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乔家大院装饰艺术传承在景观领域

乔家大院装饰艺术传承在景观领域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乔家宅院被称作明楼的二楼主楼上,挂着一块“光前裕后”的牌匾,同样内容的门隔在清代襄汾丁村的民居建筑中也独占风光。这也是乔家世代乐善好施、富而行仁的思想渊源,乔氏族人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得广大民众敬重。商海沉浮,只有以诚信为本,才能成为商坛的常青树,晋商深知此理,恪守此责,最终以诚信闻名天下。该联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修身治家思想。

乔家大院装饰艺术传承在景观领域

(一)牌匾和楹联

牌匾和楹联是富贵人家标榜文人风雅最下功夫的地方。在门窗之间,刻写体现家族文化、追求事业人丁两旺的吉言佳句,彰显宅第主人的文化品位、生活信条、理想信仰,这既是一种寓意深远的“文字游戏”,也是富足之家心愿的无声流露。从牌匾、楹联上,可以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

牌匾与牌坊有相同的功用,用砖、石、木等材料精心制作题写,既有装饰门面的作用,又留下了永久的纪念,同时还可以标榜宅第主人的志向情趣。它在山西宅院文化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宣传封建礼教、标榜个人志趣方面的作用不容低估。在乔家宅院被称作明楼的二楼主楼上,挂着一块“光前裕后”的牌匾,同样内容的门隔在清代襄汾丁村的民居建筑中也独占风光。“光前裕后”这个合成的词组,指恩泽流传播及子孙,所以人们称给前人增光、为后人造福即“光前裕后”。将这四个字挂在乔家最显眼的地方,不外乎提醒乔家人时时刻刻追念祖宗,造福后代。

悬挂于在中堂大门阁楼上的牌匾“履中蹈和”中的“履中”原指走路不偏,这里意为遵循中庸之道。“蹈和”指处世待人平和诚恳。该匾意思是秉承中庸之道,以和为贵,中正谦和。宅院主人名字乔致庸与堂名“在中堂”皆取儒家核心思想“中庸”“执两用中”之意。乔家以此治家,讲究忠厚和睦,不偏不倚,和而不同。

“为善最乐”这块匾额悬挂于筒楼院二楼之上,四个箓体大字古朴典雅,劝诫子孙不能只顾己之利,要积德行善,助人为乐。这也是乔家世代乐善好施、富而行仁的思想渊源,乔氏族人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得广大民众敬重。

“会芳”高悬于乔家私塾院正堂门楼上(图4-3),它采用一整块木料以圆雕手法制作为荷叶状,形象逼真,匠心独具,书法精湛,是大院木雕匾额之精品。它与古典门楼建筑相互辉映,表达了乔氏主人见贤思齐、会聚贤德人才之意。书房、客房的上部都要悬挂匾额,乔家大院二号院的倒座房是乔家的会客室,门上的匾额用一整块木料雕刻成荷叶的形式,如石韫玉,似水怀珠,为宅增辉。匾额既精雕细琢,又浑然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图4-3 “会芳”匾额

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文学样式,明清之际、楹联发展鼎盛,晋商们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要,晋商大院中的楹联内涵非常丰富,以内容而言,大体分传承家教、弘扬商德、光大家业、修身养性等方面。

家庭教育关系到家族能否发展和延续。所以在家族的发展史上,晋商把承传家教放在首位,期盼后辈能够不忘祖辈的艰辛,恪守家规,将家业发扬光大。乔家大院有联语云:“受荫祖先须善言善行善德,造福子孙在勤学勤俭勤劳”,上联是“承”,下联是“传”,一承一传,此副楹联表现了乔家对承传家教的重视。“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这副挂于明楼院一进院门楼的楹联,意思是唯有积存厚德才是传承家业的真道,处世立身没有奇特的方法,只有依循直率真诚的本性。乔家重厚道,讲真诚,不欺不诈,不瞒不骗,以义取利。

诚信聚人气,重德汇财源,浅显易懂的联语点明了主人传家与处世之道。明清时期的晋商,位居国内十大商帮之首,在长期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理论,而在此经营伦理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中,诚信是道德规范、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安身立命之本。商海沉浮,只有以诚信为本,才能成为商坛的常青树,晋商深知此理,恪守此责,最终以诚信闻名天下。

乔家的“在中堂”匾额,意在不偏不倚,执用两中,以中庸之道处事立世,待人接物。乔家大院大门正对面的影壁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损人欲以覆天理”,下联“蓄道德而能文章”,其额“覆和”。这是晚清军政大臣左宗棠为乔家题写的,意思是减少个人私欲,以恢复人之本性,顺应自然天理;积蓄修养道德,才能符合礼乐法度、社会规范。这道出了乔家主人信奉“出入平安、和气生财”的经商真谛,反映了大院主人中庸尚合、心志淡泊、以和为贵、诚信经商为正道的人生境界。

自古人们就有追求幸福、美好、平安、吉祥的愿望。对商人而言,财富的积累、家族的兴盛、事业的蒸蒸日上是永远的追求。晋商希望后辈能将祖辈所创立的家业发扬光大,希望自己的家族越来越繁盛。“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副铜板楹联镶嵌于乔家在中堂大门上。这是晚清重臣李鸿章撰写赠予乔家的一副对联,意思是:子孙贤能,家族将繁盛壮大;兄弟和睦,家庭能富贵利达。古语讲“家和万事兴”,该联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和谐、包容、大度等“和为贵”的治家理念。

