雨攻击,与敌激战数小时,将大坝、杨家寨敌前进阵地占领。116师师部及348团进至路新;347团进至长坡,准备策应对江苴之攻击。[54]

当日午后3时,两师接奉53军命令:

116师(欠346团)附山炮一连于3日展开于下村、小坝以北地区,攻击岗房、林家铺附近之敌;130师(欠388团)附山炮第2连(欠2门),即以展开态势,确与116师协同,攻击江苴及其以西之敌;并以一部在河头寨、杨家寨、林家铺、新街各要点戒备,掩护该师左侧背安全,并阻绝敌之增援。占领江苴后,变换正面由东向西攻击前进。[55]

3日,347团在390团左翼下村东南之线,准备攻击林家铺、岗房之敌。是日,攻占江苴南面敌小据点数处。389团以一部攻击赵家寨以西杨家坡、新街之敌,经数小时之激战,将各该地完全占领;另以一部攻击蛮米(即曼米),随即渡过龙川江,攻占抗勐山。130师于夜间派工兵一部,将杨家坡南端桥梁破坏15米,使该桥无法为敌利用。[56]

此时,因道路泥泞,山势崎岖,重武器山炮尚在途中未到位,粮弹补给亦感困难,两师均未能乘势发动攻势,只是分别下达了攻击命令。

12时,130师师长张玉廷于箐门口师部向各部下达命令:

(欠388团)附山炮第2连(欠2门),就已展开态势,确与116师协同,攻击江苴及其以西之敌;并以一部在河头寨、杨家寨、林家寨、新街各要点掩护左侧背安全,并阻绝敌增援。攻占江苴后,变换正面,由东向西攻击。

390团右与116师、左与389团确保联系,协同攻击江苴及其以西之敌;并控置两营兵力于5186高地至长坡、河头间地区。

389团附工兵一班,以一部与390团确取联系,协同攻击以西之敌,遮断敌交通;以一部在河头寨、杨家寨、林家寨各要点构筑工事,掩护师左侧背安全,并阻绝敌增援。[57]

16时,116师师长赵镇藩于长坡顶师指挥所向各部下达命令:

(欠第346团)附山炮兵第1连(欠山炮2门)、第1野战医院,于明(4)日展开于下村、小坝以北地区,攻击岗房、林家铺后,向左旋回前进,攻击敌人。

347团为第一线,着于明(4)日8时展开于下村、小坝以北地区。攻击岗房、林家铺后,向左旋回前进,攻击敌人。

348团为师预备队,暂位置于雪山附近。

山炮兵第1连(欠山炮2门)迅速推进至白岩山附近,占领阵地,支援步兵攻击。[58]

据日军战史:4日,南下的藏重部队已进抵江苴街,以所配属的113联队第2、3大队为主力,在江苴东方阵地阻击53军主力的攻击。[59]

4日8时,130师390团(欠2、3营)由横寨子与赵家寨中间之线向江苴之敌进攻,先以步兵重火器实施破坏制压射击,掩护步兵攻击前进。激战2小时后,以一部由杨家寨东侧威胁敌侧背。上午11时,经两次冲锋,攻占杨家寨及其附近高地。午后1时,我步兵重火器被敌炮火制压,进展困难,遂与敌成胶着状态。[60]

此时,从左翼向岗房、林家铺攻击的116师347团取得进展。8时30分,该团展开于下村、小坝以北地区,在轻重火器掩护下,向占领小坝山之敌猛烈攻击。9时许,即将该地占领。师长赵镇藩当即令348团以一营进至白岩山附近占领阵地,与347团切取联络,其余在箐门口附近集结。[61]至18时,该方向战况趋于沉寂。

上午11时许,130师389团以一部攻占马鹿冲及其以西高地,一部于赵家寨以北高地与敌激战。午后1时许,经数次冲锋,将明寨、高山附近高地占领。此时,敌以猛烈炮火阻我前进,遂呈对峙态势。午后3时,该团又以第5连掩护工兵班,将敌后方公路线之小江桥破坏两节,使人马不能通行,遮断敌增援路线;然我5名工兵阵亡3人、负伤2人。16时30分,敌渗透部队50余名,窜入席家寨西方梁谷。389团派第6连前往追击,击毙敌小队长西山大郎中尉1名[62],毙敌士兵30余名,其余残敌逃窜。

20时,据探报有敌千余、附炮2门,由大坪地向我左翼前进中。师长张玉廷即令389团变更部署,以第1连速于姜家寨、河头寨,第2营于河边寨、大红木树各附近构筑工事,以应付北进之敌;第3营于赵家寨、明寨、高山构筑工事,固守既得阵地。[63]

