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承红色文化,解读革命历史,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传播其理念、彰显其精神有利于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一是红色文化是开展全民德育的有效载体。

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红色资源概述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的历史进程中,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文明总和。更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人类进步文明的总和。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

中国红色文化有一个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文化演进过程,已经经历或必将经历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直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对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红色文化具有历史印证价值功能。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一部红色文化史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呈现出勃勃生机。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传承红色文化,解读革命历史,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红色文化具有文明传承价值功能。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体现。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功能,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

红色文化具有政治教育价值功能。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传播其理念、彰显其精神有利于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一是红色文化是开展全民德育的有效载体。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的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红色文化正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新课堂,其感召力学校和书本不可替代的。二是红色文化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近年来兴起的红色旅游,除了人们对那段红色年代充满向往之外,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人们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敬仰那些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人。人们在红色旅游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是美的,红色热土承载的红色文化也是美的。通过红色旅游这一时尚方式将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大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红色文化的发展创新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经典红色资源

1.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指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其实质是创新精神,这是使中国共产党能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前列、保持其先进性的关键因素,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过程中,国内改革开放日益向纵深发展、各项改革都进入了深层次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的中国,如何赢得机遇、应对挑战,从而在机遇和挑战中推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领下,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并回答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www.xing528.com)

2.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精神最显著的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胶东地区红色文化资源

胶东地区红色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只有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才懂得,这红色来自一面旗帜;只有从这片土地走出的共和国将军才明白,这红色来自胶东民众。

这是一片曾经多灾多难的土地,这是一方永远不屈不挠的人民。甲午国殇、英租殖民地,唤起的是救亡图存的英雄血性。硝烟弥漫、外辱欺凌,激起的是同舟共济的奋勇抗争。在站立着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光荣土地上,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记住的是张静源(中共胶东特委的开创者)、张连珠(“一一·四”暴动总指挥)、理琪、马石山十勇士、任常伦、杨子荣等数不清的革命先烈,让我们一起来记住无数没有留下姓名的人民英雄,让我们一起来记住红色胶东是由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胶东,中国革命的胜地,红色的摇篮。中共一大后,共产党便来到胶东,将苦难深重的民众唤醒。1935年,胶东特委发动了“一一·四”暴动,尽管惨遭镇压,但革命者的斗志却更加昂扬坚定。1937年12月24日,胶东特委成立了山东第一支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这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队伍,走出了济南第一团、塔山英雄团、南京路上好八连等数十个英雄团体,为共和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李耀文、迟浩田等共和国上将,张玉华等开国少将,谷牧、宋健等党的高级干部,白马将军张玉华、“中国的保尔”赛时礼、空中英雄张积慧、孙景华,无数的胶东英雄故事在中华大地传颂,无数胶东英雄的名字让敌人魂飞魄散、胆战心惊。

部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部队打到哪里,哪里就有胶东支前大军的身影,担架队、医疗队、医用鞋被服供应队、浩浩荡荡吱吱扭扭的独轮车队等,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50 多万战士来自胶东。

“华东支前英雄”唐和恩从家乡启程时,随身携带了一根三尺多长的小竹竿,以备路上休息支车和夜间行走使用。后来他利用中途休息间隙,把走过的城镇乡村地名,用小刀密密麻麻地都刻到小竹竿上,记录了独轮车万里推进的里程。淮海战役胜利后,唐和恩被评为特等功臣,被授予“华东支前英雄”称号。

胶东腹地连绵起伏的青山峻岭,作为天然屏障,孕育了一方红色圣地。1942年至1952年间,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胶东育儿所三百多位乳娘先后哺育、保护革命后代1200 多名,在多次日军扫荡和育儿所迁徙中,乳儿无一伤亡。十年间,在侵华日军残酷扫荡的颠沛流离中,乳母们宁可牺牲自己的孩子,也要确保托养孩子的安全。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胶东育儿所的母亲们用母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