晋商先辈多迫于生计才从商,发家致富之后尤其注重对后辈的道德教育和文化熏陶,建书院,聘教师,另外还教导后辈修身养性。此类的联语在晋商楹联中也是一大亮点,例如,“宽宏坦荡福臻家常裕;温厚和平荣久后必昌”这副楹联挂于乔家私塾院正堂门楼,意思是处事心地宽宏坦荡,就会福至运达,家族时常富裕;待人性情温厚平和,才能荣耀久长,后辈必定昌盛。该联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修身治家思想。再如“忠厚培心和平养性;诗书启后勤俭传家”,该楹联挂于乔家德兴堂北院,意思是忠诚厚道修养内心,心平气和调养性情;以诗书教导后辈,把勤俭作为传家美德。要在社会上立足,成就事业,必须重修养,行正路,做善事。要以诗书礼仪和言传身教让后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自然会形成端正、和善、诚信、勤俭、儒雅的家风,并且能世代相承。“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楹联挂于在中堂西南院正院门楼。意思是读书即使没有成名,也会有高雅的谈吐和品德;行善积德不求回报,自然能心安理得睡梦也香。古人认为以诗书修人品,以学问养心性,培养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子弟,家族家业就会后继有人。

中国人历来讲求“仁、义、礼、智、信”五德俱全,晋商名满天下,讲求对国忠、对人义、处世仁,这是炎黄子孙的高尚品德。乔家大院的明楼院三进院屏门上挂有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行事莫将天理错;立身宜与古人争”,这副楹联意思是做事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与社会法则,立身处世应当与古人争贤。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把善、仁、信、义等天理内化于心,并真正身体力行,古代圣贤的美德才能得以发扬传承。

大院中匾联多为木质镶边形制,但也有少数为砖雕镶边的石刻匾额,如宅院大门上有石刻“古风”门额,意境深远,字体优美,用笔瀟酒,由有“华北一枝笔”之誉的赵铁山书写,浑厚质朴的字体中悄然流露出主人崇尚古之遗风的情感

在这座闻名遐迩的宅院,匾额楹联构成了一道底蕴深厚的“风景线”。它们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身,意义深厚,内涵丰富,不仅装点了乔家豪门望族的门面,而且蕴含着宅院主人修身治家和经商处世的道德志向及生活情趣(图4-4)。其人文魅力至今闪耀,让前来观赏大院的人们在出入俯仰间得到熏陶与启迪。

图4-4 “慎俭德”匾额

(二)木雕、砖雕、石雕

乔家大院有“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的称号,坊间也流传着“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这样的美誉。乔家大院于2001年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可以通过看乔家大院,来感知现在晋中地区的建筑风格、民俗民风、经济文化、艺术成就等,乔家大院是这些的综合体现展示。乔家大院建筑是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从历史建筑中我们也能看出古人很早就有了审美意识,并且对美的追求和造诣很高,是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绚丽瑰宝。

在山西的民居中,有非常多的装饰手段,最出名的也是最常用的就是砖雕、石雕、木雕。这些表现手法在使用的时候,都会结合起来,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在一定的空间中,多种不同形式的雕刻艺术同时出现,却显得和谐并相得益彰。

乔家大院的雕饰艺术不仅出现在建筑装饰(如牌楼、厢房、西楼、厅堂、梁柱门窗等)上,还渗透到室内陈设(床、椅、几、案、屏等)中,雕刻的纹饰和内容多种多样,可谓是变化万千。从建筑的外部结构上看,建筑装饰在我国的传统民居中不仅有修饰的作用,更起到了稳固建筑物的作用,使得功能和艺术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对雕刻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的,色彩和外形的搭配不会太突兀,也不会太单薄,让人在感受艺术的同时,还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样的装饰物,不仅让人觉得乔家大院朴实庄严,更让人有种浑然而成、不做作的感觉,华丽但低调,在简洁中带着些许的条理,不显单调。装饰的纹饰来自于自然,又融合了生活,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1.木雕

(1)墀头。

大院建筑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砖雕、石雕、木雕是民居装饰的主要手法,山西民居的特点是:木雕并不占很大面积,但极尽精细之能事,在镂空的木雕上往往以石绿为主调加以粉饰,并用金粉勾勒,缜密而带有氛氲。砖雕的特点是整体粗犷,注重寓意。如书香门第、百岁和合等。有的构思独特,如暗八仙,把八仙过海中几个神仙使用的器物雕上画面,人物并不出现,耐人寻味。又如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再如石雕,就其图案来说,或人物故事,或花鸟山水,无不生动活泼,刀法娴熟,线条明快,俊秀潇洒。

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是建筑中十分抢眼的细节,每件木雕都有寓意,都取自民俗事件或题材,尤其是每进院的正门上雕刻的人物,各不相同、栩栩如生,此外,柱头上的木雕也多种多样。全院现存木雕艺术品300余件,且每件都是木雕精品。

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又称为“插角”或“托木”,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梁、枋与柱相交处。乔家大院的木雕装饰主要集中在门头的骑马雀替,其分布较广,遍布各个院落,大小不一,形式各异。主院第二门门楼匾额上书写有“毋不敬”的字样,木雕骑马雀替呈逐级向上加宽的形式,横向中心部位较两端高度更低一些,整体形式为左右对称状。中心花板内容为“福星、禄星、寿星”三星高照(图4-5),镶嵌在骑马雀替中心。采用透雕工艺,造型精美,形体流畅,雕工细腻,人物面部细节依稀可辨,形态生动自然。中间为禄星,头戴官帽,身穿官服,为三星中最高者,也是中心花板的主题,人物头部较福星和寿星更为靠前,更为醒目。福星和寿星被周边装饰纹路自然地半围合。福星头微微向中心禄星靠拢,使整个中心花板更加紧凑。寿星为一老者,手拄拐杖,为三星中最矮者,额头宽大,留长须。[2]

