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课程改革:解读性别符码

大学课程改革:解读性别符码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领域反映出的性别偏见与性别歧视深深地触动了女性主义学者。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女性主义对男性中心课程知识中女性的缺失、歪曲、忽略、刻板化进行了揭露与批判,指出了其认识与知识的局限性。女性学课程的诞生正是女性主义学者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们希望通过这一课程的研究与教学来改变课程文化的男性中心和男性权威形象。

大学课程改革:解读性别符码

课程领域反映出的性别偏见与性别歧视深深地触动了女性主义学者。他们不满意课程领域中这种抹杀女性和女性经验的男性中心话语场,而是去寻求作为多元对话共同体重要成员——女性的话语权,坚持要发出女性的声音,讲出女性的体验。于是他们从一门门学科开始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清理,因为他们发现以往的以男性经验为中心,用男性视角去观察、选择建构的课程知识都带有男性的趣味和偏见。因为任何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观察角度、社会位置、社会立场,没有人可能从绝对全面的角度看问题,这当然也包括女性主义学者。所以女性主义学者从来没有人声称:我看到的是绝对真理,我穷尽了人类的真理,他们都承认自己只看到了问题的某个角度,深知自己的局限。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女性主义学术研究都会在前言中介绍自己的背景,如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有色人种女性或一个黑人妇女、一个中产阶级白人中年女性社会学家等。因为他们相信研究者的立场决定了研究者对于资料的筛选与应用以及结果的解释。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女性主义对男性中心课程知识中女性的缺失、歪曲、忽略、刻板化进行了揭露与批判,指出了其认识与知识的局限性。他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正是因为女性在历史上没有成为主体,在知识创建与课程知识的选择中没有成为主体,以前课程中涉及的所谓妇女问题仅“反映了那些创建和声称解决这一问题的男性利益和经历”[33]。现在,女性应该成长为“提问题的妇女”,作为主体参与到知识的建构和课程知识的选择、解释、研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课程中的性别偏见与性别歧视。女性学课程的诞生正是女性主义学者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们希望通过这一课程的研究与教学来改变课程文化的男性中心和男性权威形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