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国府:宗族控制与身份制度

宁国府:宗族控制与身份制度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佃仆制度中的大小姓问题,至今仍部分地残存于徽州当地人的思维中,不经意间还会勾起不愉快的群体心理记忆。世仆制度长期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主导因素是大小姓之间构成了互补关系。皖南佃仆制研究是考察传统社会佃仆制的重要节点,徽州佃仆制研究更是其中的亮点之所在。

宁国府:宗族控制与身份制度

有关雍正开豁世仆令的历史定位,史家吕思勉对此有适当评价:“近代削除阶级,当以清雍正时为最多……然此等贱民,虽见放免,在民间仍未能皆以平等待之也。”[273]雍正年间官方开豁令的颁布,为世仆出户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激起世家大族的不满,个别的世仆出户行为,很容易被大姓所压制。一些有实力整合内部资源并走向联合抗争的世仆人家,在斗争中互相援引,增加了出户的机会。官方为成功出户的世仆单独设立都图,但民众的歧视心理和一些遗存的劳役,促使他们进一步地抗争,借助转投税粮、通谱、捐纳等多元方式,逐渐在官司诉讼中占据有利地位,涂抹了世仆后裔的痕迹,最终完成身份的重塑,从而满足现实生存的迫切需要。此外,战乱是影响主仆关系的重要转捩点,时代变迁促使一部分大户放弃对世仆的社会控制。但若对大户的依附性没有改变,则世仆服役现象还会延续下来。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佃仆制度中的大小姓问题,至今仍部分地残存于徽州当地人的思维中,不经意间还会勾起不愉快的群体心理记忆。《我之小史》整理后记中小心翼翼的交代,透露出这样生动的规则:历史是活在现实中的,记忆与现实之间只隔着一点文字。宁国世仆群体的变迁历程,与珠三角被视为“蛋”的沙田居民之命运颇有几分相似。[274]

纵观大小姓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单向压迫,既不似扩展型的亲属关系,也不完全是阶级对立的社会等级。世仆制度长期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主导因素是大小姓之间构成了互补关系。小姓对大姓的经济依赖,使其在社会地位上需要让渡部分权利,形成不平等的尊卑等级。宁国府和徽州府作为佃仆制保留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缘和人文相近,社会文化和经济形态相似,具备延续佃仆制的社会、经济基础。两府贱民也显现一些共性,出户斗争时间相当,出户方式相互关联,成为主仆诉讼案件的焦点所在。世仆本身实力的提升,拥有了与主家打官司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世家大族的厚重基础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抬升了世仆出户所需的门槛。(www.xing528.com)

皖南佃仆制研究是考察传统社会佃仆制的重要节点,徽州佃仆制研究更是其中的亮点之所在。学界在讨论徽州佃仆制的时候,容易受行政区隔的限制,忽略了徽州周缘地区的资料。本节通过梳理宁国府乡土文献中的世仆资料,对其自宋至清的演变历程作了描述和分析,考察世仆的形成过程、主要原因、成分来源、家庭结构、主仆关系、居住形态和产权归属等状况,在此基础上勾勒宁国世仆生活实态和开豁出户的历史脉络,并从地缘和人文的角度与徽州作了横向比较,有利于加深对皖南佃仆制与传统社会变迁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