图4-5 “三星高照”墀头

此处骑马雀替全部采用透雕工艺制作,采用仿博古架形式,架上为盆栽植物兰花水仙,枝叶穿插变化丰富,非常生动。花盆造型别致,盆上还雕有装饰纹样。雀替下部还有两头活泼的小狮子,其身相对,头却各自向门外后方高昂,整个博古架也配以线条进行修饰,线条转折多为直角,但由于走向和比例适当,再加上线条较细、线与线之间的间距较小,因此,不但没有丝毫的僵硬感,反而整体上给人一种南方装饰的秀气与灵动感,整个装饰保留完整。

主院的第二个门楼匾额上书写有“颐养堂”的字样,木雕雀替左右宽228厘米,厚约5厘米,靠近柱子两旁高度为101.5厘米,尺寸同一院完全一致。雀替中心部位最高处约30厘米,为中心花板预留高度。中心花板雕刻内容为“天官、地官、人官”,人物动作较为夸张,无论站立还是单膝下蹲,动作幅度都比较大。人物头部刻画细致,衣着则相对简洁,四周没有其他的装饰纹样,只在三个人物中间雕刻了两棵白菜,造型概括简练。两旁的雀替上刻有八匹骏马,左右两端大体上对称,只是在马头的方向或细节上有一些变化。靠近中心花板的两匹马身前各有一个奔跑中手持缰绳的人物形象,呈完全对称的形式,身体微微向后,脚步似刚刚迈出,表情欢快喜庆。三门门楼匾额上书写内容为“碧琳”,木雕雀替左右宽225厘米,厚约5厘米,靠近柱子两旁最高处高度为127厘米,中心花板雕刻题材本意是日月神,一人手捧太阳,一人手捧月亮但缺损了一半,所剩人物长须飘逸,颧骨饱满,衣服只在几处代表形体转折的部位加以修饰便突出了质感。四周围合着方形仿博古架装饰,纹样以直角转折为主,线条宽度比例适中,其间又雕刻有桃和花瓶。雀替两旁下端还各有一个茶壶,整个雀替通体采用透雕。

院内共有精美木雕雀替装饰门楼两处,主院从外向内牌匾题字依次为“承启第”“锡暇”,街门门楼匾额上书写有“承启第”的字样,木雕雀替左右宽206厘米,厚约5厘米,靠近柱子两旁高度为102厘米,整个雀替内容都为博古架制,内容有香炉、兰花、石榴及果盘和花盆,植物叶脉穿插其间,复杂多变,工艺精巧。香炉及果盘和花盆的形体饱满,摆放平稳,整体感觉比较统一。中心花板位置有四方形空缺,本应有主题性的木雕饰物,但隐约可见一株三叶兰草,模糊不清,难以辨别主院南门门楼匾额上书写有“锡暇”的字样,木雕雀替左右宽23厘米,厚约5厘米,靠近柱子两旁高度为123厘米,内容也是葡萄藤蔓,但造型较其他院落更为简化,本处葡萄颗粒较大,整串的体积感比较饱满,大体为纺锤体。

(2)挂落。

挂落是汉族建筑中重要而又特殊的组成构件,特别是门头上的装饰物,多位于整个建筑的额仿下边,抬头即见,十分醒目。其功能在于将空间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和美化、装饰作用,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美的理解和重视。挂落无论在室外空间还是室内空间,都被广泛应用。因为木材本身密度低,即使体积较大,其质量也很轻,再加上还有各式各样的镂空,因而不会给建筑本身带来额外的负担。室外的挂落通常拙朴而大气,室内的挂落则相对小巧精致,因此乔家的挂落独一无二,千姿百态;乔家的挂落集文化价值和装饰价值于一身,和其他的山西晋商大院相比,特点更鲜明。

挂落的装饰图案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两个或多个组合出现,每一个都有它独有的题材和故事含义,匠人们用其有创造力的双手、精湛的技艺、巧妙的构图,向人们展现出一个个精致的作品,传达着吉祥的寓意。通常情况下,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找到一句话、一个成语、一个神话故事来解释,就像电影剧目中下方的字幕,对画面中的场景进行着同步解释。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是对中国特有的表现手法的完美运用,借喻、谐音、象征、变形、联想等,像“百子葡萄”“喜鹊登梅”,这些表现手法也体现出我国文化的多样性。

挂落图案的主要类型有花卉类(主要包含梅花、水仙、牡丹、莲等)、水果类(主要包含葡萄、石榴、桃)和树木类(主要包含竹子和松树)三种。花卉和水果类的木雕刀法圆润,线条优美,花瓣的叶子层次丰富鲜明,无凌乱之感;树木类木雕较为概括,只是大致雕刻其形态,局部略显夸张。

大夫第的“毋不敬”门楼挂落和在中堂正门挂落图上雕刻的图案都是梅花(图4-6、图4-7),前者的梅花从左下到右上是梅花的主干,枝干粗中有细,曲折环抱,走向统一明确,其中还有一个花蕊像圆点的花朵作为点缀;后者的枝干是由左向右上发枝,在向右的过程中枝体由粗变细,还有两只鸟紧贴着花蕊清晰可见的梅花。[3]

图4-6 “大夫第”匾额

图4-7 “毋不敬”挂落

大夫第的“琼阁”门楼挂落的牡丹图案清晰饱满,造型十分生动,牡丹的花头饱满,一朵朝上两朵朝下;花型簇立,花瓣层层叠压,富有层次感,花叶单片互生,小而繁多,主次分明。

乔家的院子里几乎都有一副葡萄题材的木雕挂落,葡萄因其果实内含有多粒葡萄籽,寓意为多子多福;乔家是一个商业世家,因而也有一本万利之意。每串葡萄大小位置不同,与枝蔓之间无形之中又分出了几个层次,反而使画面充满了变化,更有节奏。

中宪第、在中堂门楼图案背后是松树,有树干、松枝、松叶、马嘴贴马背作扭头状,马的两条后腿踩在松树的枝叶上;南极仙鹿图也以松树为背景图案,松枝呈弧线曲折缠绕,松叶点缀其间,还挂有两颗松果。

