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攻宜阳,周君谋臣讨论结果

秦攻宜阳,周君谋臣讨论结果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赧王七年,秦国将领甘茂兴师妄图一举攻下韩国军事战略重地宜阳。秦攻宜阳1,周君2谓赵累3曰:“子以为何如?”对曰:“甘茂9,羁旅10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11也;无功,则削迹于秦12。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13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17背秦:此处指等秦军攻取宜阳之后再援救宜阳。译文秦国攻打宜阳,周君对赵累说:“你认为结果会怎么样呢?”

秦攻宜阳,周君谋臣讨论结果

导读

战国时期,诸侯逐鹿中原,天下混乱。周赧王七年,秦国将领甘茂兴师妄图一举攻下韩国军事战略重地宜阳。此时宜阳兵多粮足,又有相国公仲拥二十万军队驻扎在附近。此外,楚将景翠率领楚国大军,依山伺机来救援。大战一触即发,到底鹿死谁手?面对上述形势,周大臣赵累审时度势,大胆推断秦国必会取得胜利,并建议周王劝景翠自保。最终,景翠依赵累之计行事,在这场战争中受益最大,因此对周王颇为感激。周王不费气力,在幕后坐收其利。文章塑造了赵累这样一个善于运筹帷幄、深谋远虑的辩士形象。他能纵观全局,洞察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综合分析战争各方面的因素,并善于利用战争各方的心理和矛盾,因势利导,从而制定出有效战略,使局面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发展。

秦攻宜阳1,周君2谓赵累3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4十万,粟支5数年,公仲6之军二十万,景翠7以楚之众,临山8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9,羁旅10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11也;无功,则削迹于秦12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13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14,官为柱国15,战而胜则无加16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17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18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19煮枣20,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注释(www.xing528.com)

1宜阳:韩国军事重镇,今河南宜阳东北。2周君:周赧王,姬姓,名延,亦称王赧,东周最后一位君主。3赵累:周臣,生平事迹不详。4材士:勇武的士兵。5支:供给。6公仲:姓公仲,名侈,一名公仲朋、公仲倗,韩国相国。7景翠:楚国大将。8临山:扎寨伏牛山。伏牛山,今河南省西南部山脉。9甘茂:楚国下蔡人,曾任秦国左丞相,后奔齐任上卿。10羁旅:寄居异乡,此处指甘茂以游士身份仕秦。11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殁后辅助成王执掌国政,制礼作乐,成就卓著,成为后世儒家所推崇的人物。12削迹于秦:被逐出秦国。13义:通“议”,谋议。14执圭:楚国高官,侯爵级别。15柱国:楚国最高武官。16加:加官晋爵。17背秦:此处指等秦军攻取宜阳之后再援救宜阳。背,后。18慕:考虑。19效:献出。20煮枣:地名。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今山东菏泽西北。

译文

秦国攻打宜阳,周君对赵累说:“你认为结果会怎么样呢?”赵累回答说:“宜阳必定会被攻破。”周君说:“宜阳城方圆八里,有十万勇武的士兵,粮食供应可以维持数年,相国公仲又率领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附近,楚将景翠又率楚国的大军,扎寨伏牛山伺机来救援,秦国必定会无功而返。”赵累回答说:“甘茂,以游士身份仕于秦国,攻打宜阳如果能够成功,那么就可以建立周公旦一样的功业;如果不成功,将会被逐出秦国。秦王不听从大臣和父兄的意见,而去攻打宜阳,如果宜阳攻不下来,秦王会觉得羞耻。因此臣说宜阳必被攻破。”周君说:“你替寡人参谋参谋,我们该怎么办呢?”赵累回答说:“您就对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是执圭了,官位也已经是柱国了,此次战争即使胜利了,也不会再加官晋爵;如果失败,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不如等待秦军攻克之后再援救宜阳城。那时你命令军队进攻,秦军害怕你趁他们疲惫之时来攻城,肯定会拿出宝物来侍奉你;而公仲考虑到你为他出兵攻打秦军,也必定会献出他们全部的宝物。’”

秦军攻下宜阳后,景翠果然发兵攻城。秦国害怕了,于是急忙献出煮枣城,韩国果然也奉献了贵重的宝物。景翠既从秦国得到了煮枣城,又从韩国得到了宝物,因此很是感激东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