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大学生如何以人为本

传统美德教育:大学生如何以人为本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先贤认为人生是在天道控制之下的。人对“天道”自愿地遵从,其实是对“人道”的服从。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道”置换和代替了“神道”与“天道”。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中、经传中早已出现“人道”的观念。[36]之旨,此等语意,都和“人道”相通。中国人性学说强调的是整体而非分离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也始终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的差别,认同人性的共性,彼此尊重,守望相助。

传统美德教育:大学生如何以人为本

中国先贤认为人生是在天道控制之下的。中国人向来都承认存在着至高无上之“天道”的仲裁,“天道”是建立在中国人的超验的价值假设基础之上的,而此价值假设是人借用人自身的人生逻辑,用人的理性发现并论证的,有言为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33](《尚书·泰誓中》)圣人是人与天沟通的媒介,人们正是借由圣人的言传身教进而谨守“道”的。尽管“道”具有抽象的形而上的哲学含义,而唯有圣人才能体会到的真谛;因此圣人毋庸置疑地成为“道”的化身,然而圣人并不是超脱世俗之外的神,而是同样生活在社会之中有七情六欲的人,圣人之“道”就是人领悟的“道”了。在此种意义上,可谓“天道”即为“人道”了。人对“天道”自愿地遵从,其实是对“人道”的服从。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道”置换和代替了“神道”与“天道”。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中、经传中早已出现“人道”的观念。如《礼记·丧服小记》云:“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34]《周易·说卦》有云:“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35]中庸》有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一字,有成己成物之义,亦即孟子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36](《孟子·尽心上》)之旨,此等语意,都和“人道”相通。中国人性学说强调的是整体而非分离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也始终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的差别,认同人性的共性,彼此尊重,守望相助。(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