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施工技术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施工技术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一般规定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施工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组织。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3)施工方法选择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施工方法主要有路拌法施工和厂拌法施工两种。表4.12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法选择4)厂拌法施工厂拌法施工无机结合料路面基层是目前国内技术条件较成熟,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对于厂拌法施工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的施工内容必须完全掌握。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施工技术

1)一般规定

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施工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组织。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一般指气温达到-5~-3℃)到来的15~30 d之前完成施工。

②宜避免在雨季施工,且不应在雨天施工;也不适宜在高温季节施工。

③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在过分潮湿路段上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潮湿程度、消除积水。

④在正式施工前,必须铺筑试验段,对施工工艺进行总结,试验段的质量检查频率应是正常路段的两倍。

⑤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 cm,设计厚度超过20 cm时,应分层铺筑,最小压实厚度为10 cm。压实厚度可根据所选用的压路机种类、吨位确定。

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的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 mm,最大厚度应不大于200 mm。具有足够的摊铺能力和压实功率时,可增加碾压厚度,具体的摊铺厚度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大厚度摊铺施工时,应增加相应的拌和能力。

2)原材料选择

(1)水泥

①强度等级为32.5或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均可使用。早强、快硬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

②所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 h,终凝时间应大于6 h且小于10 h。

(2)石灰

①石灰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和表4.4的要求。

表4.3 生石灰技术要求

表4.4 消石灰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Ⅱ级技术要求,二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

③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④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3)粉煤灰等工业废渣

①干排或湿排的硅铝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等均可用作基层或底基层的结合料。粉煤灰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5规定。

表4.5 粉煤灰技术要求

  ②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及以下公路基层使用的粉煤灰,通过率指标不满足表4.5的要求时,应进行混合料强度试验;达到本细则相关要求的强度指标时,方可使用。

煤矸石、煤渣、高炉矿渣、钢渣及其他冶金矿渣等工业废渣可用于修筑基层或底基层,使用前应崩解稳定,宜通过不同龄期条件下的强度和模量试验以及温度收缩或干湿收缩试验评价混合料性能。

④水泥稳定煤矸石不宜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⑤工业废渣类作为集料使用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 mm,颗粒组成宜有一定级配,且不宜含杂质。

(4)水

①基层材料用水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基层、底基层材料拌合与养生用水。

②拌和使用的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6的规定。养生用非饮用水可不检验不溶物含量,其他指标应符合表4.6的规定。

表4.6 非饮用水技术要求

(5)粗集料

①用作被稳定材料的粗集料宜采用各种硬质岩石砾石加工成的碎石,也可直接釆用天然砾石。粗集料应符合表4.7中Ⅰ类规定,用作级配碎石的粗集料应符合表4.7中Ⅱ类规定。

表4.7 粗集料技术要求

续表

注:对花岗岩石料,压碎值可放低至25%。

②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规格要求宜符合表4.8的规定。

表4.8 粗集料规格要求

③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 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④作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底基层和二级及以下公路基层、底基层稳定材料的天然砾石材料宜满足表4.7的要求,并满足级配稳定、塑性指数不大于9的要求。

⑤应选择适当的碎石加工工艺,用于破碎的原石粒径应为破碎后碎石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碎石生产设备应包括二次或以上破碎方式的碎石生产线(其中至少有一次采用反击式或圆锥式破碎方式)、除尘设备、振动喂料机和3层以上的振动筛(图4.5)。

⑥碎石加工中,根据筛网放置的倾斜角度和工程经验,应选择合理的筛孔尺寸。粒径尺寸与筛孔尺寸对应关系宜符合表4.9的规定。根据破碎方式和石质的不同,可适当调整筛孔尺寸,调整范围宜为1~2 mm。

图4.5 常用的破碎机组成

表4.9 粒径尺寸与筛孔尺寸对应表

⑦用作级配碎石或砾石的粗集料应采用具有一定级配的硬质石料,且不应含有黏土块、有机物等。

⑧级配碎石或砾石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 mm,二级及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 mm;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5 mm。

