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室内设计新理念:室内空间的组织与序列

室内设计新理念:室内空间的组织与序列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需要对室内空间的组织进行研究和探讨。在大部分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布局中,总是要综合使用这几种方式的。空间序列是指空间环境的先后活动的顺序关系,是设计师按建筑功能给予合理安排组织的空间组合。室内的空间序列必须具有整体连续性。

室内设计新理念:室内空间的组织与序列

1.室内空间组织

大多数建筑都是由若干个空间组成的,因而出现了如何把它们组织在一起的问题。多个空间的组合,涉及空间的衔接、过渡、对比、统一等,甚至要考虑整个空间要构成一个完整的序列。一个好的方案总是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结合建筑功能要求进行整体筹划的,分析矛盾主次,抓住问题关键,内外兼顾,从单个空间的设计到群体空间的序列组织,由外到内,由内到外,反复推敲,使室内空间组织达到科学性经济性、艺术性,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从而做出有特色、有个性的空间组合。合理地利用空间,不仅反映在对内部空间的巧妙组织上,而且反映在空间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整体和局部之间的有机联系上,在功能和美学上达到协调和统一。这就需要对室内空间的组织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般而言,不同空间之间的组织形式分为以下几种:以廊为主的组合方式、以厅为主的组合方式、套间形式的组合方式和某一大型空间为主体的组合方式。这几种方式既各有特色又经常相互组合使用,可以形成形式多样的空间效果。

(1)走廊式:用走廊将各个房间联系起来的方式。各使用空间之间没有直接连通关系,而是借走廊或某一专供交通联系用的狭长空间来连接,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空间组合方式,适用于房间数量多,每个房间面积不大,相互需适当隔离,又要保持必要的联系的建筑。具体设计中,走廊可长可短、可曲可直、可宽可窄、可封可敞、可虚可实,以此取得丰富而颇有趣味的空间变化。

走廊式的特点:各使用空间相对独立,保证各房间有比较安静的环境,多见于办公建筑、医院等公共建筑。

(2)单元式:将内容相同、关系密切的建筑组成单元,再由交通联系空间组合的方式。

单元式的特点:功能分区明确,同类型房间可以构成不同结构单元并与其他单元有不同功能联系,布局整齐,便于分期、分段建造。这种组合形式非常适合于人流活动简单而又必须保持安静的建筑,如住宅、托幼建筑等。

(3)穿套式: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贯通的联系方式。在建筑中需先穿过一个使用空间才能进入另一个使用空间的组合形式。穿套式空间组合是把各个使用空间按功能需要直接连通,串在一起而形成建筑整体。

穿套式的特点:这种组合交通空间与使用空间合并在一起,房间之间联系紧密,没有明显的走道,节约了交通面积,提高了使用效率,但容易产生各使用空间的相互干扰。有串联式和放射式两种形式,常见于展览馆、博物馆等建筑。

(4)大厅式:以大型空间为主体穿插辅助空间的联系方式。通过专供人流集散和交通联系用的大空间,也就是大厅,把各主要使用空间连接成一体。这种组合一般以大厅为心,通过这个中心可以把人流分散到各主要使用空间,又可以把各主要使用空间的人流汇集于此。

大厅式的特点:主体空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辅助空间都依附于主体空间,适用于人流比较集中、交通联系频繁的建筑,多见于展览馆、图书馆、火车站、会堂、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

上述四种常见的空间组合方式在设计中经常结合使用。在大部分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布局中,总是要综合使用这几种方式的。以酒店首层为例,酒店大堂作为空间的主体,其中乂有走廊连接不同的空间。总之,不论是怎样的空间组织,一切都应该从总体构思出发,综合考虑使用、美观、经济的要求,灵活运用组织空间。

2.室内空间的序列

人的每一项活动都是在时空中体现着一系列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过程都有一定规律性或行为模式,如看电影首先要了解电影广告,继而去买票,然后在电影开演前略加休息或做其他准备活动,看完电影后人员疏散。建筑物的空间设计一般也应该按照这样的序列来进行。空间序列是指空间环境的先后活动的顺序关系,是设计师按建筑功能给予合理安排组织的空间组合。空间以人为中心,人在空间中处于运动状态,并在运动中感受、体验空间的存在,空间的序列设计就是处理空间的动态关系。在序列设计中层次和过程相对较多,如只是以活动过程为依据,仅满足行为活动的物质需要是远远不够的。在空间序列设计中除满足行为设计的要求,把各个空间作为彼此相互联系的整体来考虑外,还应该以这种联系作为依据,把空间的序列设计以艺术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更深刻、更全面、更充分地发挥建筑空间艺术对人的心理、精神的影响。

空间的连续性和时间性是空间序列的必要条件,人在空间内活动感受到的精神状态是空间序列考虑的基本因素,空间的艺术章法则是空间序列设计主要研究的对象,也是对空间序列全过程构思的结果。

