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乔家大院景观传承:封建等级制度与艺术传统

乔家大院景观传承:封建等级制度与艺术传统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中国民居传统方式,南北纵轴对称布局,整个院落错落有致、动线规划得宜。这样的格局是非常突出的,充分体现出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礼制要求。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间”指的是房屋宽度,两根立柱之间的距离为一间,间数即为面洞;“架”指的是房屋进深,架数越多房屋越深,间架数的多少决定着单体建筑的平面和体量。

乔家大院景观传承:封建等级制度与艺术传统

乔家大院为砖石木混合结构,主体结构为清代抬梁式构架。按照中国民居传统方式,南北纵轴对称布局,整个院落错落有致、动线规划得宜。在乔家大院建筑中礼制等级制度有充分的体现,不仅体现在作为建筑等级标志的厅堂主次、台基高低、构架间数、屋顶造型等宏观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一些具体构件的有无和具体形制,以及图案内容、色彩运用等细节方面,建筑中处处体现出官阶高低、主尊仆卑、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等礼制特征。

大院为左右对称的正偏结构,正院上高下低,中庭开阔,尊卑有序,等级分明。正院宽敞,正房高大。厢房低于正房,也小于正房。正院都是四合院,正房必设在正院里,正房的屋顶比厢房高,台阶比厢房也多一两级。账房院与主人居住的屋舍相比,就要低矮简陋得多。账房不论是正房还是厢房,门前大多不设台阶,即便筑台阶也只是一级台阶而已,以示其地位低主人一等。偏院则是紧靠正院厢房墙壁修建的一排低矮的东西房,供佣人、保镖、厨子们居住。偏院院子狭长,通往正院的门闩都安装在正院的一面,这样主人可以随时到下人住处走动察访,下人则不得随便出入正院,下人的活动受到严格控制。

这样的格局是非常突出的,充分体现出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礼制要求。台阶或踏道,也因居住者的身份而出现差别。营建法式虽然是为宫廷建筑而设置的,但到明清时期,已经广泛用于民间的豪华宅第。从山西宅院里,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规格尺寸。最直观地看,就是主人居处的台阶级数较多、阶宽、台高,下人居处的台阶低下简陋,也就是通常说的,什么等级的人住什么等级的房。(www.xing528.com)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间”指的是房屋宽度,两根立柱之间的距离为一间,间数即为面洞;“架”指的是房屋进深,架数越多房屋越深,间架数的多少决定着单体建筑的平面和体量。因而,乔家大院的厅堂最多也只有五间五架或六架,为了更显气派,只能增加高度修建二层楼房。

整个宅院内有主楼4座,有的檐下带廊,设石雕栏板,置雕花隔扇。有的檐下是大面积的墙壁,开花窗,又是一种风味。小院有19个,房屋共计313间。从外面看,大院四周是全封闭的砖墙,高有十多米,上层是女儿墙形式的垛口,还能看到那一个个的更楼、珧阁,仿佛是城墙上的敌楼,显得很有气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