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对策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对策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用SPSS17.0中文版软件将所有数据输入表格,使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对策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SPSS17.0中文版软件将所有数据输入表格,使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

5.1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基本情况

5.1.1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概况

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题均分进行统计(见表2)。

表2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总体概况

职业决策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问卷的得分均值为2.84,说明大学生总体上在职业决策方面困难不是太大。

5.1.2 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情况的比较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比较(M±SD)

注:*0.05水平差异显著,**0.01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根据表3数据得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职业决策困难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5.1.3 不同年级职业决策困难情况的比较

表4 不同年级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方差分析(M±SD)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总分得分上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总分上看,大二(P=0.000***<0.001)和大三(P=0.001**<0.01)显著地大于大一,大二显著地大于大四(P=0.008*<0.05),大三显著地大于大四(P=0.012*<0.05)。

表5 职业决策困难各因子的事后检验

经过对缺乏准备、信息探索困难及冲突准备等因子的事后检验可见,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职业决策困难状况更为突出。

5.1.4 不同专业职业决策困难情况的比较

表6 不同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比较(M±SD)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总体上没有显著地差异。

5.1.5 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情况的比较

表7 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方差分析(M±SD)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5.1.6 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情况的比较

表8 是否是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比较(M±SD)

表8数据得出,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职业决策困难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5.1.7 父母学历不同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情况的比较

表9 父母学历不同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方差分析(M±SD)

从表9中可以看出,父母学历水平在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事后检验表明,父母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显著大于高中或大专(P=0.047*<0.05)、本科及以上的(P=0.015*<0.05)。在信息探索困难这个维度上:小学及以下的父母学历显著大于高中或大专(P=0.000***<0.001)、本科及以上(P=0.005**<0.01)。初中或中专显著大于高中或大专(P=0.012*<0.05)。可见父母学历水平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将有一定的影响,学 历越低,职业决策困难程度越大,尤其是在信息探索方面比较突出。

5.1.8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情况的比较

表10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养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方差分析(M±SD)

(www.xing528.com)

从表10中可以看出,在职业决策困难总体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各维度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接受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不产生影响。

5.2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情况

5.2.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概况

表11 大学生被试择业观总体概况

职业价值观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问卷每题的得分均值为3.28,说明大学生总体上职业价值方面标准适中。在保健因素、自我发展因素和声望地位方面,每题得分均值分别为3.70、2.85、3.49。自我发展因素明显得分偏低,表明大学生对自我发展因素的重视程度较低。

5.2.2 职业决策困难与大学生择业观与的相关分析(pearson积差相关)

为了了解大学生择业观与职业决策困难是否相关,将大学生择业观各因子及总分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各因子与总分进行相关分析。

表12 大学生择业观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分析(pearson积差相关)

注:*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下同。

从表 12的结果得知,除保健因素外,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得分及各因子的得分与择业观的总分及声望地位、自我发展因素的得分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在择业观中越重视声望地位和自我发展因素的学生,职业决策程度越困难。

5.2.3 择业观的具体情况分析

表13 择业观与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自我发展因素上男生显著大于女生,说明男生在择业时比女生更加注重自我发展。

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择业观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声望地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检验表明,大二(P=0.018*<0.05)和大三(P=0.019*<0.05)显著大于大一,说明大二和大三在择业时对声望地位的重视程度高于大一年级。

③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总体上没有显著地差异。

④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所考虑的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⑤父母学历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的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总体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的自我发展因素这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显著大于非独生子女的,说明独生子女在择业时更关注自我发展因素。

5.3 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感的基本情况

5.3.1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况

表14 大学生被试职业决策效能的总体概况

职业决策效能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问卷每题的得分均值为3.14,说明大学生总体上在择业观方面标准适中。在自我评价项目、收集信息项目、选择目标项目、制定规划项目和问题解决项目方面,每题得分均值分别为3.11、3.06、3.21、3.11、3.20。收集信息项目得分偏低,表明大学生对收集信息项目这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比较低。选择目标项目得分偏高,表明大学生对选择目标项目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比较高。

5.3.2 职业决策困难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相关

表15 职业决策困难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pearson积差相关)

职业决策效能感和职业决策困难总体上存在显著地负相关。职业决策困难和自我评价项目、收集信息项目、选择目标项目、制定规划项目、问题解决项目存在显著地负相关。职业效能感和缺乏准备、信息探索困难、冲突矛盾存在显著地负相关。缺乏准备和自我评价项目、选择目标项目、问题解决项目。信息探索困难和自我评价项目、选择目标项目、收集信息项目、问题解决项目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冲突矛盾和自我评价项目、收集信息项目选择目标项目、问题解决项目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可见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高,职业决策困难程度越低。

5.3.3 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感情况的比较

表16 职业决策效能感各维度差异分析

注:I是性别;II是年级;III是专业;IV是家庭居住地;V是独生子女;VI是父母学历;VII是家庭教养方式。1是男;2是女;3是大一;4是大二;5是大三;6是大四;7是文科类;8是理科类;9是艺体类;10是大城市;11是中小城市;12是乡镇;13是农村;14是独生子女;15是非独生子女;16是小学及以下;17是小学及以下18是初中或中专;19是高中或大专;20是本科及以上;21是溺爱型;22是民主型;23是忽视型;24是权威型。

从表16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学历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