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作分解结构体系-实施成果

工作分解结构体系-实施成果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获得工作分解结构的理论基础是项目结构分解理论。项目结构分解是将项目行为系统分解成彼此独立、互无遗漏的工程活动,在国外的项目管理中人们将这项工作的结果称为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指把安排与定义项目范围的各组成部分按可交付成果进行组合。一般可以利用已有的完成项目形成的工作分解结构模板和采用逐层向下细分的直接分解法。

工作分解结构体系-实施成果

1.工作分解结构的概念

从前面的介绍可知,工程计价离不开工作分解结构。获得工作分解结构的理论基础是项目结构分解理论。

项目结构分解是将项目行为系统分解成彼此独立、互无遗漏的工程活动,在国外的项目管理中人们将这项工作的结果称为工作分解结构(WBS)。

根据美国的项目管理协会(简称PMI)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简称PMBOK),工作分解指把主要可交付成果分成较小的、便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直到可交付成果定义明晰到足以支持各项项目活动(规划、实施、控制、收尾)的制定。工作分解结构指把安排与定义项目范围的各组成部分按可交付成果进行组合。

工程项目的结构分解是项目管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对整个项目管理起纲领性作用。

2.项目结构分析的内容要求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在“项目范围管理”一节对项目结构分析的内容与要求做了明确规定。

1)项目的结构分析应根据项目范围说明文件进行。

2)项目结构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项目分解、工作单元定义、工作界面分析。

3)项目应逐层分解至工作单元,形成树形结构图或项目工作任务表,进行编码。

4)项目分解应符合下列要求:内容完整,不重复,不遗漏;一个工作单元只能从属于一个上层单元;每个工作单元应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者,工作单元之间的界面应清晰;项目分解应有利于项目实施和管理,便于考核评价。

5)工作单元应是分解结果的最小单位,便于落实职责、实施、核算和信息收集等工作。

6)工作界面分析应达到下列要求:工作单元之间的接口合理,必要时应对工作界面进行书面说明;在项目的设计、计划和实施中,注意界面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在项目的实施中应注意变更对界面的影响。

3.建设工程WBS的类型及其表达

当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项目信息分解方式有三种:

1)以建设项目的施工工艺、材料或者工种作为主要依据进行项目信息分类和编码,如北美的MasterFormat体系(M体系)和我国的工程量清单编码体系与工程预算定额体系。

2)以建设项目构成元素或建筑物实体功能部位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类和编码,如美国的UniFormat体系(U体系)(它采用线分法,将项目信息分为9个第一层级类目,其中第一个第一层级类目为项目描述,后8个第一层级分类为施工系统和装配件:A地下结构、B骨架、C室内、D公共设施、E设备和家具、F特殊施工和拆除、G建筑现场工作、Z通用。UniFormat的层次分解举例如下)。

3)结合以上两种分类和编码方式的建设项目综合分类和编码体系,如ISO12006-2体系(采用面分法)。

目前国内缺乏在整个建设期可以使用的编码体系。工程量清单编码体系与(概)预算分类系统,从性质上讲与MasterFormat体系类似,只适用于工程发包与实施中工程计价,应用范围窄。

美国学者Proffenberger根据大量建成的办公楼投资数据资料,对美国的M体系和U体系两种体系中各主要单项在整个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因M体系关注工序成本,不关注建筑产品的分部,对项目投资数据分析的敏感性程度很小,如办公楼项目中,混凝土工程占整个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为2%~32%,砖石为0~20%,金属为0~21%,木材为0~38%;而U体系敏感性程度则非常高,如同样对办公楼项目的投资数据进行分析,其基础工程一般占整个工程总投资的比例的2%~4%,地下结构为5%~7%,地上结构为14%~21%等,每一大类变化范围一般在4%以内,变化很小。从国外的项目信息分解实践上看,在建筑工程上一般都采用分段分类(编码)体系,即决策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编码体系与施工图设计、工程发承包及实施阶段的编码体系分别采用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编码体系,前者多采用元素/组件项目划分法分解项目主要描述和反映工程实体的功能构成,适合于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后者使用材料/工种法划分项目,用于已有详细设计图的项目。

