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历史:列国诸侯重启

先秦历史:列国诸侯重启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齐、秦两个大国的夹击之下,魏国不断地遭到惨败。这时,魏国的国力已经不敌齐国,魏惠王与齐威王相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齐国的力量,抵抗秦国的侵伐。在公孙衍的策划下,于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中山“五国相王”,这五个国家同时承认了各自王的称号,继原来的魏、齐、秦、韩四国以后,赵、燕、中山三国也开始称王了。所以,五国相王注定不可能取得什么成果。

先秦历史:列国诸侯重启

在齐、秦两个大国的夹击之下,魏国不断地遭到惨败。这时,如何消除来自齐、秦两个大国的攻势,魏国国内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与秦国关系较好的张仪建议魏惠王与秦国和韩国联合,进攻齐国楚国,而惠施则建议魏惠王与齐楚两国联合而息兵。公元前334年,魏惠王采纳了惠施的建议,通过齐国的相国田婴的关系,带领韩国国君和其他小国的国君,到齐国的徐州(今山东膝县东南)与齐威王会见,在这次会盟中,魏惠王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了魏惠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会徐州相王”。

会徐州相王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大事件。在战国初期,只有楚国早在春秋时期就自称为王,而其他国家都没有称王,齐魏两国互相承认王的称号,当然不能为秦、楚等国所容忍,于是,在公元前333年,赵国出兵攻魏,攻打魏国的黄城(今河南内黄),楚国也在这时出兵攻打齐国,在徐州打败了齐将申缚率领的军队。

魏国与齐国联盟,虽然使齐国停止了攻魏,但是,却招致秦国不断地进攻。为了使秦国停止攻魏,于公元前332年,魏国又将阴晋献给秦国,与秦国修好,秦国把阴晋改名为宁秦。自从秦国获得了阴晋以后,秦国向东方发展便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魏国割地于秦,但是秦国并没有停止向魏国进攻,因为魏国对于秦国来说是腹心之疾,公元前330年,秦将公孙衍与魏军在雕(今陕西甘泉南)交战,俘虏魏将魏错。第二年,魏国人张仪入秦,因为张仪与公孙衍素来不睦,在张仪入秦以后,公孙衍便逃到魏国。秦国的将领逃到魏国,更加剧了秦魏之的原有矛盾,于是,秦国更加紧攻魏。就在这一年,秦国攻占了魏国的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西)和焦(今河南三门峡西)、曲沃等地。公元前328年,秦国又用张仪为相,采取联合韩、魏的策略,迫使魏国、韩国的太子到秦国朝见秦惠文君。在张仪的游说下,魏国又将上郡十五县割给秦国,秦国则把焦和曲沃两城还给魏国。公元前324年,秦国又派张仪带兵攻下魏国的陕城。至此,秦国占有了河西、上郡,并且占有河东的部分土地,在河南又占有陕城,这样,黄河天险便尽为秦所把握,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秦惠文王也就继齐、魏以后称王了。

秦国的强大,使魏国感到了切实的威胁。秦惠文王称王以后,魏国试图通过与其他国家结盟,形成足以与秦国对抗的力量,于是,魏惠王展开了频繁的争取与国的活动。就在秦惠文王称王的这一年,魏惠王与韩威侯在巫沙相会,在会盟过程中,魏惠王尊韩威侯为王,是为韩宣惠王,然后,魏惠王又与韩宣惠王带着太子到赵国,与赵国国君相见。第二年,魏惠王、韩宣惠王又与齐威王在平阿相会,又过了一年,魏惠王又和齐威王在甄(今山东鄄城北)相会。这时,魏国的国力已经不敌齐国,魏惠王与齐威王相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齐国的力量,抵抗秦国的侵伐。(www.xing528.com)

秦魏之间的关系是各国之间交往的焦点,在魏国频繁地争取与国的同时,秦国自然不甘示弱,也开始了争取与国的活动。在魏惠王与齐威王甄城相会的这年,秦惠文王也派相国张仪与齐、楚两国的大臣相会,秦国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争取齐楚两国的支持,孤立魏国,以便向魏国进攻,这个策略即所谓连横策路。

连横策略是张仪提出来的,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人,早先曾在鬼谷先生门下学习。后来,张仪入楚。一次,张仪与楚国的相国一起饮酒,适逢楚相遗失一块玉璧,有人向楚相进谗说,张仪家贫,品行又不端,一定是张仪所为。于是,楚相拘捕张仪,对张仪鞭笞数百,仍然没有结果,最后楚相只得放了张仪。张仪回家以后,其妻嘲笑他说,如果你不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的耻辱呢? 而张仪却张开口问其妻子说:“你看我舌头还在不在?”其妻说还在,张仪当即表示道,只要是舌头在就足够了。秦惠文王时,张仪入秦,秦惠文王用为客卿,不久便被秦惠文王任为相国,在分析了列国的形势以后,张仪提出了联合齐、楚而孤立魏国的连横策略,其意在于使秦国对东方各国各个击破。

就在张仪为秦国拉拢齐、楚的时候,魏国用公孙衍为将,号为“犀首”,公孙衍与张仪针锋相对,提出了合纵的策略。所谓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即多个弱国联合在一起,抵抗一个强国,从而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就是事一强而攻众弱,由强国拉拢一些弱国作为自己的与国,进攻另一些弱国,达到强国兼并土地的目的。

在公孙衍的策划下,于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中山“五国相王”,这五个国家同时承认了各自王的称号,继原来的魏、齐、秦、韩四国以后,赵、燕、中山三国也开始称王了。公孙衍发起的五国相王活动,目的在于使五国联合起来,与齐、楚、秦三个大国对抗,但是,就各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而言,这五个国家根本不可能与三个大国相抗衡,特别是这五个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在五国相王以后,难免各打各的算盘。所以,五国相王注定不可能取得什么成果。就在五国相王的时候,齐国就以中山是一个小国为理由,不肯承认中山国的王号,而楚国也派太昭阳攻打魏国,在襄陵战胜魏军,夺取了魏国的八个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