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德镇第一所小学:模范小学

景德镇第一所小学:模范小学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景德镇许多外籍教师,多是模范小学请来的。在项任校长期间,江西省巡按使戚扬来景德镇视察,到了模范小学。同年,第一区下设四个镇公所,圆栅门小学奉命改称景德镇第一镇中心小学。北伐军来时,他是市党部的负责人,并兼任模范小学校长。

景德镇第一所小学:模范小学

项振东 焦守谦

项振东:

模范小学是一所新创办的新型小学,在景德镇的名声最大。其原因是,它的校址在景德镇的中心——厂前;它的规模在当时以至很长时间为最大;它在人们印象中有官办性质;它创办的时间,一般认为较早,可能是辛亥革命之前。而且,在大革命时期,与革命发生过不少联系。

模范小学的创始人,历来都说是江抟秋。他字起鹏,都昌人,世居景德镇,清末中秀才,废科举后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毕业后回到景德镇办学。他在景德镇创办新学方面是有成绩的,在模范小学几进几出,任校长时间最长。和模范小学有联系的,还有汤有光、项缦卿。下面介绍一点项缦卿的情况。

项缦卿,景德镇里村人,清末秀才,入江西优级师范学堂学中文,学习成绩优秀,四年毕业,获“优元”。优级师范是高等学校,其所学课本,与京师大学堂相同。毕业后,回到家乡,热情地办新学。“五·四”运动之前,他任模范小学校长近二年。胡寿裳在江西省教育厅任职时(1917—1920年),项选调省厅,先任道视学,后晋升省视学,再后任二科科长。他是学师范的,搞了一辈子教育工作。项调省,江抟秋又接着任校长。模范小学注意教师的延聘和师资质量。景德镇许多外籍教师,多是模范小学请来的。如后来在竟成小学任教的胡锦平,他江西优级师范毕业,即胡德兰的伯父,从星子请来。还有鄱阳的肖伯分、吕绩,还从湖口、万安请了教师来。在项任校长期间,江西省巡按使戚扬来景德镇视察,到了模范小学。戚与浮梁知事陈安是绍兴同乡。戚在模范小学,一个叫宗观澜的学生,与戚对答如流。他对模范小学的教学质量,大加赞赏,模范之名,名副其实,一度风靡全省。一批出国留学生和较有成就的科教人员,多毕业于此。

焦守谦:

20年代我在模范小学读书。40年代初我在园栅门小学(今新华印刷厂)任职时,一区小(即模范)被撤销,圆栅门小学改为一小。这是我早期读书和后期工作与模范小学发生的关系,下面仅提供一点史料。

我于1922年(民国11年)进模范小学插班读初小三年级,1924年升高小,学校始实行新学制,即初小四年,高小二年。这之前是“四三制”。1926年高小毕业,是景德镇新制首届毕业生。

我在模范小学读书时,学生多达300余人,是景德镇规模最大的学校。学校全称是:景德镇立模范小学校,没有“浮梁县”字样。因为它是完小,俗称高等小学。校址在厂前。人家都说这里原是景德司,是管贼的衙门,警察性质的机关。学校有操场,有篮球架,校舍皆平房。

模范小学课程设置有国文、英文、算术、社会、自然、卫生、地理、习字、体育音乐等。设多少课程,每周课时安排,省里有规定,学校不能变动。我读书时,模范小学开设了不见于“课程表”的文言文,高年级设《古文观止》《唐诗》。当时国文课本已是白话文了,为什么增设古文?一是社会有要求,人们衡量教学水平,常以文言文的程度为标准。二是旧学对新学的直接影响,虽然景德镇新学已办了10多年,旧学影响仍很严重,你不加强文言文教学,留不住学生,当时禅师庵、沙陀山的经馆还很盛。(www.xing528.com)

模范小学的教师水平比较高,如谢开元、余仍绩(余重久)、吴恭侯、胡学瑗、宗观澜等,他们在社会上都有一定名声。胡学瑗是早期时敏小学毕业生,教我们的国文,同时还是老弄口小学的校长。后来景德市立中学创办,他在那里教国文,20世纪40年代又在天翼中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去世。宗观澜是模范小学早期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教我们的音乐、体育,治学严格,景德镇开什么大会,都是他率领全校队伍参加。

我读书时,模范小学校长是江起鹏。北伐军来后,向义接任。一年后江起鹏复任。据我所知,其校长后来有董国望、鲍宜绪、谢文清、方东荣等。学校校名有过几次改动。北伐军来之前,一直叫模范小学,之后一度称中山小学,旋即改为景德镇立厂前小学,又改为县立第一区中心小学。改此名的原因是,自20世纪30年代起,浮梁县设有六个区,省里规定,一个区设一所中小学,景德镇是第一区,故更名。日机轰炸期间,一区小(即模范小学)由厂前迁东山寺(今市委机关保育院)。1942年,该校撤。此时我在圆栅门小学任校长,一区小的印章钤记和部分财产交给圆栅门小学。同年,第一区下设四个镇公所,圆栅门小学奉命改称景德镇第一镇中心小学。在一定意义上,这两所学校有沿革关系。1946年下半年,余素梅接任校长,次年,胡贞筠接,直至解放。

下面谈谈模范小学的二位校长

江起鹏,又名抟秋,原籍都昌,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毕业。人家都说模范小学是他创办的,时间最迟是民国初年。我儿时就知道他的名字,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旧时病了人,请道士念经追魂,道士告诉阎王,说这个病者在人间没有做过坏事,是好人。何以说他没有做过坏事,有人为证,就连呼十个当地有名声的人名,其中有江起鹏,汤有光……据说,由江起鹏他们作保,即使阎王勾了簿,也会将其魂魄放回,病者得以康复。20世纪30年代后期,江起鹏脱离了教育界,名声渐减,作保的次数少了。他到南昌工作过,省政府主席曹浩森是他的同学,也有人说是都昌同年秀才。因为这个关系,一度在浮梁县统税局任职。因为他在景德镇早期办学有功,后来虽脱离了教育系统,但还管点事,任静山中学的校董。

向义,也叫向法宜,都昌人。北伐军来之前,他在模范小学当老师,来的时间很短,我们曾认为是新来的见习老师,教过我的习字。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课堂上讲孙中山,还把孙中山的像拿出来让学生看,后来知道他是搞地下党的。北伐军来时,他是市党部的负责人,并兼任模范小学校长。那个时候,一个小学校长,具有了不起的社会地位,党部的几个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了时敏、模范,绍文和女子公学的校长。景德镇光复那段时间里,向老师在景德镇做了许多工作,可称得上叱咤风云。

我在模范小学读书期间,经历二个大活动,一是“五·卅”声援活动,一是景德镇光复前后的学生运动。

(徐镇寿整理)

[作者简介]项振东(1907—1984),浮梁人,1920年以前在模范小学读书,30年代中期在中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市文教科科长、专署文教科科长,江西师院教师。

焦守谦,1912年生,30年代起任小学教员、校长、《民力报》记者,现已退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