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潜江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红军扩大与苏区扩张

潜江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红军扩大与苏区扩张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月8日,贺龙率红三军全体指战员回到苏区,驻扎在潜江城及张截港、泽口、竹根滩、黄家场、周家矶和浩口等潜江境内。这时候,潜江苏区正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水灾,在自身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潜江县委组织潜江人民竭尽所有大力解决红军的给养问题。在这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军在潜江缴获枪支3000多支,巩固了襄河北岸苏区,实现了“消灭敌人武装,扩大红军,扩大苏区”的目标。

潜江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红军扩大与苏区扩张

1931年,在两次反“围剿”斗争取得初步胜利后,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对第三军的训令》,要求“以潜江为后方,以国际路线武器,来解决革命根据地的问题,在这一根据地的基础上巩固的向前发展”,“无论进攻岳口之部队是胜利或失利,荆沙之敌有无变化,则第三军之主力应立即向潜江集中”。10月8日,贺龙率红三军全体指战员回到苏区,驻扎在潜江城及张截港、泽口、竹根滩、黄家场、周家矶和浩口等潜江境内。

这时候,潜江苏区正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水灾,在自身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潜江县委组织潜江人民竭尽所有大力解决红军的给养问题。红三军三个师大约2.3万人,按照当时的供给制,红军战士每人每天一斤半粮食、五钱食用油,潜江人民供应给红军的粮食一天就是3.5万斤,食油100多斤,另外还有蔬菜大约5万斤。仅肖家庙乡就筹集了5万多斤大小麦蚕豆大米,派800多人送往周家矶红军驻地。浩口、杨家场、脉旺嘴等地群众主动让出房子,送来竹床、被子、粮食、鸡蛋和鱼虾,还组织洗衣队、输血队,协助医护人员护理伤病员。

1931年10月19日,湘鄂西苏区的主要负责人夏曦在潜江县城召开师级以上干部会议,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万涛,九师师长段德昌、政委陈培英等出席会议。会议围绕红九师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的行动问题、江南失守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潜江市熊口镇“红军街”(老照片

此时红三军返回苏区,引起了国民党军队的注意,他们在苏区周围部署了24个团的兵力,对洪湖革命根据地“围剿”。尾随红三军的敌四十八师直逼潜江东北之马王庙,敌四十一师直逼竹根滩,对潜江城取包围之势。红三军指挥员在潜城争论,七、八、九师广大红军战士在没有军事指挥的情况下一起迎战,激战三日未能取胜,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被迫撤出潜江城到龙湾。国民党军队相继占领张截港和潜江县城。

1932年初,川军4个团及一特务营先后占领熊口、龙湾、老新口,新二旅由潜江进攻东荆河一线,国民党三十四师进占孙家场、杨林尾,苏区形势再度吃紧。湘鄂西省军委和红七师由汉阳西移,在峰口与川军激战,川军败退,红军收复熊口、龙湾等地。(www.xing528.com)

1932年2月4日,红九师二十七团攻克张截港,歼敌新三旅一个营。接着又包围泽口刘培绪两个营。刘培绪主力尚驻潜江县城。当天,段德昌向二十七团团长杨嘉瑞传达了贺龙进击潜江县城的命令,杨嘉瑞带着两个连的战士趁夜色踏着刚下过雨雪的泥泞小路,快速地朝潜江县城方向出击。此役全歼县保安队及新二旅残部,缴获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仅棉衣就有5000多套,为红军过冬解了燃眉之急。

红九师在张截港、潜江一带作战时,潜江县赤卫总队配合红军阻击敌人,并在杨林口、总口、小南海等地消灭小股敌人。潜西议和桥千余农民以石灰粉为武器,神出鬼没地袭击小股敌人,缴枪100余支。竹根滩、周家矶、熊口、浩口、总口、新沟坝、拖船埠等地党组织,积极发动和武装农民,肃清境内残敌,摧毁反动政权,恢复和发展赤色政权。在这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军在潜江缴获枪支3000多支,巩固了襄河北岸苏区,实现了“消灭敌人武装,扩大红军,扩大苏区”的目标。

红三军返回洪湖苏区后,湘鄂西省委制定了重点向北扩大根据地的战略任务,面临国民党以重兵对洪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潜江成为洪湖苏区向北发展占据襄河的战略要地,国民党要从根本上“消灭”洪湖苏区,也必须占据襄河以阻止红军向襄北发展,因此潜江成为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拉锯战的主战场。1932年5月《中共湘鄂西省军事报告》说,“在潜江、张截港一带大小战役几十余次,现敌人仍继续正企图争取襄河交通”。红三军在襄河两岸的数十次战斗中,潜江人民竭尽所有全力支持红军。靠近张港、岳口的竹根滩区委和政府及所属王拐、黑流渡、沙街、竹根滩、鄢集、沙窝、大禾、三江、杨桥、丁家埠、徐角、左桥、泗河、杨林、永林等15个乡政府成立担架队、洗衣队、慰劳队、鞋袜队、少先队、儿童团等多种组织,妇女为红军战士赶做鞋袜、洗衣服,少先队和儿童团主动站岗放哨。担架队将重伤员转送县城或后方……为迎接红军返回潜江,江家滩、官际口等处群众在竹根滩区委的领导下,备船40多艘,船工80多人,将红军全部度过襄河。红军之所以在襄河两岸穿梭自如,经常发动突袭战斗,都与潜江人民的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

1931年12月,中共湘鄂西省委决定在天门、京山、潜江三县边界设立天京潜特区。12月,天京潜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主席彭道成,隶属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2月,湘鄂西省委在黑流渡、张截港新设天潜县委,书记先后由潘洋龙、邹芝耀等担任,下辖黑流渡、潜北、天西、石河等区委,有党员600余人。湘鄂西省委派彭应采等到潜西浩口成立中共荆南县临时委员会,后迁脉旺嘴,隶属襄北特委领导。荆南临时县委下辖浩口区委、蚌湖区委、脉旺嘴区委、董场区委、高桥区委、长湖区委,有党员72人。此前荆南游击大队在王东巷、太和场一带成立,大队长李吉平(后叛变),荆南军委会主席贺子民(后当改组派被害)兼政委,有人枪300余。荆南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也宣告成立,政府主席张继庚,副主席魏传举、胡邦福,与区委相应,荆南苏维埃政府建立有5个区苏维埃政府。1932年3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下发《关于扩大襄北及荆南新苏区的决议案》,要求襄北、荆南新苏区“立即实行土地法,劳动保护法,发展游击战争”,“组织赤色工会,贫农团和工农赤卫军,在斗争中去吸收知识分子,扩大和改造党的组织”。为了完成上述任务,荆南临时县委加紧完成平分土地、春耕和修堤任务;发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兵力。同年6月,撤销荆南临时县委,其辖地划归荆门县委指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