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方式对房屋设计的影响:关东民俗文化村民居改造设计研究

生活方式对房屋设计的影响:关东民俗文化村民居改造设计研究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古代东北偏远地区住宅建筑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夏季居住的半地下式木结构草房,另一种是冬季居住的全地下式的纯穴居。建筑设计是受生活方式影响最显著的设计,一方面由生活习惯产生了建筑的格局,另一方面建筑的形式同时对生活方式又会产生影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生活方式对房屋设计的影响:关东民俗文化村民居改造设计研究

水草而居的草原民族设置了浑圆的毡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江南民族建筑了清丽的阁楼,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居住形式,靺鞨族“地卑湿,筑土如堤,凿穴以居,开口向上,以梯出入”。地下的穴居建筑是东北原始居民的居住方式,室韦族“夏则城居,冬逐水草”,北室韦“气候最寒,雪深没马。冬则入山居土穴”寒冷的气候影响了当地民族的建筑设计,地下温度较为恒定可以避开严寒的袭击,现代东北的农村依然有挖菜窖的习惯,“开口向上,以梯出入”如此形容似乎类似今天的菜窖。又有《魏书·勿吉传》“筑城穴居,屋形似冢,开口于上,从梯出入”的记载。

可见古代东北偏远地区住宅建筑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夏季居住的半地下式木结构草房,另一种是冬季居住的全地下式的纯穴居。半地下的草屋沿用至今发展成为东北俗称的“地窨子”,全地下的穴居慢慢被淘汰成为东北农村还可见到的菜窖。

图2-25 勿吉草屋复原结构线图(作者绘制)

图2-26 勿吉草屋还原效果图(作者制作)

契丹故俗,便于鞍马。随水草迁徙,则有毡车,任载有大车,妇人乘马,亦有小车,贵富者加之华饰。”“毡车”或许应该是最原始的房车了,契丹的游牧生活注定了其居所的移动性和可拆解重组性,帐篷游牧民族的建筑也是渔猎民族常用的住宅,清朝的早期皇宫(沈阳故宫)中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就是由帐篷的形制演化而来的亭式建筑,亭在中原文化中体量较小不为宫殿所用,而住惯了帐篷的民族,尤其是帐殿在其生活中已经成为建筑的权威符号,所以结合了亭的设计手法建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宫殿建筑。(www.xing528.com)

建筑设计是受生活方式影响最显著的设计,一方面由生活习惯产生了建筑的格局,另一方面建筑的形式同时对生活方式又会产生影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火炕的设计是为生活取暖而产生的,而火炕又决定了东北人民盘腿而坐的就餐习惯。因此民居建筑设计不仅是由生活所造就,同时建筑设计也造就了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