(6)细集料

①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②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用细集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0的规定,规格要求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表4.10 细集料技术要求

注:a.水泥稳定包含水泥石灰综合稳定。
b.应测定0.075 mm以下材料的塑性指数。

表4.11 细集料规格要求

③对0~3 mm和0~5 mm细集料应分别严格控制大于2.36 mm和4.75 mm颗粒含量。对3~5 mm细集料应严格控制小于2.36 mm颗粒含量。

④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二级及以下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0%。

⑤级配碎石或砾石中的细集料可使用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

⑥天然砾石或粗砂作为细集料时,其颗粒尺寸应满足工程需要,且级配稳定,超尺寸颗粒含量超过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或实际工程的规定时应筛除。

3)施工方法选择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施工方法主要有路拌法施工和厂拌法施工两种。在实际工程中,宜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参考表4.12选择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法。对于边角部位施工,混合料拌和方式应与主线相同,可采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的人工方式摊铺,并与主线同步碾压成型。

表4.12 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法选择

4)厂拌法施工

厂拌法施工无机结合料路面基层是目前国内技术条件较成熟,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对于厂拌法施工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的施工内容必须完全掌握。厂拌法施工工艺流程具体见图4.6。

图4.6 厂拌法施工工艺流程

(1)稳定土拌和厂建设

①场地布置:

a.施工总体布置合理,拌和厂要选在空旷、干燥、交通便利,并远离工厂、居民区、经济农作物及畜牧业集中的区域,避免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b.拌和厂场地面积要根据项目工程量、拌和设备型号、施工工期、材料供应速度经过计算确定。拌和厂占地面积应满足施工需要,一般不小于15 000 m2(特殊路段地理条件受限时可分成几个拌和厂),并将生活区及工作区分开。

c.拌和厂场地要有良好排水、防水措施。堆料仓内应纵向每隔5~10 m,横向每隔15~20 m设盲沟,坡度不小于0.5%,盲沟应与场地排水明沟相连。在堆料仓前后应设置排水明沟,保持排水通畅,场地内不允许积水。

d.要求对基层堆料场地进行硬化(厚度不小于20 cm)。设专人每天对拌和厂、场区道路等及时进行洒水清扫,减少扬尘对集料的二次污染。

e.拌和厂地内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配备消防设备

②原材料堆放和质量管理

a.项目经理部要采取有效措施,按原材料质量管理程序进行检验。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料场。

b.不同规格砂石材料要严格分档、隔离堆放,严禁混堆(图4.7)。各档材料间应设置高于2 m的硬分隔墙,2 m以上部分可采用软隔离;分隔墙顶面高度应高于料堆坡脚至少50 cm以上,料堆形状为梯形。砂石材料堆放时应防止离析。

图4.7 分档分仓堆料并设置防雨棚

c.基层4.75 mm及以下集料须设雨棚或覆盖防雨油布,防雨棚仓储面积至少大于2 000 m2并满足实际施工需要;袋装水泥应在室内架空堆放。

③拌和厂内施工标牌:

a.拌和厂地施工标牌要结合监理规程有关原材料及混合料报验制度的规定,在材料堆放处设立原材料品名牌及报验牌。在拌和设备前设混合料配合比标牌,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施工。

b.不同规格的材料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牌,原材料报验牌上应注明材料品名、用途、规格、产地、检验时间、检验结果、监理工程师是否同意使用等内容。

(2)混合料组成设计

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4部分,其设计流程见图4.8。

图4.8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设计流程

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满足规范《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规定的强度要求。

③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验证所用材料的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90 d或180 d龄期弯拉强度的关系。

