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史新探-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与都城制度史研究》

《古史新探-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与都城制度史研究》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2月,楊先生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研究所作了題爲《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的起源及其演變》的學術演講,不久被譯爲日文出版。歷史上對周公營建洛邑這个重大事件一向給予很高評價,但相關研究并不多,今人論述也比較粗略不成系統。因爲歷代君王實行“事死如事生”的禮制,陵園中陵寢的布局和規格,常常是按照生前所居都城格局來設計的,因此兩者必須聯繫起來加以探討。

《古史新探-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与都城制度史研究》

這兩个課題,是楊寬先生應日本史學界的邀請而做的研究,被看作是國際文化友好交流的結晶。1982年2月,楊先生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研究所作了題爲《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的起源及其演變》的學術演講,不久被譯爲日文出版。這是新中國學者第一部以未刊稿的形式在日本公開發表的學術專著,被認爲是中日學術交流史上的創舉。後來又增加了中、下兩篇在國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周初周公爲了維護新王朝的穩定,曾經傾力打造東都洛邑,使之成爲東方統治中心。歷史上對周公營建洛邑這个重大事件一向給予很高評價,但相關研究并不多,今人論述也比較粗略不成系統。1983年4月,楊寬先生發表《西周初期東都成周的建設及其政治作用》一文,很快受到國外學術界關注。同年9月,楊先生再次應邀參加日本東京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演講稿後以《中國都城的起源和發展》爲題在日本出版,國内最新版本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共四十四萬字。這兩部著作,可以説是關係密切的姊妹篇。因爲歷代君王實行“事死如事生”的禮制,陵園中陵寢的布局和規格,常常是按照生前所居都城格局來設計的,因此兩者必須聯繫起來加以探討(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序》)。二書的共同特點,是根據豐富的文獻和考古資料,對兩千年來陵寢和都城制度的起源和演變,時代划分與特點分别進行了深入的系統研究,其中很多見解都是發前人所未發,例如商周别都制度的系統論述,就具有原創性。西安和洛陽在歷史上曾經數次作爲東西都并存,這其實就是别都制度,即中央王朝在正式的國都之外,還在其他重要的政治軍事中心設立另外的都城。這種制度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整个商代。周公建設成周是别都制的發展,在制度史上影響深遠。楊先生這个“别都説”,當時是个很新穎的見解。在詳盡分析了成周的作用後,楊先生特别關注成周的布局和特點,并結合考古和文獻,從制度史的源流進行追踪,找出商周都城布局的規律性,就是一般都是大小城相結合,大城往往在東,建有官署、宗廟、市肆、居民區,小城在西,作爲君王居住地。這種形制和布局,既出自政治軍事需要,同時和禮制要求息息相關。書中最精彩的地方,是密切聯繫古代禮制,對陵寢和都城的布局結構作了非常合理的解釋。例如,爲什麽都城會有大小城制度,爲什麽大城在東宫城在西,這就與古代都城的功能和“以西爲貴”的禮俗有關。在論及“寢”的性質的時候,作者特别强調它是供死者靈魂休息的處所,不是專門用於祭祀的“享堂”。類似的見解,實際反映了一个歷史學者嚴肅的治學原則,就是對考古現象做出的分析判斷,必須密切結合古文獻特别是《三禮》資料,必須充分汲取漢、唐經學家和清代考據學的成果,必須注意古今民族社會禮俗的比較,否則就容易“以古律今”,主觀臆斷。因此,楊先生這兩部專著,不僅僅是有可觀的研究成果,它的治學方法和途徑,也很值得考古文物界同仁借鑒。(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