工程项目结构分解,目前尚没有大家统一认可的通用的分解方法、规则和技术术语。项目结构分解图层次的命名(技术术语)也各不相同,许多文献中常用“项目”、“子项目”、“任务”、“子任务”、“工作包(或工作单元)”等表示不同的层次。

工程项目结构分解的结果有树形结构图和项目结构分析表。树形结构图的“树”状结构是由工程项目组成部分构成的,“树”的结构确定了工程的整个范围,“树”中每下降一层,就表示对工程组成部分说明和定义的详细程度提高了一层。将项目结构图用表来表示则为项目结构分析表。它的结构类似于计算机中文件的目录路径。

4.项目结构分解过程(www.xing528.com)

对于不同种类、性质、规模的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其结构分解的方法和思路有很大的差别,但分解过程却很相近。可以看成是一个根据输入条件,利用分解技术,得出输出结果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以项目目标体系为主导,以工程技术系统范围和项目的总任务为依据,按系统分析方法将由总目标和总任务所定义的项目分解开来,得到不同层次的项目单元(工程活动)。由总体到具体,由上而下,由粗到细地进行。同时,项目结构分解时应遵循“金字塔原理”:①WBS中,任何一层的单元,都必须是下层单元的归总;②每组单元(一层中有一个共同上层父单元的子单元称为一组)必须具有相同特性;③每组单元要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1)输入。工程项目分解的依据。包括项目可交付物描述、约束条件和假设前提三个主要内容。

(2)工具和技术。结构分解方法。目前尚无通用的方法。一般可以利用已有的完成项目形成的工作分解结构模板和采用逐层向下细分的直接分解法。

(3)输出。结构分解结果。给出一份关于项目的分解结构图(表)和描述分解结构各条目的说明性文件——工作分解结构字典。

项目结构分解过程一般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1)将项目分解成单个定义的且任务范围明确的子部分(子项目)。

2)研究并确定每个子部分的特点和结构规则,它的实施结果以及完成它所需的活动,以做进一步的分解。

3)将各层次结构单元(直到最低层的工作包)收集于检查表上,评价各层次的分解结果。

4)用系统规则将项目单元分组,构成系统结构图(包括子结构图)。

5)分析并讨论分解的完整性。

6)建立项目的编码规则,对分解结果进行编码。

5.工程计价的结构分解基础

通常,对项目进行一个合适的WBS透视分析,从一个层次向另一个层次转换可以以下面任意一条作为基础。

1)以可交付产品为基础分解:产品,功能系统,实体区域。

2)以进度(过程)为基础分解:任务或活动,前后顺序。

3)以资源为基础分解:分类科目(工料机),管理单位(部门),预算科目(费用)。

以可交付产品为基础的WBS,我国常用的分解方法是将一个建设项目分解为一个或多个单项工程,单项工程分解为单位工程,单位工程又分解为分部工程,分部工程再分解为分项工程。

以资源为基础的WBS,我国常见的是投资费用分解结构。

6.工程计价的结构分解方法

工程计价的工作分解结构,具体包括费用分解结构和工程分解结构。

虽然每个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绝大多数同一专业领域中的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许多工作分解结构经常被作为通用模板重复使用。费用分解结构的内容在后续章节详细介绍,这里重点介绍工程计价的工程分解结构。

工程计价的工程分解结构,一般是针对工程实体而言的。在我国,对于投资决策和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计价可以借鉴UniFormat的思路以投资估算指标、概算指标、概算定额等计价定额的项目列表作为概念性的工作分解结构模板;在施工图设计、工程发承包和实施阶段的工程计价可以把专业工程量计算规范或专业预算定额的项目列表作为概念性的工作分解结构模板,根据具体工程的各种实际情况和条件,增加或删减具体工程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对具体工程进行定义和分解。如果将该类分项结果按照工作结构分解原理,进行多级、多层次排列成树形结构图(表),就可得到具体项目的最终工程结构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