④水泥稳定类材料强度要求较高时,宜采取控制原材料技术指标和优化级配设计等措施,不宜单纯通过增加水泥剂量来提高材料强度。

(3)施工准备

①路基交验。路面基层开始施工前,应按照规范规定进行路基质量验收及交接,交验合格后方可开始进行路面结构施工。

路基交验时,首先要对填方路基上路床(路基顶面以下30 cm)、挖方路基换填(土质路段不少于80 cm,石质路段不少于50 cm)的填筑质量、软土地基路段的月沉降量进行检查。软土地基路段的月沉降量必须符合设计和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要求(应保证连续2个月的月沉降量小于5 mm,软基沉降必须由第三方进行监测),否则不得进行路基交验。

路面施工单位进场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督促路基施工单位及时与路面施工单位进行路基交验。路基交验完成后,必须报经省(市)质监局(站)抽检并认可合格后,方可开始路面施工。应对线形和外形尺寸、纵向高程平整度、横坡、弯沉值、压实度等指标进行检查。

②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安排,完成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等相关技术工作。

机械设备准备:

a.施工机械: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施工机械主要有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自卸汽车、装载机、洒水车、水泥钢制罐仓。

•拌和楼(图4.9)。应配置产量不小于500 t/h的拌和楼,并与实际摊铺能力相匹配。为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拌缸要满足一定长度。至少要有5个进料斗,料斗上口必须安装钢筋网盖,筛除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拌和楼用水应配有大容量的储水箱。料斗、水箱、罐仓都要求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电子动态计量器应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后方可使用。

图4.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生产设备

1—配料站;2—集料皮带机;3—供水系统;4—皮带输送机;5—搅拌机总成;6—螺旋输送机;7—粉料罐;8—控制室;9—成品料输送机;10—气控系统;11—成品料仓

•摊铺机。应根据路面底基层、基层的宽度、厚度,选用合适的摊铺机械。施工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要求两台摊铺机功率一致,最好为同一厂家、同一型号,而且机型较新,功能较全,以保证路面基层厚度一致、完整无缝、平整度好。

•压路机。压路机的吨位和台数必须与拌和楼及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至少应配备12~15 t压路机1~2台、18~20 t稳压用压路机2~3台和轮胎压路机1~2台,使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时间宜在2 h内,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自卸汽车、装载机、洒水车。数量应与拌和设备、摊铺设备、压路机相匹配。

•水泥钢制罐仓。由拌和楼生产能力决定其容量(1个80~100 t或2个50 t),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以免水泥起拱停流。

以上设备数量至少应满足每个工点、每日连续正常生产及工期要求。

b.检验试验仪器配备如表4.13所示。

表4.13 检验试验仪器配备表

续表

开工前要求加强对拌和楼、检测仪器等设备的标定工作,监理、建设单位必须对标定情况进行检查、核验,确保拌和及检测数据真实可靠。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拌和楼、检测仪器等设备的检修、维护,以便能及时发现设备出现的问题。对拌和楼筛网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堵塞和破损现象应及时清理和更换,以便更好地控制配合比。基层集料加工场的石料破碎机必须配备振动预筛喂料装置(筛网长度不小于2 m),以减少集料中的泥土含量。

④材料准备。按照施工实际需要进行原材料采购,其中基层(底基层)集料宜结合公路等级、集料最大粒径等,按照表4.14和表4.15要求进行分档采购及存储。经试验检测合格,拌和厂建设完成后,提前进行备料工作。原材料储备应足够(一般不低于合同段设计总量的30%),以满足大规模连续施工需要。

表4.14 骨料分档要求

注:※表示对一般工程可选择不少于3档备料,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且强度要求较高时,为了保证级配稳定,宜选择不少于4档备料,即9.5~31.5 mm、4.75~9.5 mm、2.36~4.75 mm、2.36 mm以下。

表4.15 骨料分档备料规格要求

续表

 注:a表示XG3(1)和XG3(2)为两种不同级配规律的0~5 mm的细集料。

(4)施工试验段

正式开工前,应先进行试验路段施工。试验段应选择在经验收合格的下承层进行,其长度为200~500 m。试验段施工的主要目的为:

