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前后社会角色差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前后社会角色差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毕业生就业以后,所扮演的角色从学生角色转换为职业角色,虽然完成变化的时间不长,但角色性质变化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个人生涯的重大转折。而职业角色的责任是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依靠自己的本领或技能完成职业角色所要求的任务。学校实行统一的生活作息制度,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行为规范。

大学生就业前后社会角色差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所处的特定社会位置和身份所决定的规范体系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社会群体的基础,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毕业生就业以后,所扮演的角色从学生角色转换为职业角色,虽然完成变化的时间不长,但角色性质变化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个人生涯的重大转折。

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差异体现在:

(一)社会责任不同

作为学生,主要责任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将来工作做准备。责任履行得如何,主要关系到本人知识掌握的多少和能力培养的程度。而职业角色的责任是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依靠自己的本领或技能完成职业角色所要求的任务。责任履行得如何,不仅影响到个人价值的实现,还会影响到单位、行业的声誉。

(二)活动方式不同

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生角色比较强调对知识的输入、吸收与接纳,对知识的输出与应用强调较少。从业者的主要活动是向外界提供服务,因此,职业角色强调从业者能够输出、应用与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向外界提供专业服务。毕业生参加工作以后,就要从输入、吸收与接纳知识等被动方式转变为输出、应用于创造性的发挥知识技能等主动方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变活动方式,将会感到工作难以适应。(www.xing528.com)

(三)生活方式不同

学习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住在学生公寓,若干人同一间宿舍,在集体饭堂用餐。学校实行统一的生活作息制度,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行为规范。学生按照统一的时间表、同样的要求进行学习和生活,违反了纪律还要受到处罚。而成为从业者以后,单位只在工作时间对员工提出要求,其他时间主要由员工自行支配。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员工在生活上享有很大的自由度,没有严格统一的管理方式来约束。

(四)认识社会的内容和途径不同

高校学生是受教育者,对社会的认识、了解主要来自于书本,来自于课堂学习,认识的途径主要是间接的,认识的内容主要是理论性的,对社会的期望值也很高,有完美的理想,充满着浪漫的色彩。就业以后则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了解,认识的途径是直接的,认识的内容主要是实践性的、具体的,带有现实主义的。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的毕业生走上社会后,仍惯用在学校时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社会,因此,遇到现实矛盾容易产生困惑、迷惘、彷徨,甚至失望,无法适应工作环境,难于转换角色;有的毕业生则能正确认识这一差距,通过艰苦的努力拼搏最终实现了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