挂落的整体布局上基本一致,不是水平方向上的相互连接就是竖直方向上的连接,若以图案中心的方形浮雕为轴,根据两侧的造型图案是否对称,可将其构图分为绝对的对称和相对的对称;依据挂落边框轮廓线分类,可将挂落分为圆弧曲线转折式和直线直角转折式。

如“毋不敬”门楼挂落,雕刻集人物、动物、植物、器皿于一体;有梅花,花博古,其中刻有果盘、花盆、水仙花、香炉、茶壶、福禄寿三星和狮子。挂落是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相连的整体,挂落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绝对对称的。挂落水平与垂直方向的花板都是左右上下分格,花板靠中心浮雕有茶壶的一格,垂直方向上刻有水仙花,水仙花叶姿态优美,两株六瓣的花朵与弯曲长叶结合显得优雅别致。

还有一种就是构图布局上形式是绝对对称的,内容上相对对称。例如,在中堂门楼挂落,该挂落以博古架图纹为框架,将三官大帝、八骏马、牵马人、梅花、香炉等穿插起来,整个框架上形式绝对对称,但是在内容上,左右两边的八匹马体态各异,栩栩如生,而且梅花的数量与形态也不同,使整个寓意明确,形式多样而不呆板,构成相对对称。

静怡门楼挂落边框是圆弧曲线转折,其余门楼边框都是直线直角转折。静怡门楼的挂落雕刻有南极仙鹿和葡萄百子,葡萄百子位于挂落的两侧,看似分格,实则是一个整体。边框是圆角曲线,与直线转折边框不同的是,圆角曲线边框造型作为映衬,使整个挂落静中有动,与挂落中央的南极仙鹿浮雕方圆结合,和谐统一。

大院的挂落的主要材料是木材,一般通过直接对木材进行雕刻,木雕的主要表现方法有透雕、浮雕、透通雕等,将真实的物体和装饰性相结合。透雕,是将木板底子镂空的一种工艺手法;浮雕,也称阳雕,是将所要表现的图案形象在木料上凸起,可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高浮雕一般能表现复杂生动的画面;浅浮雕是在木板上雕刻出简洁明快的线条。透通雕一般是构图层次多,分层进行雕刻,前面部分与底面没有关系,这种雕刻手法融合了各种雕法在一个画面上,适合表现多层次的立体雕刻。挂落整体是透雕、深浅雕的结合,门楼挂落花板每一格当中的单件木雕都是透雕,乔家大院的透雕大多以写实为主,注意对细节的捕捉刻画,木雕边缘刀法圆润,无棱角,层次分明。各雕刻技法相结合,既突出主次,又增强了整体造型的层次感,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整体效果。

2.石雕

大院中的石雕作品虽然与木雕相比较少,却十分精细。乔家大院石雕图案中的题材以神话人物、戏曲故事居多,也有花卉、有吉祥寓意的动物图案,归纳出来就是“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石雕的材料上,多以质地完整细滑的青石为主,有时候也会用砂石,用砂石完成石雕则能表现出更粗犷的风格,更加朴素。院内的门墩、柱础、照壁等地方都是设置石雕的主要场所。

大院的石雕门墩多是条形和方形,共同组合成两层,这些门墩一般成对出现,摆放在大门的左右两侧,石雕上还通过石雕工艺对其进行点缀和装饰。门墩的石雕技艺以平雕线刻为主,图案的表面多采用阴线进行刻画,画面的四周以万字花纹、暗八仙等图案居多,变体龙凤纹在少数石雕上也有出现。大院中的门墩少部分因风雨侵蚀现在有些模糊不清,大多仍能清晰可见。石雕上的图案元素丰富、种类繁多、形象逼真,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线条细密流畅。[4]

图案的布局也是变化多端,各具特色。有雕饰布满整个平面的,有只在中间突出主要图案的;有的十分完整、精致,有的则简单、统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雕刻图案有“喜气盈门”图、“四季如意”图、“灵仙祝寿”图、“花开富贵”图、“渔樵耕读”图、“八仙庆寿”图等,每一个图案都有故事或寓意,都是主人的情感寄托和对美好事情的向往,如后辈加官晋爵、福寿双全、御凶邪、避鬼魅、君子的高风亮节等。

狮子的形象自古就被广泛使用,这得益于古代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带来的影响。狮子在佛教文化中是护法瑞兽,古人认为狮子“食虎豹”,是“百兽之王”,因而在民间人们将狮子作为“权势”“富贵”的象征。到了明清时期,民间的雕刻是当时雕刻艺术的中流砥柱,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雕刻技术的发展,狮子形象也逐渐开始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石雕石狮在宅院、道路桥梁两端、城门等场所大量体现。相较其他场所,民居建筑中的门墩石狮则更具历史意义,是历史的见证。

镇宅神狮是最常见的宅院装饰物件(图4-8),是宅院的第一护卫。明清山西宅院,每一处院子通常都要在大门两旁安放一对石狮,黑漆的钉门,厚实的门扇,两三尺高的门槛,配以镇宅的石狮,大有铜墙铁壁的森严。庭院的栏杆上,阁楼的扶梯上,一组精巧的小石狮,有憨态可掬、调皮活泼的三狮戏要,也有雌雄相对、气闲神定的双狮护门,还有牌坊间出将(狮)入相(象)的威风。

