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统一王朝出现:秦国-少年读中国简史 上册

统一王朝出现:秦国-少年读中国简史 上册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这样,韩非死于秦国,然而他的学说却在秦国得到贯彻。终于,公元前221年,纷乱的战国时期结束,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站到了权力的巅峰。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创下的伟业足以震烁古今。同样,秦始皇统一车轨,将车轮之间的距离改为六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字的统一。周王朝亡于诸侯之手。从此,一切大事均由皇帝裁决。诸位臣子纷纷歌功颂德,称赞秦始皇的伟业,唯有一位名为淳于越的大臣指出,封建制不能废除,治国应遵循古制。

统一王朝出现:秦国-少年读中国简史  上册

秦国强大的商鞅,被归入法家。随后,帮助秦国再铸辉煌的李斯,也属于法家。

然而,集法家之大成的是韩非子。

说起来,韩非出身显贵,是韩国公子,但他仕途颇为不顺,曾屡次上书劝谏韩王以法治国,皆被置之不理。因为不得意,韩非只好退而著书。他用如椽巨笔写下了《孤愤》《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五蠹》……

这些文字通过简帛,通过人言,在辗辗转转中,穿越千里风尘抵达咸阳,终于来到秦王嬴政的书案之上。一篇篇翻罢,秦王嬴政忍不住惊呼:“若我可以得见此人,和他同游,即便死亦无憾了。”

当秦王嬴政得知这是韩非所著,立即挥军攻韩,他的目的很明确,将韩非逼入咸阳。懦弱的韩王能怎么做?他立即为韩非打好包裹,遣他入秦游说。然而,韩非抵达咸阳,尚未得以重用时,便有人向秦王进言:“韩非是韩国的公子,而你的志向是吞并天下,韩非终究是心向韩国而非秦国的,此人之常情。如今,你若不用他,放他归国,这是遗留祸害,不如诛杀。”就这样,秦王嬴政下令将韩非关入狱中。韩非在绝望中选择了死亡。待秦王嬴政后悔,想赦免韩非时,为时已晚。

就这样,韩非死于秦国,然而他的学说却在秦国得到贯彻。我们会问,为何秦王嬴政如此青睐韩非呢?

我们先简单了解下韩非的见解。

韩非一心一意为君王考虑。他认为,君王须将权势集于一身,而要将权势集中,则要警惕世族和权臣,因为他们会用种种方式,削弱摊薄君王的尊贵。因此,君王要运用权术,震慑世族,打压权臣。此外,他还要以法令治民,做到赏罚分明,虽是亲贵,有罪也不能逃避刑罚;虽是匹夫,有善也不遗落奖赏。当然,赏罚中,以罚为主,只有严刑重罚,庶民才会恭顺,臣子才能安定,君位才能巩固。

这些见解,无一不契合一代霸主秦王嬴政的心思。因而,秦王虽然困死韩非,却依旧沿着他指出的道路,义无反顾地前行。终于,公元前221年,纷乱的战国时期结束,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站到了权力的巅峰。

他看着辽阔的疆域,心中豪情万丈。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创下的伟业足以震烁古今。他需要一个与此相配的称号,于是下令,让群臣商议该如何称呼他。诸位臣子经过讨论,认为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而其中以泰皇最为尊贵。因而,他们上书称嬴政为“泰皇”,但嬴政并不满意。在嬴政心目中,自己的功业比上古时的三皇五帝都要炫目。最终,嬴政选择将三皇五帝的“皇”与“帝”结合,自称始皇帝。

这一年,嬴政三十九岁,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幻想着自己开创的霸业能够千秋永固,万世流传,那么该如何避免秦王朝颓败?秦始皇不能不思索这一问题。他会如何做呢?

