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大教育学博士的经验重构:备忘录到博士帽

北大教育学博士的经验重构:备忘录到博士帽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5月24日,在修改数稿之后,终于提交了正式的博士论文答辩申请书。6月9日上午是我博士学位答辩会的时间。所以,这部分内容感觉太重了,也要到本书的结尾了,从备忘录走到了博士帽,旅途要结束了。什么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就放上一个对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表格吧——我的博士论文答辩申请书,以此纪念。也送给当年乖乖待在我肚子里跟着我一起参加答辩的那个“小宝贝”。最终图附于本书173页,读者可对照来看。

北大教育学博士的经验重构:备忘录到博士帽

2010年5月24日,在修改数稿之后,终于提交了正式的博士论文答辩申请书。6月9日上午是我博士学位答辩会的时间。我还记得在答辩前一天,都已经给几位答辩评委送去了打印版本,又修改了一下篇首第一段话,感觉特别出彩必须要放上,索性单独打印出这一页,从各评委老师办公室的门缝塞了进去,这样第二天答辩时他们拿到的就是最新版了。不过,你什么时候都不会觉得写出来的是最新最完美的版本,好文不厌百回改。

所以,这部分内容感觉太重了,也要到本书的结尾了,从备忘录走到了博士帽,旅途要结束了。什么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就放上一个对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表格吧——我的博士论文答辩申请书,以此纪念。也送给当年乖乖待在我肚子里跟着我一起参加答辩的那个“小宝贝”。

[1]Sfard,A.. On Two Metaphors for Learning and the Dangers of Choosing Just One. Educational Researcher,Vol. 27,No. 2,Mar.,1998,pp. 4-13.

[2]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M].刘北成,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布朗.群体过程[M].胡鑫,庆小飞,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C].郑太年,任有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8.

[5]Sfard,A.(1998). On Two Metaphors for Learning and the Dangers of Choosing Just One. Educational Researcher,Vol. 27,No. 2,(Mar.,1998),pp. 4-13.

[6]最终成文时的研究框架图已经和开题报告中的这幅图有了很多不同。最终图附于本书173页,读者可对照来看。

[7]有关这个话题,综考论文之一《我如何判断我的判断是有效的?——谈质的研究效度问题》有详细阐述。

[8]徐长福.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9]陈向明,王红艳.从实践性知识角度看教师的知识分子属性[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01):51-56+62.

[10]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1]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和乌托邦[M].艾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www.xing528.com)

[12]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M].张汝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13]王红艳.新手教师身处的三向问题空间[J].中国教育学刊.2012(02):64-67.

[14]约翰·杜威.确定性的寻求[M].傅统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5]Korthagen,F.A.J.,& Lagerwerf,A..Refram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thinking and teacher beha-viour:Levels in learning about teaching.Teachers &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1996,2(2),161-190.

[16]姚先桥.培训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J].人才资源开发.2006(6):1.

[17]舍恩.培养反映的实践者:专业领域中关于教与学的一项全新设计[M].郝彩虹,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8]王红艳,陈向明.新教师的定位问题:自我、学科与学生[J].当代教育科学.2008(09):27-29.

[19]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0]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07.

[21]Deborah P. Britzman. Practice Makes Practice: A Critical Study of Learning to Teach(Revised Edition),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3.

[22]Kolb,D. A.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Prentice-Hall.19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