图4-8 镇宅石狮

在乔氏宗祠的“寿”字扶栏处,也有15个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石狮子,栩栩如生,富有生命力。狮子是乔家大院中石雕的一大亮点,常常出现在门前或两侧,有时作为门枕石雕刻形象。狮子是祥瑞的象征,具有驱凶辟邪的功能,因此,石雕狮子常被置于门口,以驱走鬼怪,保护自己的家园。另外,大院里的一些阴纹线刻,取材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如西北院门蹲石狮底座上的“金狮白象”,中为“马上封猴(侯)”“燕山教子”等,图案清晰、刀锋如新、形象逼真。再如,乔家大院中宪第房墙扶栏雕刻的“葡萄百子”图案中,葡萄纹饰采用写实手法雕刻,纹饰比例适宜,错落有致,造型逼真,画面精美细致,层次关系鲜明。葡萄多子而且蔓长,也体现了人们祈盼子孙绵长、家族兴旺的愿望。其构成方式为点线面相结合,葡萄由点构成面、多面层叠在一起,且每一面都有不同的组合规律,形成起伏变化,立体感十足。而线的运用则体现出一种流动感与生命力,葡萄的藤蔓采用舒缓飘逸的曲线,体现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生命力,同时连接了画面各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点线面相结合形成一种疏密和虚实的对比,整个画面蕴含着强烈的节奏感。(www.xing528.com)

道、佛、儒三教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道教、佛教、儒教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交融、互动,所以在现存的明清山西宅院里,既能看到宅院主人大肆标榜的儒家信条,还能找到大量与佛、道教有关的建筑装饰。无论是木柱匾额间,还是佛家八宝、道家八仙雕饰都受儒家格言的影响,将历史人物故事雕刻还原成一个个最精彩的场景,这些都反映了山西宅院的传统文化。

3.砖石雕

在乔家大院的四院中,顶到天的楼檐雕刻有琴棋书画,弹琴、弈棋、书法、绘画统称“琴棋书画”(图4-9),古时又称“四艺雅聚”,它是古代文人骚客、名门秀士、大家闺秀修身的必学技能。在古人看来,精通琴棋书画是渊博学识的一种体现。

图4-9 “琴棋书画”砖石雕

琴为七弦古琴,其声清和淡雅、飘逸脱俗,深受文人雅士所喜爱。因此,琴被定义为君子雅士的象征。古人认为琴音可以表达和传递个人思想情感及价值观。道家追求琴音的空灵、淡雅、清韵,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心声即琴声,要用心去感受自然并回归自然。儒家追求中音、平和、舒缓的琴音,体现了儒学中中庸的思想,儒家不仅要求弹琴者在弹奏之前完成一套礼节化的仪式,还对弹奏时周遭的环境及现场人物做出要求。棋为围棋,古人酷爱弈棋,常以棋盘比拟现实世界,把棋子看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弈棋过程中弈棋者把自己幻化成每一个棋子,体验着棋局的千变万化,弈棋如同演绎自己得失枯荣的人生境遇一般,弈棋的文人常常在对弈中抒发对现实社会中人生价值的追求及身不由己的无奈。书为书法,一个人的书法作品可以体现出他的气质修养。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人们对气韵和字形结构的把握与对书法作品整体气势的表达,完全可以体现书写者的书法意境。画是国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国画表现技法多样,画作讲究形神兼备,崇尚“妙在似与不似间”。国画是画家主观抒情、表达个人审美意趣的方式之一。

琴棋书画至今仍然是修身养性、提高艺术品位的重要渠道。不断研习琴棋书画,不仅能让我们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修养品德,还能使生活充满喜乐,从而真正地做到体悟生活,享受人生。

大院中有四个雕刻有梅、兰、竹、菊的墀头。梅花有五瓣象征五福,它傲领群芳,美丽而不妖冶,具有傲雪吐艳的精神。兰,深谷幽兰,因生长深山野谷,不为悦人而自芳,清新脱俗,素净安然。竹,虽空心但坚韧虚心有节,因虚受益。竹子清秀素洁,常用来赞美君子高风亮节。竹子也有吉祥平安之意,故有竹报平安之说。菊,菊与吉同音,有吉祥之意。人们常将菊花和喜鹊的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也为寿花,有益寿延年之意。菊花被历代文人推崇,他们欣赏菊花飘洒清雅、超脱世俗的品格,敬佩其在经历风霜后依然顽强绽放的精神。

古代的文人墨客欣赏梅兰竹菊清雅淡泊的品质,并用梅兰竹菊来赞誉高风亮节、品德高尚的君子。清高拔俗的梅兰竹菊还被用来分别代表四季,兰代表春季,竹代表夏季,菊代表秋季,梅代表冬季,乔家大院中雕刻的梅兰竹菊就有四季平安之意。

以上所说的“琴棋书画”“梅兰竹菊”体现了儒家文化讲究的道德修养,乔家大院的砖石雕刻映射的伦理规范,要求乔家人要有道德责任感,要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儒学中也包含劝学的思想,讲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学习和思考紧密结合才能有更好的效果。重视学习和认识的作用,强调博闻强识,要求学习者做到学而时习之并能够学以致用。儒家文化倡礼教,礼即是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讲伦理道德,尊老爱幼,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儒家文化的礼教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乔家人注重行事作风,起着教化人伦的作用。乔家大院砖石雕刻纹样展现了乔家人的心理需求、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门前置泰山石敢当,是一种风俗。乔家宅院的石敢当是一座大掩壁,高3.33米,宽3米,青砖灰瓦,猫头滴水,用料上乘,做功考究。正中镶嵌长2米、宽40厘米的石雕,上部雕刻虎头,下部是莲花宝座浮雕,中间刻泰山“石敢当”几个大字,非常醒目。传统建筑文化中石敢当的影响非常广泛,都是取其卫宅避邪的功用。唐宋以来,宅第门口大都镌刻“石敢当”“泰山石敢当”的石碑,还有的将石敢当嵌砌于墙体中。“石敢当”三字刻石始于唐代,直到今天民间许多建筑仍保留此建筑构件,取镇鬼避灾、家宅平安之吉祥寓意。山西的宅院里,随处可以看到一两处泰山石敢当保卫着家宅。[5]

