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大教育学博士教你重构备忘录到博士帽的经验

北大教育学博士教你重构备忘录到博士帽的经验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先预想新手会经历一个边缘性过程,然后去印证它,非要从我接触的新手身上找出点我认为的“边缘性”迹象。突然想和杨钋老师聊一聊,因为那天她提起自己和清华一同学的对比:清华大学每引进一位新老师,首先有一个月的培训,然后好像还有其他一些支持措施。前提是我必须给她说明清楚什么是实践共同体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值得试一试。我的难题又来了,究竟怎么界定新手教师的边缘性参与?

北大教育学博士教你重构备忘录到博士帽的经验

2008年12月10日,我从浩繁的文献中抬起头来,去清流小学待了一天。和于萍萍聊了一个小时,总算了了心愿。但也让我更困惑了,从对她和李寒的访谈来看,我本来预想的边缘性参与根本都不是问题:因为她们都说自己进入学校、融入大家、融入语文团队都特别顺,根本没有什么困难,我要从什么方面来书写她们的边缘性参与呢,在看上去她们并没有经历一个“边缘”的过程的情况下?对于文献中讨论的权力关系、限制问题、新老矛盾问题,我似乎在她们身上都看不见啊,都说“大家都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一个都不能少”“很快就很融洽了”……看来,如何定义这个边缘性参与很关键——或者我根本就选错了题目,或选错了对象?但再想,这样我还是在做质的研究吗?我先预想新手会经历一个边缘性过程,然后去印证它,非要从我接触的新手身上找出点我认为的“边缘性”迹象。这样合适吗?不合适吧。

但如果我不非要去找平常意义上的“边缘”,而是去看她们进入学校/语文教研团队这个共同体的过程——互动、自我反思、在挫折中汲取经验、学习和取经、心情与心境的变化、认同的变化等过程,或者说轨迹,直接把这种轨迹勾勒出来,然后再与我的“预设”进行比较,也许到最后我会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呢?如果要研究这个过程,我不能局限在新手个人身上,共同体其他成员我也要访谈。总是利用周三下午在办公室里看和听不行,还要单独与其他老师聊天。这会是很大的工作量吧。

回来整理访谈等田野资料,突然挺焦虑,感觉自己的选题似乎没有任何希望能收集到资料、能写下去。参与什么?如何参与?什么又是边缘性参与?这种参与有没有明显的开始与结束?我要如何找到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式(包括访谈)将我的研究进行下去?于萍萍的录音还在那里放着,我不知道她是否合适。她不是个热心和热情的姑娘,我感觉老是在她身外多少米之处的边缘徘徊,进入不了。不像李寒和田野,很容易就亲近了。但她是非常合适的,对我的研究来说。我不能放弃,下周再去找她。

究竟什么是边缘性参与?我把莱夫他们的“合法的”隐没掉,合适吗?这样岂不是篡改了他们的研究么?如果我能说明理由的话,有说服力吗?边缘究竟是个主观的词儿还是客观的词儿?突然想和杨钋老师聊一聊,因为那天她提起自己和清华一同学的对比:清华大学每引进一位新老师,首先有一个月的培训,然后好像还有其他一些支持措施。而她提到自己来到北大,一直都是自己在摸索,没有来自外部正式的支持。这让两个人感觉很不一样,我是否可以请她谈一谈:如果用边缘性参与这个词来表现她初入职这段时间的经历,是否合适?前提是我必须给她说明清楚什么是实践共同体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值得试一试。(www.xing528.com)

12月23日,约清华附中的田野老师吃饭,再加上未名湖边散步的时间,总共聊了大约三个小时。从他小时候到大学、到工作,聊得我脑子里信息超载,事后竟然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整理我的思路。田野非常善解人意,并且他非常配合我的“工作”,我的一句问话能引出他的几十句话,滔滔不绝。因此转录会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但他的很多话特别妙,先写下来:

刚工作那会儿我就是从别人的眼里看自己;我就是一棵翠叶白梆大白菜,一眼就能看到底;学校就是我的娘家;学校是个散漫的共同体;我们教研室既相敬如宾,又亲如一家人。他们都罩着我;老师们就像一个村的乡亲;我觉得自己没有一个融入的过程,我就是在那里,一开始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待在自己该待的地方;我们四个(新教师)都是你说完了我说,谁也安慰不了谁,没有谁是主导核心什么的,大家都是平等的,互相支持;我开会时几乎没说过话,因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我要做的就是听,听老师们说什么,我学……

在田野看来,学校是没有一个什么核心的,即使教研组开会,他的师傅田老师作为组长,也只是开会布置任务,然后其他老师发言和发表意见,并没有什么核心。教研室里也没有什么内部的语言他听不懂或者进入不了的东西,因为一切都很顺利,其他老师对他都非常好,让他感觉很好——这和我访谈于萍萍和李寒的结果一样。我的难题又来了,究竟怎么界定新手教师的边缘性参与?显然,仅从新手本人的视角和感觉入手是不可能的了。必须从其他老师那里看和找信息,比如上次刘老师听课后对田野“根本没有重点和难点”的批判的背后,应该会有对他这个新手在教研室“位置”和参与度的定位?田老师对自己这个徒弟是什么看法?这些都需要我探究。问题不会这么简单,答案不会摆在那里就等我写下来,艰巨的任务才刚刚开了一个小头。我甚至还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这条路选没选对?先把这两次的录音转录下来再说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