室内的空间序列必须具有整体连续性。每一个建筑空间序列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及令人满意的结局。事实上,建筑空间序列在入口处序幕自然拉开,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向辅助空间、主空间直至期望空间的结束。然而,构成空间序列的每一个局部序列都不应孤立地出现,而应建立起彼此不可分割的、和谐的整体关系,并合乎人们视觉心理的逻辑。空间序列设计的程序应从总序列到分序列,再从分序列回到总序列。如展览馆的空间序列设计一般由序馆、分馆、中心展馆、影视厅、会议厅、洽谈室、销售部、服务部等空间组成。住宅空间由客厅、起居室、卧室、书房、餐厅、厨房、浴厕等空间组成。每一个空间序列无论在实用功能上还是审美功能上,都必须根据纵横上下的关系,进行总体的构想和布局,从而创造一个前后呼应、节奏明快、韵律丰富、色彩协调、声光配合的空间序列。

(1)组织空间序列。首先要考虑的是主要人流方向的空间处理,其次还要兼顾次要人流方向的空间处理。前者应该是空间序列的主旋律,后者虽然处于空间的从属地位,但却可以起到烘托前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www.xing528.com)

(2)完整的经过艺术构思的空间序列一般应该包括起始、过渡、高潮、终结四个部分。在主要人流方向上的主要空间序列可以概括为:入口空间——一个或一系列次要空间——高潮空间——一个或一系列次要空间一出口空间。空间序列的全过程介绍如下:

①起始阶段:起始阶段是序列的开始,它预示着将要展开的内容,应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个性。

②过渡阶段:过渡阶段是起始后的承接阶段,又是高潮阶段的前奏,在序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序列中关键一环。它对高潮的出现具有引导、启示、酝酿、期待及引人入胜等作用。

③高潮阶段:高潮阶段是全序列的中心,是序列的精华和目的所在,也是序列艺术的最高体现。在设计时应考虑期待后的心理满足和激发情绪推达高峰。

④终结阶段:由高潮恢复平静,是终结阶段的主要任务。良好的结束有利于对高潮的追思和联想

为了提高空间的使用质量,让使用者容易识别自己前进的路线和方向,除妥善安排好建筑的交通系统外,还应在内部空间处理中对人流路线加以引导与暗示,其主要方法有下列几种:

(1)处理好平面布局,利用各类交通流线导向;

(2)利用建筑构部件导向;

(3)利用建筑装饰导向;

(4)利用人有避暗趋明的心理用光线的变化作引导。

3.不同类型建筑对序列的要求

不同性质的建筑有不同空间序列布局,不同的空间序列艺术手法有不同的序列设计章法。在现实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中,空间序列设计不会按照一个模式进行,有时需要突破常规,在掌握空间序列设计的普遍性外,注意不同情况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影响空间序列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序列长短的选择:序列的长短反映高潮出现的快慢及为高潮准备阶段而对空间层次的考虑。由于高潮一出现,就意味着序列全过程即将结束。因此对高潮的出现不可轻易处置,若高潮出现晚,则层次必须增多,通过时空效应对人心理的影响必然更加深刻。因此长序列的设计往往用于需要强调高潮的重要性、宏伟性与高贵性,序列可根据要求适当拉长。但有些建筑类型采用拉长序列的设计手法并不合适,如讲效率、速度、节约时间为前提的交通客站应尽量缩短,其室内布置应一目了然,层次越少越好,时间越短越好,减少旅客由于办理手续的地点难找和迂回曲折的出入口而造成心理紧张。而有充裕时间观赏游览的建筑空间,为迎合游客尽兴而归的心理愿望可将空间序列尽量拉长。

(2)序列布局类型的选择:采用何种布局决定与建筑的性质、规模、环境等因素。一般序列格局可分为对称式和不对称式、规则式和自由式。空间序列线路分为直线式、曲线式、迂回式、盘旋式、立交式、循环式等。我国传统宫廷寺庙以规则式和曲线式居多,而园林别墅以自由式和迂回曲折式居多,规模宏大的集合式空间常以循环往复式和立交式的序列居多。

(3)高潮的选择:在建筑空间中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建筑性质特征的、集中一切精华所在的主体空间就是空间序列的高潮所在。高潮应反映该建筑性质特征的及一切精华所在的主体空间,它是建筑的中心和参观来访者所向往的最后目的地。根据建筑的性质和规模的不同,考虑高潮出现的位置和次数也不同,多功能、综合性、规模较大的建筑具有形成多中心、多高潮的可能性,即使如此,也要有主从之分、整个序列似高潮起伏的波浪一样,从中可以找到最高的波峰,如共享空间较社交休息的空间提到了更高的阶段,成为整个建筑中最引人注目和引人入胜的精华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