乔家大院的砖石雕纹样也明显透露着吉祥文化,上文所提到的四院中楼檐中间处还刻有一个香炉,香炉上有个只到肩膀,没有头的孩子,意为“香火不到头,后继有人”。乔家不仅经商,同时也是书香门第。以香炉为中心各一米处的终点上各雕有一个钟表,一个为中式,一个为西式,也是要告诫乔家子弟要珍惜时光。

与之类似的寓意“五子进宝”,画面背景为竹子、梧桐和祥云,整体构图饱满,层次分明。画面中,五个身穿对襟长袍、脚踏云靴的童子神情喜悦地向屋内前进。位于图下方的两个童子一前一后抬着香炉大步向前,意为香火不断。就在这两个童子上方,一童子做马步弯弓状,神情专注,弓箭目标是位于画面右上方的两只燕子,射燕意为设宴。就在射箭童子前方,有一位童子撸起胳膊号召着大家前行,其形惟妙惟肖。最后,画面右边的童子手托宝钟,身穿长褂,意为时间宝贵,警醒世人寸金难买寸光阴。该纹饰雕刻精美,繁而不乱,线条细致优美,预示着大家齐心合力发家致富,生活和和美美。

墀头也处处体现着吉祥的气氛。“石榴”:石榴多籽,有多子多福、子孙满堂、世代繁衍兴旺之意。石榴有榴开百子、世代繁荣之意。“牡丹”:牡丹为百花之王,国色天香,富丽香艳,色彩绚丽,雍容华贵,是富贵、幸福的象征。牡丹多有富贵有余、满堂富贵、富贵平安、长命富贵之意。“寿桃”:此寿桃墀头雕刻得生动逼真,细致入微,线条起伏转折很有韵律。寿桃象征长寿,有福寿延年之意。“葡萄”(图4-10):屋脊上的葡萄纹饰比例适宜,错落有致,画面精美细致。此屋脊上葡萄纹枝叶蔓延,果实累累,有富贵长寿、人丁兴旺、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吉样寓意。“葫芦”:画面中屋脊上的葫芦纹雕刻精美、细腻,藤蔓之间穿插有序,画面构图饱满。葫芦藤蔓绵延,果实累累,象征家族血脉传承,子孙兴旺,繁衍不断,万代长久。葫芦是八仙之一铁拐李的法器,有降妖捉怪、镇灾辟邪的功用。“松鹿”:墀头为松鹿图,它画面布局精巧,古朴飘逸,苍劲质朴的松树和回首环顾的鹿,互相映衬极具神韵。鹿不仅代表长寿,而且代表禄,有福禄双全、天长地久之意。松树常青,生命力顽强,松代表长寿。松加鹿是寿上加寿,有福寿无量的吉祥寓意。“凤凰”:墀头上雕刻的凤凰神采奕奕,活灵活现,美观生动。凤凰是鸟中之王,天地之灵物,寓意富贵、长寿、吉庆、安详、太平,象征生活幸福美满。“仙鹤”:墀头雕刻的鹤惟妙惟肖,姿态优美,形神兼备。鹤,羽毛洁白,在禽类之中轩昂直立,卓然超群。鹤常被称为仙鹤,乃吉祥之鸟,代表长寿,有松鹤延年、鹤寿无量、松鹤长春等美好祝愿。墀头背景祥云为如意纹,更显吉祥如意。鹤也常被历代文人墨客赋予持正清高、品性高洁的秉性。“麒麟”:多为吉祥的象征,将这种鹿身、龙鳞、牛尾、独角的传说中的动物,列入龙、凤、麟、龟传统的四灵之物。龙和麒麟性属阳性,草龙和拐子龙为民间龙,象征宅主人,麒麟象征子孙后辈,所以宅子装饰中出现得较多;而风和龟为阴性柔美的代表,宅子中用得极少。望子成龙是炎黄子孙始终不懈的追求,装饰“麒麟送子”图案的地方,通常居住着晚辈,希望后代事业有成,永葆家族兴旺。“鹤鹿同春”:墀头雕刻有鹿和鹤,栩栩如生,生动逼真,鹿雕刻的占据画面大、距离近,鹤雕刻的占据画面小、距离远,拿鹿和鹤作对比,形成大小实虚的对比。整个画面布局精巧,独具匠心。鹤鹿同春本身寓意长寿祥瑞、喜庆长寿,在此画面中鹿通“六”,鹤通“合”,连起来便有六合同春、福寿延年之意。“吉庆、如意、平安”:墀头画面由磬、如意、花瓶三部分组成。墀头画面布局疏朗,比例适宜。磬通“庆”,有喜庆、吉庆之意。如意有事事如意、万事顺利的吉祥寓意。瓶通“平”,有平安之意。磬、如意、花瓶三者的结合就是吉庆、如意、平安的吉祥祝福之意。[6]

图4-10 “葡萄”墀头

乔家大院砖石雕刻的装饰纹饰题材丰富多样,这些题材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高尚情趣的追求,具有明显的民族地域性特征,是本土文化的直接体现。祖辈们流传下来的象征着喜庆吉祥、镇宅驱邪、福寿平安的纹样装饰,遍布乔家的门枕石、屋脊、墀头、瓦当、影壁、柱础等地方,反映出乔家人对儒家文化和吉祥文化的重视。

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乔家大院的石雕刻不仅满足了乔家人对住的物质功能需求,还丰富了乔家人的精神世界。乔家大院砖石雕刻的装饰纹饰不仅仅是求福纳吉的纹饰,还具有一定的伦理教化功能,是实用和审美和谐统一的完美体现。

4.砖雕

砖雕艺术是古建筑装饰艺术的一种形式,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砖雕具有各自的艺术形象和特点。乔家大院的在中堂不是在短时间内连续建造起来的,而是经历了两百多年,通过三次逐步增修、扩建而成的。虽然乔家的砖雕形成了较为统一的风格,通过对砖雕艺术的仔细观察、对比,还是能明显感觉到其工艺、内容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每件砖雕艺术品都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为后来学者、古建筑的修缮、现代装饰设计等提供了宝贵而真实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