①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

②确定铺筑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试验段的松铺系数可先参考表4.16,通过试验最后确定。

表4.16 混合料松铺系数推荐值

③确定标准施工方法,包括混合料配比的控制方法、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行进速度、摊铺厚度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间隔距离)、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压实机械选择和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和遍数(至少应选择两种确保能达到压实标准的碾压方案)、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www.xing528.com)

④确定每一碾压作业段的合适长度(一般建议50~80 m)。

⑤确定质量检验内容、检验频率及检验方法。试验路段的检验频率应是标准中规定生产路面的2~3倍。

当使用的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试验路段各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都符合规定,可按以上内容编写试验路段总结报告(报告中应明确混合料试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上下限、水泥用量上下限),经监理审批后即可作为申报正式路面施工开工的依据。试验路段总结报告经批准后,混合料级配、水泥剂量不得进行改变。由特殊原因要调整时,应重新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和试验路段验证,并报经监理单位审批。

(5)混合料拌和

①开始拌和前,拌和厂的备料应至少能满足3~5 d的摊铺用料。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充分消解,并全部通过1 cm筛孔。

②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用量的方式提高路面基层强度。

③无机结合料添加装置应配有高精度电子自动计量器,电子动态计量器应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标定后方可使用。

④拌和楼出料不允许采取自由跌落式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一定要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成品混合料先装入料仓内,由漏斗出料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3次或5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图4.10)。

图4.10 混合料正确的装料方式

(6)混合料运输

①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要检验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运输车辆数量一定要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

②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防止水分损失、扬尘及遗撒(图4.11)。

③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以最短时间排除;当车内水泥稳定混合料不能在水泥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摊铺压实,必须予以废弃。拌和好的二灰混合料不得过夜,应当天碾压成型。

图4.11 运输车辆覆盖

(7)混合料摊铺

①每一层基层摊铺施工前,应检查下承层施工质量(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反射裂缝、压实度、月沉降速率等)。外观检查中,有松散、严重离析等路段应进行返工处理。对裂缝应做相应封闭处理,裂缝严重路段应做返工处理。

②摊铺前应将下结构层表面洒水或喷洒水泥净浆湿润(图4.12)。

图4.12 下承层湿润处理

③可采用单机或多机呈梯队联合摊铺(图4.13)。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时,两台摊铺机前后间距宜控制在10 m以内,前台摊铺机采用路侧钢丝和设置在路中的导梁控制路面高程(图4.14),后台摊铺机采用路测钢丝、路中滑靴控制高程和厚度,前后两台摊铺机应重叠50~100 mm。

图4.13 摊铺机梯队作业现场

开始摊铺的前一天应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即直线上间隔10 m、平曲线(匝道)为5 m进行测量放样并及时打设好高程控制线支架(图4.15)。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控制线高度,挂好控制线。用于摊铺机摊铺厚度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800 N。

④待摊铺机前备有足够数量的摊铺料时(一般为5辆)开始进行摊铺作业,运料车按每车10 m间距停放在基层外侧排队等待,待接到指令后,方可倒车行驶至摊铺机前,距摊铺机20~30 cm处停车,防止碰撞摊铺机。摊铺机迎上推动卸料车辆前行,此时,卸料车辆将车厢缓慢顶起1/2,摘下挡位(挂空挡),在摊铺机的推动下,边行走边顶升车厢卸料,卸料速度与摊铺机铺筑速度相协调。运输车辆在摊铺机前安排2名辅助工及时清除摊铺机行走履带下的混合料。

图4.14 基层摊铺高程控制方式

图4.15 路侧钢丝高程控制

⑤摊铺宜连续,应保证其速度一致、摊铺厚度一致、松铺系数一致、路拱坡度一致、摊铺平整度一致、振动频率一致等,两机摊铺接缝平整。如拌和楼生产能力较小,应采用最低速度摊铺,禁止摊铺机停机待料。摊铺机摊铺速度一般宜在1 m/min左右。

