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文经学的兴起及挑战官方制度

古文经学的兴起及挑战官方制度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这些文字写成的经书及其衍生的解释,就称为古文经学。古文经学自觉地和官方的今文经学不一样。换句话说,古文经学在精神上源自反对今文经学的松散浮滥,因而改用一种严格的、封闭的态度来看待经学。这就是古文经学派所提倡的新标准。古文经学的潮流兴盛到了一定程度,必定冲击原有的官方制度。以刘歆为首的古文经学派,开始了争立古文经学博士的行动。古文经学派来势汹汹,因为他们有所依据。

古文经学的兴起及挑战官方制度

什么是古文经学?在本义上,“古文”指的是秦朝“书同文”之前所存在的各种战国文字,这些文字和秦朝以后通行的篆书、隶书,有颇大的差异。用这些文字写成的经书及其衍生的解释,就称为古文经学。

随着“除挟书令”颁布的时间日久,未被秦火彻底烧掉的书籍逐渐重新出现。前面提过的河间献王,他的谥号之所以称为“献”,就是因为朝廷要表彰他的一项重大贡献——他将新发现的古纹经书献给皇帝,送进宫廷。河间献王所献的古文经书,当然就是用“古文”写的。

另外,在汉武帝以后,西汉承平已久,国家也就有余力做些之前没做,或来不及做的事,比如校“秘书”等。所谓秘书,指的是藏在宫廷里的书,其中有些可能是从秦传承下来的,也都是用“古文”写的,当时的人已经很难一眼就看懂这些书了,所以需要重新校阅传抄。

在校“秘书”一事上,最有成就的,是刘向、刘歆父子。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在书库里,将失传了的书一本一本地校阅出来,以使之重新在社会上流传。他们校过的书越多,一方面对古代的学术源流的变化就越了解,也就越有能力判定古书的时代和内容等;另一方面当然也就对当时流行的今文经学越不满。

逐渐地,一个与官方博士所掌握的知识很不一样的古文经学就出现了。古文经学成了一个运动、一个知识潮流。古文经学自觉地和官方的今文经学不一样。古文经学强调有所本,即要本于儒术,而儒术就存在于原有的、古老的文本中,不能随便地任由后人改动或增删。

换句话说,古文经学在精神上源自反对今文经学的松散浮滥,因而改用一种严格的、封闭的态度来看待经学。经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们是古代圣人说过的,一字一句记录在其中的,所以当时如何记录,现在就该如何依从,不能自己乱改或增删。加入后来的谶书、纬书之后,经学根本就相当于被绑架了,任何人都能在经书里填塞任何他想要的意义,这样的经学怎么可能还有知识与智慧上的权威呢?当有不一样想法、主张时,就看哪一个想法、主张在经学上是有依据的;当依据的文本不一样时,就看哪一边的文本比较古老、比较久远。这就是古文经学派所提倡的新标准。(www.xing528.com)

古文经学的潮流兴盛到了一定程度,必定冲击原有的官方制度。浮上台面的,就是博士的设立方式。以刘歆为首的古文经学派,开始了争立古文经学博士的行动。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文”,是《古文尚书》《左传》《毛诗》《逸礼》。《毛诗》是诗学中的一派,它比原有的三家都更强调《诗经》的原文,即强调从原文而不是从附加的故事来看待《诗经》。《古文尚书》和《逸礼》则是新发掘出来的文献,它们在内容上和今文经学的通行版本,有颇大的差异。

最有意思的是《左传》,也就是《左氏春秋传》。它的书名表示它是《春秋》的“传”,也就是对《春秋》的解释。然而不同于已经有相应博士的《公羊传》和《谷梁传》,《左传》主要不是解释《春秋》的字句的,而是罗列了丰富的历史事迹来补充《春秋》。《左传》本身是一部历史书,它记录了春秋时期两百多年间诸国所发生的大事,完全是可以独立于《春秋》而存在的。

《左传》的历史性,和古文经学派的诉求贴近,也就是要将经书放回其产生的时代,并还原其在那个时代的原意,而不是如今文经学派所习惯做的——按照现实需要,以当时的想法解释经书的文义。

古文经学派来势汹汹,因为他们有所依据。古文经学派挑战今文经学派的态度,显然就是:“我们掌握了圣人真正说的话,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你们宣称要尊重圣人,以圣人的话为真理的依据,那怎么能用随便的方式,自己决定圣人说了什么呢?独尊儒术,当然就要尊重儒家的经典,也就不能不追索这些经典的原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