走在乔家大院的街巷里,砖雕装饰举目皆是,题材非常广泛,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栏雕,堪称乔家大院的一绝。如一院大门上雕有四个狮子,即四狮(时)吐云。一院大门对面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松树、桐树和蹬于太湖石山上的九鹿,喻示九路通顺。掩壁上为“龟背翰锦”,为六边形骨架组成的连续几何图形,是传统的装饰纹样,因像龟的背纹而得名。中国传统中以龟为长寿的一种灵物,用作图案,以示吉祥延年。每个院落都有众多的砖雕,题材寓意也各不相同。除了寓意长寿、吉祥的,还有象征品格高尚的梅兰竹菊等。

屋脊的砖雕多在正脊中央和两端,如东北院西厢房顶的正脊上有浅浮雕一蔓干枝的葫芦,堪称精品。脊兽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屋脊上常有脊兽装饰,最常用的是鸱吻兽,鸱吻为房屋守护之神。乔家大院屋脊两端都是这种如意状祥云造型的鸱吻,如意和祥云都有满意、顺意、如愿的意思。如意状祥云鸱吻寄托了人们对生活平安如意、万事如意的美好祝愿。

将螭吻安于屋脊,可使其登高望远,守护主人。另有一说,鸱吻亦称“鸱尾”或“蚩尾”,古人以为此物属水性,能辟火灾,安放屋顶就能避免火灾。与居住建筑关系密切的还有两位龙子,第八子狻猊,好烟火,立于香炉;第九子椒图,好闭,立于门铺。房脊上的脊兽,还有官商之分,祁县乔家为闭口脊兽。引申之意有两种:做官就要为民说话,故脊兽张嘴;经商要严守秘密,财不外露,所以脊兽闭嘴。起初乔家修建宅子时,家族里还没有做官的人,到光绪年间,乔景俨捐得三品,赏戴花翎以后晋升为二品分省候补道员,他对老宅子进行修整扩建,但出于与原来的宅子风格统一的考虑,还是没有让乔家院的脊兽张嘴。

影壁是表现力丰富的大型砖雕,也称“照壁”,又称“影壁、屏风墙”,古称“萧墙”,“萧”在古代与“肃肃”相通,有“肃敬”的意思。它的功能为遮挡外人的视线,避免外人向大门内窥视,也可以说是庭院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也极具文化装饰功能。壁影是塑有各种图纹形象的墙壁,与房子一壁或大门连为一体。

影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分别称内壁影和外壁影。在整体建筑群中有序幕和先导的作用。壁影不仅能增加空间层次,营造“藏”的意境,还有很强的装饰作用与形式美感。乔家大院壁影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乔家大院大门正对面的壁影上,中心是1.9米见方的砖面,上有精工刻“百寿图”(图4-11),是由清代名臣祁隽藻所写,祁隽藻是山西寿阳人,教授过道光、咸丰、同治三代皇帝而享有“三代帝王师”的美称。一百个寿字无一雷同,每个寿字各具形态,有百种象征意义,可谓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集大成者。更令人惊奇的是壁影两旁的一副“对联”,上联“损人欲以覆天理”,下联“蓄道德而能文章”,其额“履和”,一语道出乔家主人信奉“出入平安、和气生财”的经商真谛。人们观赏到此处,总要流连与品味,乃是因这对联有来头,为清朝军机大臣、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左宗棠所题写。百寿图壁影顶上刻有万字拐“万字不到头”,与下面的百寿图结合在一起名为“百寿无疆”。“蓄”“损”字上端为“光明如意”图,古钱、铜镜表示“光明富贵”。[7]

图4-11 “百寿图”影壁

筒楼院府门对面建有一座砖雕壁影,是土地祠与照壁合二为一的形制,仿木结构出檐。该壁檐前正面饰有上下两层万字头砖雕花边,其下正中悬有砖制匾额“福德祠”。“福德祠”亦称“土地祠”,在院中用作供奉土地神的地方。民间认为土地神可赐人以福,教人以德,尊称其为“福德正神”,寄托人们袪邪避灾、祈福求安的美好愿望。壁顶部有仿木结构斗拱出檐,檐顶脊兽俱全。两侧有砖雕对联,上联为“职司土府神明远”,下联为“住列中宫德泽长”。

“福德祠”照壁(图4-12)由上下两层组成,上层雕有古铜镜、铜钱串紧紧相连,寓意“富贵连环”;下层两端各有两只狮子两两相对,表示“四时如意”,中间从左往右依次为古代兵器戟、乐器磬、如意,寓意“吉庆如意”。壁心主体画面由浮雕枎树、寿山作背景底图,中间有互相追逐嬉戏的野鹿,富有动态,而且有很强的立体感。另外,据画中枎(福)树、鹿(禄)、寿山的谐音,也被称为“福禄寿三星高照图”。

图4-12 “德福祠”照壁

东南院大门对面也有一座“福德祠”照壁,也是土地祠与照壁合二为一的形制,较筒楼院的照壁体型稍小,同样有仿木结构出檐。该壁檐前正面饰有上下两层万字头砖雕花边,其下正中悬有砖制匾额,上书“福德祠”三字。壁两侧有砖雕对联,上联为“位中央而赞化育”,下联为“配三才以大生成”。匾额下方的仿木额枋中间雕有二狮戏绣球,有“喜从天降”之意,两端有戟、磬图,取“吉庆有余”之意。壁心为砖雕龟背纹,由四个六边形组成方孔铜钱的纹样,上下连续组成几何图案;下方中央有供奉土地神的一小方洞,洞外有浮雕仿木结构出檐门楼。壁下有须弥式基座,用砖叠砌而成,只在束腰部位有雕刻花草图案,其余素面。整组照壁流露出主人对财富的一种追求(图4-13)。