⑥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有2/3埋入混合料中,以防止混合料离析。

⑦摊铺机在安装、操作时应采取混合料防离析措施,如降低布料器前挡板的离地高度。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离析现象,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图4.16)。

图4.16 人工处理集料离析

⑧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成型,施工延迟时间不得超过水泥初凝时间(普通水泥约2 h,专用固基水泥约4 h),否则要设置施工横缝。

⑨摊铺机操作手要随时注意观察摊铺机的工作状态和摊铺质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

⑩在摊铺机后专设2名辅助工,及时处理摊铺层出现的局部缺陷。

(8)混合料碾压

①对水泥稳定材料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宜在2 h之内完成碾压成型,应取混合料初凝时间与容许延迟时间较短的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间。石灰稳定材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层宜在当天碾压完成,最长不应超过4 d。

②每台摊铺机后面,应紧跟三轮或双钢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80 m。碾压段落必须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有专人指挥,并有监理旁站。

③碾压程序和碾压遍数应遵循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驱动轮朝向摊铺机方向,按由路边向路中、先轻后重、先下部密实后上部密实、低速行驶及轮迹重叠碾压的原则(图4.17),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现象。压实时,遵循初压(遍数适中,压实度达到90%)→轻振动碾压→重振动碾压→稳压的程序,压至无轮迹为止(图4.18)。注意初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碾压过程中,可用核子仪初查压实度,不合格时,重复再压(注意检测压实时间)。碾压完成后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

图4.17 碾压示意

图4.18 基层碾压

④对于压路机碾压速度,第l~2遍为1.5~1.7 km/h,以后各遍应为1.8~2.2 km/h。压路机须增设限速装置。

⑤对于水泥(二灰)稳定碎石类基层,为保证边缘压实度,要求在基层边缘进行方木或型钢模板支撑(图4.19),且应有一定超宽(碾压到边缘30 cm范围,以10 cm/次向外推进)。

图4.19 稳定碎石类基层边缘模板支立示意图

⑥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用小型振动机械施振密实(图4.20)。

图4.20 边角部位小型机械碾压

⑦压路机倒车应自然停车,无特殊情况,禁止刹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基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应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应进行铲平处理。

⑧压路机停车要错开,相隔间距不小于3 m,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

⑨严禁压路机在刚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9)接缝设置

①水泥稳定类混合料摊铺时,应连续作业,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 h,则应设横缝。

②不同施工日期的施工段落也要设置横缝,要特别注意桥头搭板前无机结合料基层的碾压质量。

③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应是竖向平面。其设置方法如下:

a.压路机碾压完毕,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机过夜。

b.第二天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前一天施工的基层上,用3 m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定出基层面离开3 m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沿横向断面垂直挖除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c.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上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纵向正常碾压。

d.碾压完毕,接缝处纵向平整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④应清除横向和纵向接缝浮料后涂刷水泥浆,加强新老混合料间的黏结。

⑤两台摊铺机并行摊铺时,应避免出现纵向接缝。不能避免出现纵向接缝的情况下,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并按下述方法处理:

  a.在前一幅摊铺时,在靠后一幅的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应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向。

b.养生结束后,在摊铺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木(或板),应避免出现纵向接缝。如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够、必须分两幅摊铺时,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5~8 m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

(10)养生

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养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养生期宜不少于7 d,养长期宜延长至上层结构开始施工前2 d。

养生可采取洒水养生、薄膜覆盖养生、土工布覆盖养生、铺设湿砂养生、草帘覆盖养生、洒铺乳化沥青养生等方式(图4.21),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和小型通勤车辆外严禁其他车辆通行。

