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色彩简史:釉上彩与釉下彩、斗彩、黄釉的分类与工艺

中国色彩简史:釉上彩与釉下彩、斗彩、黄釉的分类与工艺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以釉彩来分类,可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因为蓝色釉是在透明釉之下,所以称为“釉下彩”。何谓“斗彩”,一般认为斗彩是在大窑烧成的釉下青花上加各种彩料经炉火烧制而成,因两种彩同时运用在一件瓷器上,有釉下彩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之意,故名“斗彩”。黄釉分低温釉和高温釉两种。其工艺是在上了釉的洁白瓷底上彩绘,使绘制的色彩更加鲜明纯净。因此,文献中把五彩称为“硬彩”,把粉彩称为“软彩”。

中国色彩简史:釉上彩与釉下彩、斗彩、黄釉的分类与工艺

若以釉彩来分类,可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的青花,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在表面上用蓝色的釉料(例如氧化钻)画上各式图案。之后淋上透明釉,即可釉烧。因为蓝色釉是在透明釉之下,所以称为“釉下彩”(此种方式通常色料的烧成温度不能与透明釉相差太大)。明代研制出来的“五彩”属釉上彩,其工艺是在陶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通常为白釉),然后釉烧一次,再用有色的釉绘上各式花纹图案,以低温烧第二次(通常温度比第一次釉烧温度低),由于色彩在底釉上,故称为釉上彩。一般来说,两次烧或多次烧所掌握的温度应从高温到低温,以确定发色的准确性。

(一)斗彩与五彩

明 斗彩开光折枝莲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在瓷器方面发明了“斗彩”“五彩”等色彩工艺装饰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色彩表现形式,这种形式使明代瓷器更加赏心悦目。

明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五彩满池娇缸
日本东京畠山纪念馆藏

清 郎窑红釉观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红釉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乌金釉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斗彩瓷器始于宣德,发展于成化时期。成化斗彩瓷器胎质细腻、轻薄透体,造型匀称端秀,白釉柔和莹润,色彩鲜丽。

何谓“斗彩”,一般认为斗彩是在大窑烧成的釉下青花上加各种彩料经炉火烧制而成,因两种彩同时运用在一件瓷器上,有釉下彩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之意,故名“斗彩”。斗彩的彩料丰富,有鲜红、油红、杏黄、姜黄、水绿、叶子绿、孔雀蓝、葡萄紫、姹紫等。

嘉靖、万历时期,在成化斗彩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烧成了“五彩”。“五彩”并非五色,而是多种彩色之意。五彩与斗彩瓷器有明显的区别,斗彩是在青花轮廓线内填以各种色彩;而五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的局部纹饰,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整个色调浓艳,对比强烈。有的五彩瓷器还加以镂空装饰,别具一格。

雍正时期,由于珐琅彩与粉彩瓷器工艺的发展,五彩这种色彩装饰日趋衰落。

(二)红釉

清代是我国古陶瓷的辉煌时期,陶瓷色彩极为丰富,各种颜色釉制作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仅红釉名称就有几十种,如“矾红”“抹红”“红彩”“钧红”“鲜红”“霁红”“粉红”“珊瑚红”“郎窑红”“牛血红”“胭脂红”“釉里红”等。清代红釉彩根据呈色元素划分为四类:低温铁红彩(Fe)、高温铜红釉(Cu)、低温金红釉(Au)、朱砂红釉(HgS)。

红釉碗匀净光洁,色彩娇艳。乌金釉是按康熙朝特有工艺用优等的青料加景德镇的乌金(含铁高)配置而成。这种釉釉色匀细,黑如漆,与胎体结合牢固。

(三)黄色釉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黄”代表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炎黄子孙的祖先——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土色黄,故称黄帝。黄色对朝廷来说,象征吉祥、富贵,平民百姓不得使用,是皇家专用之色。进入明清两朝,黄色更加至高无上,除皇家以外,随便使用会被视为犯罪行为。(www.xing528.com)

明 皇帝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道光皇帝黄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杜佑《通典》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谥也。”在中国古代,黄色使用有特殊规定和严格限制。《明史·舆服制》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

清代黄色有严格规定,明黄色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使用。在明清之前,如传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所画13位帝王没有一人穿黄色。

黄色釉是以适量的铁为呈色剂,以铅为助熔剂,在氧化焰中烧成的瓷釉。黄釉分低温釉和高温釉两种。中国传统的低温黄釉从汉代就开始烧制。明代以前的黄釉色调多为黄褐色或深黄色。自明永乐年间到弘治时期,黄釉已近乎完美,达到低温黄釉的历史最高水平。弘治时期的黄釉俗称“鸡油黄”,形容黄色像鸡油一样。

清代的黄釉品种繁多,有鸡油黄、柠檬黄、淡黄等,其色泽纯正鲜亮。

清 黄色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珐琅彩雉鸡牡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珐琅彩

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俗称“古月轩”。珐琅彩瓷器的工艺,是先在已烧好的素面胎上涂彩料作底,然后在底色上加彩绘纹样,再经炉火烧制而成。珐琅彩瓷器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宫廷御用瓷器。

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最为精美。其工艺是在上了釉的洁白瓷底上彩绘,使绘制的色彩更加鲜明纯净。当时还进口了很多色料品种,如软白色、秋香色、藕荷色、浅绿色、深葡萄色、青铜色、松黄色等,增强了色彩的表现力和丰富感。

(五)粉彩

粉彩始创于清康熙时期,雍正、乾隆时期已十分兴盛。它虽然也采用珐琅彩的进口色料绘制,经炉火烧制而成,但其最大特点是用“玻璃白”打底,色彩秀丽雅致、粉润柔和,瓷质洁白精美。在绘制的技法上,粉彩用渲染法,其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而五彩的单线平涂,达不到这样的色彩效果。因此,文献中把五彩称为“硬彩”,把粉彩称为“软彩”。

清 乾隆粉彩九桃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瓷器装饰在讲究纹样色彩丰富性的同时,往往带来纷扰繁缛的弊病。

(六)窑变

窑变早在唐宋瓷器上已出现,它的色彩是在烧制过程中人工无法控制而自然发生的,其效果极佳,自然天成,色彩闪烁瑰丽。这种窑变到了清雍正时期,景德镇的陶艺家已经可以用固定的工艺把窑变产品制造出来,即在已经烧成的红瓷上再上一道钧红釉,然后滴涂熔融温度较低的含铁、钻、锰面釉于其上,还原焰以1200~1320℃高温烧成。在烧制过程中,各种色釉产生垂流,在红色底釉上自然形成许多蓝白交错的颜色,像节日礼花般的效果,令人赏心悦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