据方国瑜撰述,当日我伤亡军官11员,士兵60余名;毙伤敌约70余名。我获轻机枪1挺,步枪2支。[64]日军方面,仅配属藏重部队的第113联队第2、3大队即阵亡约20名,并有相当数量的负伤者。[65]

————————————————————

[1] 渡江反攻初期美军顾问团长弗兰克·多恩准将报告。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馆藏资料,张太雷译。

[2] 赵荣声:《回忆卫立煌先生》,第287页。

[3]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96页。

[4] 将军左侧背百花林、豹子洞、小新寨掩护任务交给搜索营(营长潘庭孝)接替,又留一营加强搜索营。

[5] 《陆军第53军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18页。

[6] 《陆军第130师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17页。

[7] 《陆军第116师唐习山、大塘子、江苴、腾冲各战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57页。

[8] 国军史料丛书《抗战时期滇缅印作战(一)——参战官兵访问记录(下)》,第939页。

[9] 《陆军第53军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20页。

[10] 曹英哲:《抗日名将叶佩高》第二卷《桥头马面关战役评析》,第65页。

[11] 《陆军第130师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19页。

[12]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4页。

[13] 据李正先生现地调查,远征军战报中的“路新”应为“新路”之误,系针对南斋公房的老路而命名的。为保持史料原貌,以下叙述中不作改动。

[14] 《陆军第53军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18页。

[15] 《陆军第116师唐习山、大塘子、江苴、腾冲各战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58页。

[16] 《陆军第130师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18—19页。

[17] 《陆军第53军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20—121页。

[18] 原文为6月2日,应有误。

[19] 夏时:《滇西纵谷地带的反攻战》。据《远征印缅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第369页。

[20] 渡江反攻初期美军顾问团长弗兰克·多恩准将报告。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馆藏资料,张太雷译。

[21] 国军史料丛书《抗战时期滇缅印作战(一)——参战官兵访问记录(下)》,第940页。

[22]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96页。

[23]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5页。

[24] 潘世征:《一寸河山一滴血——高黎贡山的战役》。据其战地通讯集《战怒江》,第80-81页。

[25] 《陆军第53军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22页。

[26]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5页。

[27] 《陆军第53军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23页。

[28] 《陆军第53军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23—126页。

[29]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5页。

[30] 《陆军第53军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26页。

[31] 同上书,第128页。

[32] 同上书,第130页。

[33] 《远征军炮兵指挥部各炮兵部队参加滇西战役高黎贡山亘腾冲地区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四,第261页。

[34] 《陆军第53军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30—133页。

[35]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5页。

[36] 据查《第五十六团将校职员表》中无此人。

[37] 《远征军炮兵指挥部各炮兵部队参加滇西战役高黎贡山亘腾冲地区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四,第261页。

[38] 《陆军第53军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33页。

[39] 《远征军炮兵指挥部各炮兵部队参加滇西战役高黎贡山亘腾冲地区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四,第261页。

[40]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5页。

[41] 《陆军第53军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34页。

[42] 《远征军炮兵指挥部各炮兵部队参加滇西战役高黎贡山亘腾冲地区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四,第261页。

[43] 《陆军第53军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34—135页。

[44]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6页。

[45] 国军史料丛书《抗战时期滇缅印作战(一)——参战官兵访问记录(下)》,第940页。

[46] 《陆军第130师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19—20页。

[47] 146联队第2大队不在江苴,应有误。

[48] 《陆军第130师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20页。

[49] 《陆军第116师唐习山、大塘子、江苴、腾冲各战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59—60页。

[50]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6页。

[51] 胡璞玉主编:《抗日战史》第二十九章缅北及滇西之作战(二),第159页。

[52]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6页。

[53] 《陆军第130师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21页。

[54]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6页。

[55] 《陆军第130师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21页。

[56]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6—37页。

[57] 《陆军第130师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22页。

[58] 《陆军第116师唐习山、大塘子、江苴、腾冲各战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60—61页。

[59] 《ビルマに云南埋もれた战史——镇安街守备队》,第153页。石江辉译文。

[60] 《陆军第130师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23页。

[61] 《陆军第116师唐习山、大塘子、江苴、腾冲各战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62页。

[62] 据查《第五十六师团将校职员表》中无此人。

[63] 《陆军第130师由怒江至腾冲会战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23—24页。

[64]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7页。

[65] 《ビルマに云南埋もれた战史——镇安街守备队》,第151页。石江辉译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