图4.21 基层养生

②洒水养生宜作为水泥稳定材料的基本养生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高温期施工,宜上、下午各洒水2次。

b.养生期间,稳定材料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

c.对于石灰稳定或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层应注意表层情况,必要时,可用两轮压路机补充压实。

③薄膜覆盖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a.混合料摊铺碾压成型后,可覆盖薄膜,薄膜厚度宜不小于1 mm。

b.薄膜之间应搭接完整,避免漏缝。薄膜覆盖后应用砂土等材料呈网格状堆填,局部薄膜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c.养生至上层结构层施工前1~2 d,方可将薄膜掀开。

d.对蒸发量较大的地区或养生时间大于15 d的工程,在养生过程中应适当补水。

④土工布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透水式土工布全断面覆盖,也可铺设防水土工布。

b.铺设过程中应注意缝之间的搭接,不应留有间隙。

c.铺设土工布后,应注意洒水,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高温期施工,上、下午宜各洒水一次。

d.养生至上层结构层施工前1~2 d,方可将土工布掀开。

e.养生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工布破损。

⑤铺设湿砂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a.砂层厚宜为70~100 mm。

b.砂铺匀后,宜立即洒水,并在整个养生期间保持砂的潮湿状态,不得用湿黏性土覆盖。

c.养生结束后,应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⑥草帘覆盖养生应符合下列定:

a.全断面铺设草帘。

b.草帘铺设后应注意洒水,每天洒水的次数应视气候而定。高温期施工,上、下午宜各洒水一次,每次洒水应将草帘浸润。

c.必要时可采用土工布与草帘双层覆盖养生。

⑦对沥青面层厚度大于20 cm的结构或二级及以下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基层,可采用洒铺乳化沥青方式养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表面干燥时,宜先喷洒少量水,再喷洒沥青乳液。

b.采用稀释沥青时,宜待表面略干时再喷洒沥青。

c.采用乳液养生前,应将基层清扫干浄。

d.沥青乳液的沥用量宜采用0.8~1.0 kg/m2,分两次喷洒。

e.第一次喷洒时,宜采用沥青含量约35%慢裂沥青乳液,第二次宜喷洒浓度较大的沥青乳液。

f.不能避免施工车辆通行时,应在乳液破乳后撒布粒径4.75~9.5 mm小碎石,做成下封层。

(11)交通管制

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高等级公路养生期间不得通行。

②无法安排施工便道而需要车辆通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保障7~15 d的养生期。

b.宜在硬路肩或临时停车带的位置划出专门车道,由专人指挥车辆通行,小型车辆和洒水车的行驶速度应小于40 km/h。

c.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适当提高早期强度。

d.限定载重车辆的轴载应不大于13 t。

③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类养生7 d后,施工需要通行重型货车时,应有专人指挥,按规定的车道行驶,且车速应不大于30 km/h。

④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基层未做透层沥青或铺设封层前,严禁开放交通。

5)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

①外形尺寸检查应符合表4.17。

表4.17 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率和检查标准

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及底基层压实度应符合表4.18和表4.19的规定。

表4.18 基层材料压实标准

表4.19 底基层材料压实标准

③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相关规定。水泥稳定材料、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石灰稳定材料的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如表4.20至表4.23所示。

表4.20 水泥稳定材料的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Rd 单位:MPa

注:1.公路等级高或交通荷载等级高或结构安全性要求高时,推荐取上限强度标准。
2.表中强度标准指的是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

表4.21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的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Rd 单位:MPa

 注: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强度不满足表中的要求时,可外加混合料质量1%~2%的水泥。

表4.22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Rd 单位:MPa

表4.23 石灰稳定材料的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Rd 单位:MPa

注:a指在低塑性材料(塑性指数小于7)地区,石灰稳定砾石土和碎石土的7 d龄期无限抗压强度大于0.5 MPa(100 g平衡锥测液限)。
b指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7的黏性土,且低限值宜仅用于二级以下公路。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7的黏性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