首先,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战国时,各诸侯国使用的尺寸、升斗、斤两并不一样。不一样便不能有效交流。你想,店铺商贾出售布匹,说长达一尺,我却认为仅有六寸;老农出售淮橘,说重半斤,我却认为仅有四两,这怎么能够交易呢?这些不同的度量衡给庶民带来极大不便。于是,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同样,秦始皇统一车轨,将车轮之间的距离改为六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字的统一。秦始皇让李斯创造出一种小篆,作为官方文字。正因为统一了文字,文化的传播才拥有了牢固的基础,古人的言论与思想才得以通过史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其次,秦始皇修建长城,抵御匈奴。(www.xing528.com)

那时,位于北方的匈奴不断骚扰边境。秦始皇命令大将军蒙恬率军前去抗击。蒙恬并未辜负秦始皇的期望,他驱走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虽然收复,但匈奴是草原民族,弓马娴熟,来去自如,随时都可能进犯。于是秦始皇决定将原来燕、赵、秦三国修建的长城连接,建造一条新的坚固异常的城墙,像山脉一样,形成屏障,抵御匈奴。

就这样,秦始皇征召了数十万民夫,前去建造长城。民夫们只要稍有延误,便会遭遇责罚,致使死伤无数。这道古老的城墙,是我国悠久文明的象征之一,然而这里面包含着太多血与泪。有一位诗人这样写道:“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他在感叹:有谁知道,那蜿蜒于山岭之间的长城究竟是用多少民夫的骸骨支撑而成的呢?不管怎么说,万里长城,总归在百姓的怨叹和血泪中建成了。

待击败匈奴,秦始皇又出兵南方,平定越国的叛乱,将疆域扩展至南海之滨。然而,以上措施都不如他另外一项政策影响深远,那便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

那时,燕、楚、齐三国距离国都咸阳较远,丞相王绾劝秦始皇在这些地方分封诸侯,便于统治。秦始皇召集群臣商议此事。许多大臣同意,李斯却极力反对。他说,当初周武王分封了不少诸侯,希望江山永固。结果呢?周王朝亡于诸侯之手。不如在全国各地设立郡县。

李斯的建议深合秦始皇的心意。

于是,秦始皇决定废除旧有的封建制,改为郡县制。他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面再分县。郡有郡守,县有县令。县令归郡守管束,郡守则由皇帝任命。从此,一切大事均由皇帝裁决。权力变得更为集中,而集中的权力意味着皇帝需要处理的事情增多。不能不说,秦始皇是勤于政事的。据说,他每天批阅的奏章多达一百二十斤。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写在竹简上的奏章,通过驿道快马源源不断地被送入咸阳,被呈到秦始皇的桌案之上。而秦始皇的诏令再通过驿道传递到四方

然而,郡县制惹来了争议。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宴请群臣。诸位臣子纷纷歌功颂德,称赞秦始皇的伟业,唯有一位名为淳于越的大臣指出,封建制不能废除,治国应遵循古制。

秦始皇下令朝臣商议此事,顿时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面对议论,丞相李斯极为不满,他想消除这些杂音。于是,他向秦始皇献计说:“您虽然统一中国,但仍有儒士一味崇古,不合时宜,议论您的法令。若任其议论,恐怕会动摇朝廷威信。不如将书籍烧毁,凡是私人藏有《诗》《书》以及诸子百家著作的,一律送至郡守、郡尉处集中烧毁;凡是敢二人以上聚集谈论《诗》《书》的则杀死;凡是敢颂古非今的,一律灭族。官吏知情不报,一同责罚。焚书令下达三十余日仍拒不执行的,则施以黥刑,发配到边境修筑长城。”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

随后,秦始皇下诏焚书,除了内容有关医药、占卜、种植等,其余所有书籍全部烧毁。再后来,秦始皇又听闻咸阳城中仍有一些方士、儒生非议他,怒不可遏,下令逮捕这些方士、儒生,将其活埋。一时间,咸阳城内处处在焚书,处处在埋人。火焰凶猛,哀鸿遍野。

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之后,臣子们恐惧了,不敢再随意议论。秦始皇想用严刑酷法禁锢思想,他会成功吗?过分的压制只能引来反弹,过分的钳制只能激起抗争。秦始皇的这些做法将刚刚建立的秦王朝推向了悬崖。不久,秦王朝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