图4-13 东南院大门“德福祠”照壁

新院偏院门西侧的花墙上有喜鹊登梅壁雕,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喜鹊是报喜鸟,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喜鹊登梅寓意吉祥、喜庆、好运的到来。“梅”取谐音“眉”,喜鹊落在梅枝上寓意“喜上眉梢”;雕刻两只喜鹊,有双喜临门之意。

而在乔家大院新院跨院内的山墙上,还有一处带有精美雕花门罩的照壁,通高3.10米,阔3.13米,照壁主体为方形,有插屏式底座,照壁中间的砖雕刻有当时晋中书法家赵铁山所写的《省分箴》。文章的精华在于前三句:白天是亮的,晚上是暗的,天是动的,地是静的,万事万物都需要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一切要遵从规律,做到“止足可尚”。因此,小阁名为“知足”阁,告诫人们“知足可以常乐”,由此可知乔家主人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在苍劲有力的黄色字体四周,雕刻有八仙所持的法器荷花、扇子、剑、花篮、葫芦等,只见法器,不见八仙,俗称“暗八仙”。这些神奇的物件也成为民间传统的装饰纹样,有吉祥之意,与最顶部雕刻的寿桃图案结合在一起,有“八仙祝寿”之意。中间有龙凤呈祥的砖雕,民间不能雕刻龙则用麒麟代替,表示夫妻和睦。上方雕有蝙蝠,下方雕有流云,取意“万福流云”,代表福气不断。照壁两侧雕刻有两个瓶子,瓶子中插入三支古代的兵器——戟,“瓶”与“平”、“戟”与“级”同音,有“平升三级”之寓,寓意步步高升。戟的下方有磬和鱼,寓意“吉庆有余”。照壁两侧插屏底座立柱外侧各雕饰两只狮子,上下对戏绣球。常言道:“狮子滚绣球,好戏在后头。”这四只狮子也称喜狮,表示“喜事临门”“四时如意”。整组砖雕集高浮雕、浅浮雕、圆雕手法于一炉,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寓意吉祥,人文气息浓郁。

乔家大院的照壁砖雕完整美观、庄重大方,物象生动而富于变化,景物层次分明,反映出砖雕工匠们精湛的艺术造诣,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砖雕历经沧桑传承至今,但仍保留着特定的时代特征,同一时期的砖雕工艺相近,雕刻的技法和纹样也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三)真金彩绘

另外,整个大院所有房间的屋檐下部都有真金彩绘,内容以人物故事为主,除燕山教子、麻姑献寿、满床笏、渔樵耕读外,也有花草虫鸟,以及铁道、火车、车站、钟表等多种多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所用金箔纯度很高,虽然长期风吹日晒,至今仍是光彩熠熠。还有线条勾金,敷底上色,都是天然石色,因此,可保持经久不褪,色泽鲜艳。

四院中屋檐下部的小铁环处刻有彩绘,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前方有铁轨的小木屋,有辆冒烟的火车行驶在铁轨上。乔映霞是留美回来的,在美国学习了一些西洋文化后,就把“火车”雕刻在这里。同时,她也是告诫乔家子弟要见多识广。

(四)家具装饰物

1.九龙灯

昔日慈禧太后因八国联军侵华而逃向西安时,乔家捐赠30万两银子于太后以解燃眉之急后,慈禧太后为感谢其忠诚而赏赐了两盏九龙灯(图4-14)。全国至今未发现第三盏。它是一对用乌木制作的宫灯,呈八角形,上下分别有四条龙,加上中间的一条共为九条。灯的体形虽不大,却重达71公斤。其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下方的四条龙可以自由变换角度,从而达到使室内光线明亮的作用。

九龙灯从景观属性上讲,属于景观中的照明设施。在新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将景区内的灯饰与九龙灯结合,从而使这件国宝在景观领域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使乔家大院更具自身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2.犀牛望月镜

在乔家的三号院有一个犀牛望月镜(图4-15),高2米,重1吨,用东南亚的铁梨木雕刻而成,是国家一级文物,同时也是乔家的镇宅之宝,整个宝贝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镜子,代表圆圆的月亮,中间是祥云,底座是犀牛,因此叫“犀牛望月镜”。犀牛望月镜造型独特,样式美观,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堪称稀世之珍品。“犀牛”的谐音是“喜牛”,是大吉大利、喜从天降的吉祥物。

图4-14 九龙灯

图4-15 犀牛望月镜

犀牛望月镜在景观领域的应用,大致是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如景区洗手间的镜子,以及将传统镜面在娱乐区改造为哈哈镜、透视镜等供游客娱乐拍照,从而实现装饰艺术在景观领域的发展和传承,甚至可以延伸出文化创意产品来带动经济发展。

3.九龙屏风

九龙屏风由花梨木所制,因为上有九条龙而得名,九条龙用辽宁秀玉雕琢而成,雕工精巧,栩栩如生,与木质屏风浑然一体。此物从皇宫流出,为乔致庸花巨资所购(图4-16)。

图4-16 九龙屏风

4.万人球

稀世珍品“万人球”,是个圆球形的镜子,无论有多少人在房中,也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可以在镜子里找到自己,而且人像十分清晰,不会变形。当年乔家的人在商议生意事务时,为了保守商业秘密在厅堂上悬挂着这个万人球,它能发现附近是否有人偷听,起到了监视的作用。

乔家大院的建筑装饰物,都是利用了当地的材料建造而成的,能够表现出当时的人雕刻艺术的高超。通过塑形、图案绘制、物品的摆设等不同的手段对建筑进行同样具有效果的装饰,可以体现艺术的感染力,增加建筑物的美感和表现能力,使得传统的民居以更多的样貌展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